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巴山水电站溢洪道具有泄量大、水头高、下游消能区地质条件差等特点,通过1∶70整体模型试验对溢洪道的挑流消能防冲布置及消能形式进行了4个方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四的挑流鼻坎形式较合理地解决了下游消能困难的缺点,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证明,用平底水跃理论分析挑流鼻坎上的起挑流量基本上是可行的,文中根据水跃理论绘制了起挑流量关系曲线,此曲线图既可分析挑流鼻坎上的水流状况,又可用来确定起挑流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发展应用现状、流态分类以及消能率计算等方面介绍阶梯式溢洪道。结合辽宁省建平县白山水库建设实例,针对其泄水建筑物尾部陡槽采用的阶梯式消能方式,分析不同流量下有、无阶梯情况和不同高度挑射坎对挑流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了四新水库拱坝溢流堰的设计计算过程,包括堰型的选择,挑流鼻坎形式及主要尺寸、高程的确定。建议在运行过程中深入开展细致的跟踪研究分析工作,根据冲刷情况来完善相关的防护措施,可用来指导今后相类似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采用绳锯切割和控制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杂结构局部混凝土拆除,涔天河导流洞挑流鼻坎降坎为首例。该拆除技术不仅适应于复杂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拆除,也适应于简单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的拆除。在工程改造、扩建和结构修缮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值得类似工程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弯曲溢洪道受弯道折冲水流产生冲击波影响,在挑流消能条件下冲刷坑偏离轴线,威胁工程安全.采用弯道整治措施(隔流墙)改善不对称人流条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弯曲溢洪道挑流消能冲刷坑在设置隔流墙前后的形态变化及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隔流墙的设置减小了冲刷坑深度≥20cm范围,并使冲刷坑大致呈对称分布,改善了不设置隔流墙时冲刷坑较深,且偏向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管理中如何使泄水建筑物冲刷破坏的情况进行防治对于水利事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表现有:进水口冲刷破坏的防治措施,泄槽冲刷破坏的防治措施,底流消能工下游冲刷破坏的防治,面流(含戽流)消能工下游冲刷破坏的防治以及挑流消能工下游冲刷破坏的防治,文中最后分析研究了泄水建筑物接触渗漏破坏的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8.
青龙水电站坝址区河道狭窄、边坡高陡、天然水深浅、布置难度大。工程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对消能方案进行设计优化,最终拱坝坝顶设置3个表孔,并采用3个溢流孔鼻坎高程及挑角进行分别设计的方案。上述措施可使3股水流达到横向集中、纵向拉开的挑流水舌效果,有效减小了两岸以及河底的冲刷问题。模型试验验证及工程运行观测均证明该方案合理可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戽唇挑角为45度的实体消力戽所做的冲刷试验研究,对实体消力戽的流态特征及下游冲刷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得出了各流态阶段的冲刷经验公式,为合理的设计此类消力戽的体形,保证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出了计算方法。可供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区多级阶梯明渠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泥沙淤积问题,并评价其对多阶明渠工程的影响。【方法】基于VOF方法,在Flow-3D平台上建立了山东省德州市牛角店输水工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三维多阶明渠水流,对比分析水流流速分布、水面线变化及渠底泥沙淤积情况。【结果】水流流态平稳后,最大流速出现在第二级阶梯上,挟沙水流流速较清水流速大0.50~0.86 m/s;在挑坎及第二级阶梯上,水面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泥沙主要淤积于挑坎前及第三级阶梯底部,200 s时淤积厚度最高达0.143 mm。【结论】在牛角店输水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行中,适当加固第二级阶梯渠底,提升第二级侧墙高度,并通过调控下游水位以保证灌渠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西北农学院学报》1979年第3斯发表的“弧形钢闸门支臂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以下简称“确定”)一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对弧门支臂计算长度系数μ的取值来源。因64年钢闸门规范对此规定不明确,如何确定μ值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曾于1977年对此作过粗浅的讨论。文章从弧门支铰的构造特性分析入手,推导了支臂两端弹性固定时的基本稳定方程,探讨了μ值的变化范围。嗣后又读到“确定”一文,感到很有启发。尽管如此,弹性固定压杆的稳定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特提出如下看法与“确定”一文的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王玉宽 《甘肃农业》2011,(12):78-78,80
