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不同生态区的青稞品种。以西宁、拉萨、合作、马尔康、香格里拉5个不同生态区的5个品种(‘昆仑12号’、‘藏青25’、‘甘青5号’、‘阿青6号’、‘康青7号’)共25个材料为试验对象,采用SSR引物检测品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变异率不同,且‘藏青25’的变异率最高(0.264),‘甘青5号’的变异率最低(0.040);不同生态区的变异率也不同,且香格里拉的变异率最高(0.144),合作的变异率最小(0.064)。环境因子的改变使得青稞品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藏青25’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生态因子的改变易使该品种发生变化。合作作为参试生态区中品种变异率最低的地区,其生态因子对维持品种的性状表现较为有利;香格里拉环境较为复杂,致使青稞的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甘青系列青稞品种在等量施肥条件下对宽幅匀播和常规条播的响应机制,试验采用播种方式与施肥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种播种方式和5个施肥水平,合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常规条播能够提高甘青9号基本苗、分蘖数、株高指标,而宽幅匀播可增加甘青9号穗长。宽幅匀播能够整体提高甘青9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之,常规条播降低了甘青9号旗叶蒸腾速率。相比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能够有效提高甘青9号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而有效穗则是常规条播高于宽幅匀播。综上,在等肥条件下,宽幅匀播能够明显提升甘青9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利于旗叶光合吸收与合成。  相似文献   

3.
青稞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全地面平铺地膜十膜上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集播种穴集雨、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和多茬种植于一体,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利用播种穴进行集流,实现了有限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旱地青稞亩产达到300kg,较露地条播亩增产125kg,实现了青稞旱地稳产高产。该种植模式采用免耕多茬种植3-4年,每年每亩节约种子、人工作业等生产费用100元以上,节本增效十分显著。1选用品种 山旱地宜选用甘青5号青稞品种,川旱地宜选用甘青4号青稞品种。2轮作倒茬 青稞忌重茬,一般轮作1-2年。宜选择油菜、马铃薯、豆类、绿肥等作物及轮歇地为前茬。3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坡度15°以下的川地、梯田、沟坝等土壤肥沃的平整地。前茬作物收获(秋季)后应及时用畜力(山旱地)、机械(旱川)进行深耕(耕深2-30cm)灭茬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雨水,早春耙耱镇压收墒整地。  相似文献   

4.
正青稞品种甘青4号,是甘南州农科所以地方品种肚里黄为母本,以康青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育成年限1991~2005年。但由于我州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导致"甘青四号"发生了较严重的混杂退化现象,全州各县青稞生产栽培的"甘青四号"品种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1"甘青四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品种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品种自身因素一是"甘青四号"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异,产生了质量性状与"甘青四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明青稞新品种甘青10的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支撑青稞产业化标准种植,现进行甘青10号田间施肥与播量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甘青10号尿素施用量为15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播量为223.5kg/hm2时,处理A3B3产量表现为最优,农艺性状适中,其次为A2B3、A2B4。即青稞新品种甘青10号施肥水平在尿素为150kg/hm2、磷酸二铵为225-300kg/hm2,播量在223.5-256.5kg/hm2时产量表现较好,能够实现青稞新品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洛旱7号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洛旱7号在不同播期下的灌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洛早7号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 方程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的洛早7号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方程中各参数因播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从而使粒重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上洛旱7号应当适时旱播,可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为洛旱7号的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稞是甘南藏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甘南藏区的特色农作物,它不仅是甘南藏区人民的传统主食,还是甘南州农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在酿酒、畜牧方面都起到重大作用。甘南藏区青稞育种工作对促进甘南藏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甘南州种植的青稞品种呈现出"多乱杂"的特点,而随着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青稞育种工作也逐渐规范化,出现了如"黄青1号"、"甘青3号"、"甘青4号"、"甘青5号"等优秀品种。本文就基于甘南藏区青稞育种工作进行回顾,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一定的育种建议~([1])。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9.
<正>本试验通过青稞引种试验,比较所引青稞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及田间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新疆青稞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参试品种7个:甘青4号、甘青5号、黄青1号、黄青2号、北青9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对照青稞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昆仑10号。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试验  相似文献   

