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居图卷     
正古人多有在丹青中表现"山居"这个主题,著名的有钱选的《山居图卷》、释巨然的《山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意蕴饱蘸笔墨,浸润在纸卷之下,令人心驰神往。盆景艺术本就有模山拟水的初衷,循自然而取佳构,片石数树就可点化成为山水胜景,让人身置一室而神游大千。本期封面选用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李云龙的盆景《山居图》,作品如山水而苍柏高拔,似水旱而奇峰耸峙,新意独具,自成一家风范。这件作品选用双峰式布局,塑山所用石  相似文献   

2.
石中玉 《花木盆景》2007,(11):14-15
翻开本刊第9期杂志,张夷先生的《砚边梦谈·月山野风孤绿》等山水盆景,立刻吸引了我,我马上联想到他以往发表的许多山水盆景。我觉得张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山水盆景的创新,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惯用的山水盆景程式(每一盆的山,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拉开了距离,极具个性,很有诗情画意,给人面貌一新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3.
翻开本刊第9期杂志,张夷先生的《砚边梦谈·月山野风孤绿》等山水盆景立刻吸引了我,我马上联想到他以往发表的许多山水盆景。我觉得张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山水盆景的创新,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惯用的山水盆景程式(每一盆的山,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拉开了距离,极具个性,很有诗情画意,给人面貌一新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4.
徐尧毅 《现代园艺》2014,(8):137-138
山围着水,水傍着山,山水相依,山水共存,山水情突出表现了山水情调的具体阐述,山水情缘是山水表现出的一种特质与表现力。山水中水体的综合表现较多,有多种表达、表述方式。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方式非常多,在现代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方式则更多,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徐旻 《花木盆景》2008,(11):1-1
本件作品布局与构图独具匠心,俨然一幅古风浓厚的山水画卷。主峰崖壁陡立,夺人眼目,其势欲飞,气象险峻无常。所用石材纹理丰富,一如山水画中皱褶笔法。山险则谷幽,次山低亘,远山隐约,共同营造出清幽境界。  相似文献   

6.
作品赏析     
本件山水盆景作品《幽峡帆影》,打破山体水面比例,大胆创新,突破陈俗,用拳状楞石作出叠山,给山水盆景注入新的艺术魅力。选用120cm圆盆,重在表现景境、景势和气度恢宏、气象万千的创作意图。峰峦叠嶂,山势耸立,群山合围,水曲九转,再现了峡幽、水险、壁悬的长江三峡雄险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有古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也许是山的崇高能让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水的清澈能涤荡去内心的凡尘吧。本期为大家节选了部分山水盆景作品。在这个金秋十月,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观山赏水,乐意无穷。  相似文献   

8.
梁莉 《花卉》2022,(18)
柳州是广西第一批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是一座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城市空间格局浑然天成,素有“世界第一大天然盆景”的美誉。本文基于柳州山水格局本底,结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并阐述建设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山水型公园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13,(10):48-51
保康县西南与宜昌、兴山交界处多山,最高海拔1426米,其主要特征为岩溶地貌奇特,原始森林浩瀚,峡谷溪瀑壮观,大小景点100余个,最具代表性的有黄龙洞、擎天峰、玉带瀑、锣鼓泉、象鼻峰等。此作品由慢门长时间曝光所得,充分表现了黄龙洞景区的自然山水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先生的山水盆景《两岸青山迎客忙》,作品采用峡谷式布局,山高水长,情景交融,很有特色。主体山脉位于盆面左后方,靠盆边纵斜摆放,突出表现纵向景观,形成群山连绵的左岸;客体山脉位于盆面右半部,突出横向景观,形成众山峥嵘、层峦叠嶂的右岸:两岸夹峙,营造出奇险幽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艺术讲究一种和谐之美,而山水之势恰好符合了园林艺术中的景观配布方式,依山而建楼阁,傍水花草纷繁,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理想品质。叠山理水的构造形式,创造了一种"宛如天开"的境界。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极致。因此,对园林艺术的叠山理水的研究变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派盆景已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是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而海派山水盆景则是其重要的一条分支,它集众家之长,既承于传统又勇于创新,师法自然,不拘格律。要想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通过构思立意、取材雕琢、配置胶合、绿化装饰等四个步骤进行创作。一、构思立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王维山水诀中的名句,制作海派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山水、植物、建筑三大景观构成要素。其山水源于自然,真山真水、实山活水;植物来自乡土,种类丰富,寓意深刻;建筑博采四方,类型齐全,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4.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寺院园林受禅宗思想浸润,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形成的具有象征性的庭院模式,以简洁的要素构建出参禅悟道的意境,并成为一种世界性园林设计形式。本文以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为例,阐述寺院枯山水庭园的构建要素及其禅意表达。  相似文献   

15.
普通的龟纹石,普通的米叶冬青,一经盆景大师的精心构思和妙手点化,便于平淡中出神奇地造就出无边的境界——梁玉庆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天上人间》宛如一幅空灵而恬静的山水画卷,自然之气息拂面而来,给观者无穷的遐思。正因如此,这件作品在第五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赢得了众多的肯定,荣获山水盆景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庞泽海 《花卉》2012,(9):34-35
盆景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岭南瓮景中的树桩盆景以其独有的蓄枝截干制作手法,创作出一大批大树缩影的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岭南山水盆景却发展艰辛。在各种盆景展览中。很难发现行岭南山水盆景作品的参展。  相似文献   

17.
陈湖 《花卉》2016,(24):19-20
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乡村山水环境发生了变化。本论文从山、水、田、村的资源环境着手,提出村庄山水乡愁的主要内容与组成元素,探索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乡愁元素内涵,在曹柏村村庄中的田园肌理、文化脉络、村落风貌、活动空间、特色产业中融入山水乡愁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8.
山水盆景《长江之水天上来》是在《过尽千帆尽西陵》(原载《花木盆景》2000年第3期,见图1)基础上修改得来的作品。《过尽干帆尽西陵》是本人的前期山水盆景作品,石材采用丹阳石。由于受当时文化底蕴、制作思路、制作技艺的制约,此作品还是很不成熟的。近年来,本人认真阅读了一些绘画专著,观摩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所创作的作品,很有收获。2007年下半年,对此作品重新审视,觉得此作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按题名,此盆景应表现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山峡风光,盆景画面左上方虽有群山绵延,逶迤起伏之势,  相似文献   

19.
诗意山水既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不同区域的地脉与文脉差异,山水环境呈现的风貌也不同。风景园林是传承地脉与文脉的重要载体,是营造诗意山水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顺应自然山水规律,维护地脉的稳定性和文脉的多样性,避免“千景一面、千山一面、千水一面”的现状,守护诗意山水,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同时,宣传生态环境对人们诗意栖居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虞工 《花木盆景》2020,(1):72-75
认识周园元(竹青)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盆友们都知道,在国内山野草组合女性盆友中,竹青是一座高峰,在她身上,弥漫着三股气:灵气、才气、狂气。灵气蕴在竹青的作品之中。细观作品的布局、组合与搭配,风格细腻、灵动而且极富意境,处处透露出竹青对作品命题的理解及内心想法,她的山野草组合作品都极具思想灵魂,能感染观众,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