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筛选和优化液态发酵法生产大豆抗氧化活性肽的条件.以总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为指标,通过对发酵温度、种龄、pH值、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等条件作单因素、析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最速上升试验和中心组合二次旋转回归响应面法优化pH值、接种量.优化获得液态发酵大豆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7℃,种龄36 h、pH值为7.39,接种量为5.19%,料液比4%,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总抗氧化活性795.75 U·g-1(豆粕),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Lm-31208以蔗糖为底物发酵生产右旋糖酐的工艺条件,通过优化培养基的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等,实现较高的蔗糖转化率和右旋糖酐产率。结果表明:当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10g/L、蛋白胨浓度为2.Ogre、接种量为10%时,在5L全自动发酵罐中发酵,控制pH6.5、温度为25℃、转速100rpm,发酵到20h时,蔗糖转化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时间〉茶水比;试验中各因素水平的优化组合为:接种量1%(孢子悬液浓度为1.6×10^7-2.0×10^7个/mL)、温度为26℃、时间为216h、茶水比1:30。  相似文献   

4.
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制备水苏糖.在确定最佳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1.8Brix后,对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C,pH5.5,接种量8%,在此发酵条件下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48 h,水苏糖的纯度达到了90%,保留率为68%.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细胞生物量并降低发酵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已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5%黄豆粉、0.5%糖蜜、0.8%氯化铵、1.0%氯化钠、0.1%柠檬酸钠、0.5%碳酸钙、0.1%七水合硫酸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最佳装液量5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10%,初始pH7.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可以达到1.75×10~9 cfu/mL,为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工艺。方法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主要影响因素;再以凉茶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活菌数为评价标准,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二项式拟合,分析预测最佳工艺。结果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为60 min,料液比为1:25,乳酸菌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4h,糖添加量为5%。结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法优化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工艺科学合理,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为其他类型中药饮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燕麦谷物酒精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采用糖化菌和啤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发酵,酿造成低酒精谷物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酒精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燕麦经根霉Q30328℃发酵一定时间后,42℃保温糖化24 h,再添加原料量体积的1.5%啤酒酵母,在28℃下发酵48 h,经勾调、均质、分装、杀菌得成品。  相似文献   

8.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1.0%、豆粉1.0%、(NH4)2SO40.5%、MgSO4·7H2O0.1%、FeSO4·7H2O0.03%、K2HPO4·3H2O0.02%、KH2PO40.01%;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温度35℃,接种量3%,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22~26h。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活菌数达到8.52×1010cfu/mL。  相似文献   

9.
通过菌种筛选、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系统地研究了微生物发酵生产豆粕生物肽的工艺。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为最佳菌株,其豆粕生物肽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16 h,豆粕粒度40目,初始pH6.8,葡萄糖2%,豆粕11%,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得率为41.18%。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麸皮、糖蜜为原料,利用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料水比、麸皮添加量、糖蜜添加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装料量25 g(其中91%豆粕、7%麸皮、2%糖蜜),1.5%MgSO_4,1%(NH_4)_2SO_4,1%尿素,1%K_2HPO_4,料水比1∶1.1,接种13%的菌液,在31.3℃发酵78.6 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粗蛋白含量达到56%,比发酵前提高13.96%;真蛋白含量达到52.43%,比发酵前提高21.39%;活菌数达到1.38×109;脲酶活性降低了95.93%。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降低脲酶活性,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和抗原蛋白,且发酵过程中产生曲香味和酒香味,适用于豆粕发酵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二元复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基质水分含量、发酵温度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运用响应面法对最优组合菌种固态发酵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固态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首先对影响固态发酵多肽得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豆麸比2∶1,加水量110%,加蜜量4%.然后对影响固态发酵中多肽得率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  相似文献   

13.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液a-N含量为响应值,对摇瓶发酵制备大豆肽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初始pH 6.8,种子培养时间16.25 h,碳源用量1.75%,豆粕用量10.75%,接种量6.2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α-N含...  相似文献   

14.
李建芳  周颖  周枫  王荣荣  方玲 《茶叶科学》2011,31(4):313-318
以信阳毛尖为主要原料,对影响其液态发酵工艺过程的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设计L9(34)正交优化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确定毛尖茶酒最佳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0.3‰,蔗糖添加量180g/L,pH4.6,温度24℃,发酵时间12d。采用该条件生产的绿茶酒不仅具有茶香和酒香,酸甜适口,且富含功能成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5.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中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木薯渣在箱式固态发酵反应器中用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PD菌株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最佳条件为水质量分数75%,料层厚度5~10cm,接种量1.5%,培养温度32~34℃,培养时间6~8d。在此条件下,植酸酶活力最高达4189μmol(min·g)。   相似文献   

16.
pH值和热处理对大豆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Folin-酚法、SE-HPLC、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值和加热处理对大豆肽的稳定性(包括溶解性、分子量分布、可溶性钙结合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3~11时对大豆肽的溶解性和分子量分布均无显著影响,pH值9时大豆肽的钙结合能力最大;高温热处理(温度为80℃、100℃)对大豆肽的溶解度无显著影响,但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大分子(>20 KDa)的相对含量,100℃时肽的聚合速度更快;80℃加热10 min提高了大豆肽的钙结合能力,热处理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延长均会导致钙结合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豆粕为发酵原料,利用复合酶酶解方法制备大豆小肽,筛选碱性、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复配酶解豆粕。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为3∶2∶1;酶解条件:p H8.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5 h,水解度为94.55%,苦味值为3;小肽显示分子量分布范围:≤1 000 Da可达74.67%以上,其中≤500 Da占55.61%以上。综上试验结果可知,对比单酶、双酶及3种酶酶解豆粕的水解度和苦味值两项指标,3种酶组合使用更适合于制备水解度高、苦味低的大豆小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菠萝蜜的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丰富市场中果醋种类,本研究以菠萝蜜为原料,对菠萝蜜果醋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香气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初始pH 4个因素对菠萝蜜果醋产酸量的影响,然后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菠萝蜜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1%、发酵温度32 ℃、乙醇体积分数5%、初始pH 3.3,在此条件下菠萝蜜果醋的醋酸含量达(44.20±0.41)g/L。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菠萝蜜果醋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出香气成分67种,主要成分是乙酸(26.15%)、乙酸异戊酯(12.78%)、异戊醇(11.01%)、乙酸乙酯(10.99%)、苯乙醇(4.72%)、正癸酸(3.61%)、苯甲醛(3.34%)、乙酸苯乙酯(3.12%)、辛酸(3.08%)、异戊酸(1.31%)、月桂酸乙酯(1.07%)。通过菠萝蜜果醋发酵工艺的优化和香气成分分析,制备出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新型果醋,初步探明了果醋中香气成分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