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生产存在主栽品种少,缺乏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的问题。2018年选择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克新22、克新17、陇薯6号、庄薯3号、LK99、同薯23、青薯2号、晋薯7号、台湾红皮、黑美人,并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发现陇薯6号和克新17分别比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30.2%、22.2%,增产显著,单株薯块重和平均单薯重均在参试品种中位居前列,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主栽品种在民乐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赵娜  贾景丽  周芳  张昱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364-6366
引进13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3号、克新22号和克新23号生育期在90 d以内,为中早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95.7、2 583.2、3 063.1 kg,较对照增产57.37%、35.70%、60.90%,比较适合在二季作地区种植推广;克新18号、克新19号和中薯17号生育期在90 d以上,为中晚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22.9、2 871.0、2 505.5 kg,较对照增产53.54%、50.81%、31.61%,适合在一季作地区推广种植。克新21号、中薯1号、中薯7号产量较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榆阳区是陕西省马铃薯总产量第一大市,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开展性状比较试验对当地马铃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试验参试品种10个,以克新1号(CK)为对照,通过对丽薯6号、丽薯7号、希森6号、青薯5号、青薯9号、兴佳2号、中薯18号、冀张薯12号、陇薯13号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和希森6号表现较好,较对照品种增产超过45%,适宜作为主推品种在榆阳区推广种植;青薯9号、丽薯6号的产量也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10%以上,符合当前马铃薯市场需求,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甘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引进克新系列3个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克新16号、18号、19号这3个马铃薯品种在兴十四均能正常生长,表现最突出的是克新19号,其田间表现性状最好,出苗率98%,商品薯率85.43%,单株薯数12.3个,平均薯重110g,块茎大小整齐,亩产量达到3956.65kg,综合克新19号在兴十四的表现,该品种可以在当地积极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5.
山丹县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丹县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马铃薯品种单一、布局不够合理的现状。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亚盛薯业集团等单位引进马铃薯品种16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早熟品种LK99、克新1号、克新18号,中晚熟品种中薯20号、冀张薯8号,晚熟品种青薯9号,分别较对照增产13.7%~36.2%,农艺性状好,薯块经济性状优,适宜在山丹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广西冬种马铃薯新品种偏少、产量较低等问题,有效利用广西地区冬闲田,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方法】以东农303为对照,对15个供试马铃薯品种进行引种试种,生长期观察其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薯块经济性状及鲜薯产量。【结果】薯皮外观除延薯4号、3013为略麻皮以外,其余品种均比较光滑;肉色类型分别为白色、黄色和淡黄色3种,均为市场常见颜色;克新1号、克新4号、丽薯7号、延薯4号、坝薯10号和对照品种芽眼深浅中等,其余品种芽眼较浅;费乌瑞它和延薯4号的薯块大小整齐,其余品种薯块大小整齐度中等或不整齐;费乌瑞它产量最高,其次为宣薯2号、3013、中薯5号和冀张薯8号,分别较对照增产17.07%、13.93%、12.28%、4.27%和2.79%。【结论】初步筛选出宣薯2号、中薯5号、冀张薯8号、3013等4个马铃薯品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余品种需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7.
