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为油菜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提供参考。[方法]以浓度为500 mg/L的铅溶液胁迫下的油菜苗为材料,用浓度为0(CK)、5、10、15、20、25、3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进行处理,研究硒对铅胁迫下油菜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低于15mg/L时,油菜的根冠比提高;当浓度高于15 mg/L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根冠比下降。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于10 mg/L)可提高相对SOD、POD、CAT的活性,相对SOD活性的变化最为明显;硒浓度高于10 mg/L时会降低酶活性。硒浓度低于10 mg/L时可增加叶绿素含量;浓度高于15 mg/L时,加剧叶绿素含量的减少。[结论]当浓度低于10 mg/L时,硒与铅呈现拮抗作用;当浓度高于10 mg/L时,硒与铅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硒盐处理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eO3在0.1~1.0mg/L.的范围内.盐藻细胞生长良好.生长速率高于对照;而大于10.0mg/L的Na2SeO3处理,生长速率低于对照,表明高浓度的硒抑制:盐藻的生长。硒对β-胡萝卜素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在0.1mg/L的Na2SeO3处理时色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低硒浓度没有响应,但当Na2SeO3浓度超过10.0mg/L时,其活性明显提高;各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Na2SeO3浓度0.1~1.0mg/L的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Na2SeO3浓度超过1.0mg/L时,酶活性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对人工栽培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羊肚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外源硒,采用人工栽培,系统分析不同硒浓度处理对羊肚菌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为0时,菌盖长度与菌柄周长最长;当硒浓度为10 mg/L时,菌柄周长与菌盖长度最长,对羊肚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0 mg/L时,羊肚菌产量、子实体单株干重及子实体总长度最大,对羊肚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40 mg/L时,硒浓度抑制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硒浓度20 mg/L下栽培的羊肚菌子实体的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最佳浓度。【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在20 mg/L效果最好,是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羊肚菌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硒(0尧0.05尧0.5尧1尧2尧4 mg/L)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浓度为1 mg/L 时、蕹菜生长状况最佳、产量最高;而当硒浓度大于2 mg/L 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产生中毒现象。随着 硒浓度的增加、蕹菜硒含量尧可溶性糖含量均不断增加、而维生素C 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均先增 加后降低。与对照相比、硒浓度为0.05尧0.5尧1尧2尧4 mg/L 的各处理、蕹菜硒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08.35%尧1 706.23%尧 3 097.99%尧5 920.38%尧12 308.82%、蕹菜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09%尧12.50%尧11.61%尧3.57%尧6.25%;硒浓 度臆2mg/L 的各处理、蕹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4.74%尧41.91%尧48.32%尧57.30%。低硒浓度(0.05尧0.5 mg/ L)使蕹菜维生素C 含量略有降低、而高硒浓度(逸1 mg/L)显著增加了蕹菜维生素C 含量、硒浓度臆2 mg/L 的处理使 蕹菜硝酸盐含量增加、而硒浓度为4 mg/L 时、蕹菜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综合考虑、硒浓度为1 mg/L 的处理显著增 加了蕹菜产量、提高了蕹菜品质、是蕹菜水培最适合的硒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5.
硒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液配方对粗壮女贞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硒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粗壮女贞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Chl a和Chl b含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高质量浓度硒抑制了粗壮女贞的光合作用。胡萝卜素(Car)和Chl a/b含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分别在硒质量浓度为1mg/L和3mg/L时最低。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在硒质量浓度为1mg/L时最低。根系活力先增强后逐渐减弱,在质量浓度为1mg/L时最强。Fo、Fv和Fm′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Fv/Fm和NPQ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HDR则先增大后逐渐降低。研究认为,质量浓度为1mg/L的硒处理能增强粗壮女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粗壮女贞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调节砷酸盐生菜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不同砷酸盐处理条件下生菜中砷的累积规律,以及腐植酸对生菜砷酸盐毒性的调控作用。分析了生菜自身代谢对培养液pH的调节作用,以及腐植酸协同砷酸盐作用下培养液中pH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生菜体内砷酸盐累积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采用叶绿素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与最小偏二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生菜生长表现以及相关品质指标变化,进一步研究腐植酸添加对上述各指标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砷酸盐处理组生菜正常生长会引起培养液pH显著升高,随着砷酸盐添加浓度的逐渐升高溶液中的pH逐渐下降,当砷酸盐添加浓度为10 mg·L~(-1)时,pH下降最为显著,降低至3.87,腐植酸添加对砷酸盐的生菜产酸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生菜各组织中无机砷的含量均随着砷酸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在各生长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增加趋势。在CK(不加砷对照处理)及CKHA(不加砷但添加腐植酸处理)组,生菜根、茎、叶中砷的形态主要以五价砷为主,并且随着腐植酸添加浓度增加,无机砷含量在生菜各生长时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在不同砷酸盐处理组,各生菜植株内主要以亚砷酸盐As(Ⅲ)形式存在。当砷酸盐添加浓度为0.5 mg·L~(-1)时,生物量、株高、根长以及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均高于CK组,说明低浓度的砷酸盐可促进生菜生长,高浓度砷酸盐均不同程度地对生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适量浓度的腐植酸添加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生菜生长,并对高浓度砷酸盐的生菜毒性作用有所缓解。在生菜叶中砷含量未超标的CK、V-0.5(添加0.5 mg·L~(-1)砷酸盐)、V-1(添加1 mg·L~(-1)砷酸盐)处理组中,V-0.5处理组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说明低浓度砷酸盐提高了生菜的品质。而在砷酸盐处理组,当腐植酸添加浓度为5 mg·L~(-1)时,生菜的维生素C、总酚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相较V-10(添加10 mg·L~(-1)砷酸盐)处理组显著降低,具有提高生菜品质的作用。