九甸峡水利枢纽导流洞位于左岸。导流隧洞的设计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衬砌后净断面11m×13m,顶拱圆心角α=150°。隧洞全长680.21m,其中进口段长41m,进水口的结构型式竖井式布置;出口消能段全长20m,消能型式采用扩散式挑流消能(在隧洞外),进口高程2095m,出口高程2090m。隧洞开挖及支护断面根据地质条件共设三种形式,Ⅳ类围岩区开挖标准为13m×16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鼻肠管与鼻胃管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实施肠内营养供给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每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出现不良反应(反流/呕吐、误吸、腹胀及腹泻)的情况.结果 鼻肠管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流/呕吐3.7%、误吸0%、腹胀7.4%、腹泻7.4%)比鼻胃管组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已有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发现当泄槽设置多道掺气挑坎时,由于掺气挑坎对水流的扰动影响,使得泄槽底板上的动水压强分布极不规则,作用于泄槽底板上动水压力的模型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并随底板在泄槽中所处的位置而变化;根据模型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提出了计算底板动水压力时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导出适宜于季节性冻土区弧脚梯形衬砌渠道的断面形式。【方法】根据冻土力学、水力学、工程力学理论,分析弧脚梯形渠道砼衬砌冻胀破坏机理及破坏特征,指出对季节性冻土区弧脚梯形渠道最优断面的设计,要从结构抗冻胀和水力学两方面考虑,以砼衬砌体同时满足水力最佳及抗冻胀性能最优为原则,对弧脚梯形渠道断面的最优形式进行推导。【结果】根据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取值范围,在综合考虑水力最佳断面及砼衬砌板抗冻胀性能最优的基础上,得到最优断面的几何参数,即水力最佳和抗冻胀性能最优的弧脚梯形最优断面为:渠底宽是设计水深的0.53倍,坡脚圆弧半径是设计水深的0.3倍,坡脚圆弧中心角即边坡板的倾角为51°。【结论】此断面形式不但能适应季节性冻土区渠道防渗抗冻胀工程的实践要求,而且便于机械化施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模型试验对使用斜坎改善泄洪洞弯道流态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在泄洪洞弯道段沿程分别布置5道3种形式的斜坎(高0.35m矩形斜坎、高0.25m矩形斜坎及高0.25m梯形斜坎),对3种工程措施下弯道的水流流态、水面超高、流速和压强分布进行量测,通过流态优劣和流速、压强分布的合理性对比,对其改善流态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3种形式的斜坎均能有效消除弯道水面超高,改善流态,但矩形斜坎的改善效果优于梯形斜坎。布置0.35m矩形斜坎可使弯道最大水面超高减小至2.70m,但局部出现水面击打洞顶现象;布置0.25m矩形斜坎和0.25m梯形斜坎后,弯道水面超高分别减小至3.42和4.21m,且无击打洞顶现象,但压强量测均出现极大负压。【结论】对于已建工程,斜坎对消减弯道水面超高、改善水流流态非常适用,且矩形斜坎优于梯形斜坎;但在高速水流工况下,斜坎坎顶、坎后及坎后侧壁会出现负压,为避免出现负压,建议将斜坎应用于低速水流弯道。  相似文献   

17.
大伙房水库是抚顺、沈阳等市的防洪屏障和主要水源地,第一非常溢洪道是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重点,本研究根据堰址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诸因素,对陡槽式溢洪道和直泄式溢洪道两种形式及其分别采用挑流和底流消能方式时,进行了水力特性和经济比较,最终把陡槽式溢洪道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X型宽尾墩消能技术中X型宽尾墩体型设计及其与堰面的关系。【方法】在参考传统宽尾墩体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工水力学工程模型试验研究方法,结合已建索风营水电站及在建思林、大朝山等工程经验,对X型宽尾墩体型设计中顶扩面、收缩面、底流面及其与堰面间的位置关系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X型宽尾墩的体型及水流特点,提出其在堰面的相对位置及布置原则;X型宽尾墩体型的设计应根据其消能技术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顶扩面、收缩面及底流面与堰面的关系予以分析和确定。【结论】随着X型宽尾墩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应用潜力必将在水工消能流域得到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19.
传统消能工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陡槽溢洪道消能效果并不显著。在陡槽溢洪道上设置多孔消能板后,大大提高了陡槽溢洪道的消能率。该文采用物理模型进行试验的方法,对设置多孔消能板的陡槽溢洪道的水流流速及消能特性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各个因素对设置多孔消能板的陡槽溢洪道消能率的影响情况,给出了其消能率最高达到80%以上的多孔消能板处理方案,消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从水力学角度对高拱坝平底水垫塘及反拱水垫塘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水体特性还是水动力特性,平底水垫塘都优于反拱水垫塘;在消能效果方面,平底水垫塘消能率与反拱水垫塘基本一致,二者的消能率均接近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