10.
高寒山区青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寒山区对引进的15个青稞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青5号、甘青4号、北青7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提高10.94%、7.81%、6.45%,适宜在该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海拔2 700 m左右)示范种植;长黑青稞、短白青稞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晚熟9 d,减产幅度较大,不宜推广。康青7号、藏青690、康青8号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产量增幅较小,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 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 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 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 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 对昆仑13 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 号在3 个生态区的平均产量变幅为3 148-6 510 kg/hm2,生态环境和播种量对 昆仑13 号田间群体密度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试验给出了昆仑13 号在3 个生态区达到目标产量需要施入尿素、 磷酸二铵和播量的最优实施方案. 这些栽培措施组合和不同生态区高产分析建议可以作为昆仑13 号青稞新品种在 青海省青稞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迭部县青稞新品种引进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迭部县种植的青稞新品种,进行了青稞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从出苗、拔节至抽穗,参试各品种表现整齐一致,但由于苗期持续干旱,甘青5号、甘青6号、甘青7号受旱,植株生长势下降,株高仅66~68 cm;成熟时有青干现象,籽粒不够饱满,千粒重较低,甘青6号、甘青7号、黄青2号、柴青1号千粒重均只有35 g左右。其他7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表现较好,抗旱、抗倒伏,抗条纹病、黑粉病,成穗率高,产量均在3 750~4 500 kg/hm~2之间,作为中高产品种,可作为川水地今后更新换代的高产主栽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海拔1 900~2 600 m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产、稳产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程晓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55-11656,11696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主要青稞品种康青3号、康青6号、康青7号、康青8号、康青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秋播和春播两个处理,研究最适合甘孜州高山峡谷区的青稞品种及播种时期.[结果]在干旱河谷地带,相同的管理措施下,康青8号比较适合秋播,具体时间视前后作物而定,影响不大;康青9号适合春播,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甘孜州高山峡谷区粮菜轮作及青稞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贵州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当地高粱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主推高粱品种红缨子、红珍珠和台糯9号为试验材料,在2个不同生态区(清镇市、汇川区)设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9日、4月29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不同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气象因子与高粱农艺经济指标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粱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播期对高粱的茎粗无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区域下播期对高粱产量有不同影响,平均产量清镇市试点第1个播期(3月20日)最高,达7 021.70 kg/hm2;汇川区试点第4个播期(4月19日)最高,达7 662.26 kg/hm2。不同生态区域下高粱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不同,清镇市试点高粱穗粒重和穗实粒数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一致。汇川区试点第3个播期的高粱穗粒重最高,其次是第4个播期,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2个试点的千粒重表现一致,均为第4个播期的千粒重最高。不同高粱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播期下,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不同,穗...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抗青稞根腐病的优良品种,结合甘南州青稞栽培种植现状,采用烧杯水琼脂法对37个青稞品种进行室内抗性筛选,对20个青稞品种(系)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试验,采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各品种千粒重、抗倒性、产量、根腐病发病率等指标。室内抗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NQK01-03、碌曲紫青稞和黄青1号为抗病品种,黄青2号、昆仑14号、藏青13号、康青7号和舟曲紫青稞为中抗品种。田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0217、昆仑14号、0349、甘青7号、12-10556为优良抗病品种,折合产量在4 040~5 660 kg/hm2。所筛选鉴定的青稞品种能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生率且可大幅提高产量,可在甘南州不同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青稞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分别来自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进行种植的昆仑12号、藏青25、阿青6号、甘青5号和康青7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的淀粉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青稞籽粒淀粉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甘肃合作种植时青稞淀粉含量较其它地区高,阿青6号淀粉含量(77.01%)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甘南州农科所选育出的青稞新品种甘青5号具有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特性,总结出了适期播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等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对青稞ß-葡聚糖的影响,选取分别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种植的昆仑12 号、藏青25、阿青6 号、甘青5号和康青6 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拉萨种植时青稞β-葡聚糖含量较其他地方高,甘5号β-葡聚糖含量(3.567%)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13个来自西藏不同生态区的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播期、密度、肥料运筹及其互作对青稞秸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秸秆产量与品质性状在品种间、播期间、密度间及肥料运筹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晚播青稞秸秆产量显著低于早播,但秸秆品质显著优于早播.密度和肥料运筹对参试品种秸秆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秸秆品质性状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品种13-5171-7秸秆平均产量(24 722.35 kg·hm-2)和相对饲喂价值(91.19)在各参试品种均居第1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的参试品种综合评价前20中,13-5171-7出现频次最多,部分处理组合排名也靠前,其中A2B2C3处理(A2.2019年1月19日,B2.300万株·hm-2,C3.基肥+孕穗肥)综合排名第3,可作为优质粮饲兼用品种在青稞生产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 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量晚播,影响氨挥发的施肥时期主要为基肥期表现为挥发峰值高、挥发周期长、挥发积累量占比高;不同播期土壤NH_4~+-N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基肥期,且晚播早播;土壤NH4_+~-N含量与氨挥发极显著正相关;早播有利于青稞形成高株,但不同播期对青稞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河谷农区根据环境条件适时早播,降低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