PLS-DA分析及VIP得分表明,应对砷酸盐胁迫的主要差异表达氨基酸类型为谷氨酸(GLU)和精氨酸(ARG),腐植酸添加使得GLU和ARG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砷酸盐能降低生菜生长环境的pH,腐植酸具有降低生菜产酸胁迫的作用,砷酸盐添加浓度低于3.5 mg·L~(-1)时,在各生长时期,生菜叶中砷含量均不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腐植酸对生菜叶中无机砷含量的调控具有时效性,腐植酸可上调与抗逆相关的GLU和ARG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纳米硒对谷子生物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纳米硒肥对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和谷子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大白谷和张杂13号谷子为材料,在其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3、6、9 mg/L)的纳米硒肥,分析成熟后谷子各部位的生物量及谷子籽粒中硒、汞、砷和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硒肥可以增加谷子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但对地下部分生物量无影响,且施用高浓度纳米硒肥会抑制谷子生物量的持续积累;纳米硒肥可以极显著提高谷子籽粒中的硒含量,在灌浆期喷施高质量浓度(9 mg/L)纳米硒肥时,对谷子籽粒硒含量的积累效果更佳,且籽粒硒含量与叶面喷硒浓度呈正相关;纳米硒肥可以极显著降低谷子籽粒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且籽粒中砷和镉的含量均与叶面喷硒浓度呈负相关。适宜浓度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茎部、叶部和穗部的生物量及谷子籽粒硒含量,降低了籽粒中汞、砷和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硒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缓解重金属对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对镉胁迫下豌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根尖细胞分裂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镉浓度≤50.0mg/L、硒浓度≤1.2mg/L时,硒促进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生长、根尖细胞分裂,且降低细胞畸变率;镉浓度≤10.0mg/L、硒浓度≤0.1mg/L能提高叶绿素含量,缓解镉的氧化胁迫;当镉浓度达到100mg/L,1.2mg/L的硒则协同镉发生作用,加剧对豌豆幼苗的毒害作用。[结论]低浓度的硒能缓解一定浓度的镉污染毒害,增强豌豆的抗性;高浓度的硒则协同镉一起胁迫豌豆而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9.
砷毒田对水稻的危害及其后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以砷的氧化物和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砷的氧化物为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酸盐主要有砷酸钠、砷酸钙、砷酸铅、砷酸铁,毒性以三氧化二砷为最强,人中毒剂量为10~50mg,致死量为100~300mg.  相似文献   

10.
硒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硒(0.0.0.10.0.25、0.50.1.0mg,L)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抑制水稻幼苗增高和增重;硒使水稻幼苗叶片MD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增加,而CAT活性降低;硒处理.提高叶片N.P含量,低浓度硒(0.10mg/L)提高叶片Fe、Zn和Mn含量、对K、Ca、Mg含量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硒《1.0mg/L)显著降低水稻幼苗叶片Ca、Mg、Fe、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硒盐处理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eO3在0.1~1.0mg/L的范围内,盐藻细胞生长良好,生长速率高于对照;而大于10.0 mg/L的Na2SeO3处理,生长速率低于对照,表明高浓度的硒抑制盐藻的生长。硒对β-胡萝卜素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在0.1 mg/L的Na2SeO3处理时色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低硒浓度没有响应,但当Na2SeO3浓度超过10.0 mg/L时,其活性明显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Na2SeO3浓度0.1~1.0 mg/L的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Na2SeO3浓度超过1.0 mg/L时,酶活性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 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 h)和长期(7~15 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较快,以物理吸附为主;在0.25~1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减缓,以化学吸附为主。随外源砷的浓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先升后降,外源砷浓度为0.25 mg/L时,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0.092 mg/L,超过了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外源砷浓度的增加使沉积物中磷形态由惰性态向活性态转化,Al-P和Fe-P含量的增加与外源砷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外源砷进入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及磷形态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砷和磷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马国良  马琪  看措  东主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9-18541,18547
[目的]开发天然的富硒虫草产品,为提高虫草的医疗保健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硒,研究其对蛹虫草菌丝、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在21.0~23.0 mg/L范围内,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形成原基、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表明该浓度范围内对子实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5.0 mg/L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且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硒+肌醇的复合浓度中,添加硒9.0 mg/L+肌醇4.0 mg/L的培养基中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硒21.0 mg/L+肌醇4.0 mg/L促进了蛹虫草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其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结论]低浓度硒促进了蛹虫草菌丝的生长,而高浓度硒对其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砷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砷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与机理。[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定砷浓度分别为0、5、10、15、20 mg/L,培养30 d,测定小麦根长、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分析根系中砷的累积量和养分元素含量。[结果]小麦根系能够累积较高浓度的砷,根系砷含量最高达4 506.11 mg/kg。砷显著抑制了小麦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根长、根体积,降低了根系的生物量。溶液砷浓度为5~10 mg/L时,小麦根系中P、K、Mg和Mn、Cu、Zn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溶液砷浓度为15~20 mg/L时,小麦根系P、Mn、Zn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降低。小麦根系N的含量受溶液砷浓度影响不显著,砷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Fe的含量。[结论]砷的毒害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小麦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及生物量;砷对小麦根系中N、K、Ca和Mg等的含量影响较小,对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影响较大;15~20 mg/L砷处理时,砷与P的竞争作用明显,抑制小麦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在富硒土壤上,设置水稻不同喷硒时期与浓度试验,研究其对富硒大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或齐穗初期用津国有机硒浓度5 mg/L喷施1次则可产出较为理想的富硒大米,但水稻孕穗期喷施比齐穗初期喷施效果好。因此,水稻孕穗期用浓度5mg/L喷施为最佳时期和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6.
硒对堇叶碎米荠S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诚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2-3502,3504
研究结果表明,在20 ℃条件下,硒浓度≤24.0 mg/L时,SOD、CAT、POD活性变化不大;晒浓度>24.0 mg/L时,POD活性有所升高;硒浓度为30.0 mg/L时,S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 ℃条件下,SOD、CAT活性较20 ℃时大幅下降;POD活性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8.0 mg/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常温下适量的硒可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最适处理浓度为18.0~24.0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富里酸硒络合肥进行生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外源硒对生姜硒富集、产量及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里酸硒络合肥可提高生姜中总硒含量,总硒含量在最大处理浓度100 mg/L最高,是CK的3.4倍。施硒浓度为100 mg/L时,可提高姜辣素、粗蛋白含量;施硒浓度为60 mg/L时,可提高生姜中总糖含量和产量;施硒浓度为50 mg/L时,可提高生姜总糖、粗蛋白含量和产量。综合分析不同浓度富里酸硒络合肥对生姜含硒量、姜辣素、粗蛋白、总糖、产量,以及对人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在土壤含硒量为0.3 mg/kg以下的中低硒区,叶面喷施富里酸硒络合肥的最佳浓度为60 mg/L;在土壤含硒量为0.3 mg/kg以上的中高硒区,叶面喷施富里酸硒络合肥的最佳浓度为50 mg/L。  相似文献   

18.
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氨氮浓度指标的指示性生物,研究不同浓度(0.2 mg/L、0.5 mg/L、1mg/L、2mg/L、4mg/L、8mg/L、16mg/L)氨氮(NH_4~+-N)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株高、分支、鲜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2mg/L、0.5mg/L、1mg/L)氨氮促进黑藻生长,高浓度(2mg/L、4mg/L、8mg/L、16mg/L)氨氮抑制黑藻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为4~16mg/L的氨氮导致黑藻死亡,且浓度越高死亡率越大,当浓度为16mg/L时,试验至第4周黑藻全部死亡。野外调查发现,黑藻为优势物种的河段,其水质氨氮浓度不超过1mg/L,黑藻为消失性物种的河段,其水质氨氮浓度不低于4mg/L。室内培养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一致,因此,黑藻可以作为水质氨氮浓度的指示性生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硒(Se)对铜(Cu)胁迫下的冬油菜幼苗的缓解效果,分别用浓度为0、25、75、100、200 mg/L的硫酸铜溶液和浓度为0、12、22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交叉处理盆栽的油菜幼苗。胁迫处理25 d后测定叶绿素含量、丙二醛浓度、硝态氮含量、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单独喷施Cu溶液,Cu浓度达75 mg/L时,油菜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较好;而Cu浓度达200 mg/L时,大部分指标均低于对照,说明低浓度的Cu对油菜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单独喷施Se溶液时,与对照相比,供Se组各项指标都较好,说明适量的Se对油菜有促进作用。硒、铜同时供应时,低硒浓度(12 mg/L)与低铜浓度(75 mg/L)的组合,高硒浓度(22 mg/L)与高铜浓度(100 mg/L)的组合对油菜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较好。由结果可以看出,低浓度的硒、铜配施,对油菜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的硒(22 mg/L)能有效缓解高浓度铜对油菜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Na2SeO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蛹虫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新疆本地蛹虫草菌种作为富硒载体,采用瓶栽法,系统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蛹虫草菌丝、子座、子实体生长,产量、生物转化率、总硒及其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1(硒浓度20 mg/L)和处理2(硒浓度4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无影响,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最高,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明显增加;从处理3(硒浓度60 mg/L)至处理7(硒浓度20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受到抑制,其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呈显著性差异(P<0.05),呈降低趋势,并随着硒浓度增加,抑制越明显;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逐渐降低,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20~4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进行蛹虫草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