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永靖县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薯繁育集约化和生产基地规模化的格局。为进一步筛选适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永靖县良种场根据扩繁马铃薯种薯脱毒苗的技术优势,2014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8份,其中中晚熟品种5份,早熟品种3份。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按随机排列、重复3次的试验进行区间设计,每小区单独收获计产。结果表明,参试的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冀张薯8号、陇薯10号产量位居前三名,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13.09%以上,且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较优,可在马铃薯旱作区逐步示范推广;早大白、费乌瑞它、克新1号均为早熟品种,适合在该县的川塬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平果县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广西平果冬种的马铃薯品种,开展了冬种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研究。以中薯3号、克新18号、克新21号、抗青9-1号、威芋3-5号、超米拉等6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通过对这6个品种的物候期、田间性状与产量特性研究发现,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是抗青9-1号,其次威芋3-1号,再次是克新21号,这3个品种表现为较早熟、抗性好、丰产、畸型薯少、商品薯多而大、表面光滑,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广西平果的宜栽冬种马铃薯品种,建议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7个马铃薯品种在临洮县水川区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全膜高垄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荷兰7号折合产量最高,为64944.5~67277.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9777.8~12111.0 kg/hm2,增产率17.7%~22.0%;商品薯率达75.6%~90.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提高9.4~24.0百分点。荷兰15号折合产量次之,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4%,商品薯率提高6.1百分点。兴佳2号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0%,商品薯率提高8.9百分点。3个品种田间表现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健壮,建议在临洮县水川区地膜马铃薯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晋南山区旱作马铃薯新品种引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出适宜晋南山区种植并且受市场青睐的品种,以晋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县蒲县为代表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一号”为对照,对18个马铃薯中晚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熟品种“冀张薯12号”商品薯率为89.7%、产量1583.3kg/667m2,抗病性强、块茎薯形好,芽眼浅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克新1号”。晚薯品种“青薯9号”产量为2441.6kg/667m2,明显高于对照克新1号,可大面积推广,其他品种田间表现及产量较低,可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6,(8):92-93
2015年在河西县鹿固乡王寺峁村安排了有22个品种参试的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晋薯16、同薯23、中薯18、庄薯3号产量明显高于克新1号,除上述品种外,尚有晋薯24、冀张薯12、2004-35-9、中薯21、中薯20产量高于克新1号,大旱之年能实现增产,这也证实上述品种适宜干旱地区推广。但因只有1年的试验结果,尚需翌年再次试验,确定取舍。上述品种除晋薯24生育期较长以外,其他4个品种生育期较短,假如翌年仍然增产,可作为中日期品种取代克新1号。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北方高寒黑土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16个马铃薯品种的结薯特性进行比较试验,以期为该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6个马铃薯品种中薯形以椭圆形居多、薯皮与薯肉颜色均以黄色居多、芽眼以浅居多、薯皮薯形多数光滑整齐。16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商品薯率、结薯总个数、不同大小的结薯个数均差异显著;产量最高的为荷兰806,平均产量为72 495 kg/hm2,但与克新13、荷兰7、荷兰15、兴佳2号、中薯5号、冀张薯12号和希森6号之间未形成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商品薯率最高的为荷兰7号,为80.63%,但与荷兰806、荷兰15、兴佳2号、早大白、冀张薯12号和克新13号之间未形成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单株结薯总个数中薯5号与荷兰806、希森6号差异不显著,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为8.1~9.9个;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4.5~6.4个。综合平均产量和商品薯率2项关键指标分析,这16个马铃薯品种在北方高寒黑土区表现较佳的是荷兰806、克新13、荷兰7、荷兰15、兴佳2号和冀张薯12号;中薯5号和希森6号产量也较高,但结薯个数多、商品...  相似文献   

14.
在2012年马铃薯收获期间,对定西师专试验田马铃薯块茎病害进行调查,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早大白、新大坪、陇薯3号、克新1号.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晚疫病发病率均较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费乌瑞它(52.54%)、早大白(47.49%)、新大坪(46.21%)、克新1号(23.42%)、陇薯3号(16.03%).说明本次试验中陇薯3号对晚疫病的抗性最强,其次为克新1号,费乌瑞它的抗性最差,新大坪和早大白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弱.除晚疫病之外,在不同品种中还出现了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具体为:费乌瑞它有疮痂病出现,发病率为10.59%;新大坪有粉痂病,发病率为4.12%;早大白有黑痣病,发病率为8.94%;克新1号有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发病率分别为1.27%、3.80%和3.80%;陇薯3号有粉痂病和疮痂病.  相似文献   

15.
对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40%,且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市场好,经济效益高。一、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如克新2号、克新4号、东农303、东农304、春薯1、2、3、4、5号、早大白、津引8号等早、中、晚熟品种。二、精选种薯可选用脱毒种薯。对种薯出窖后严格挑  相似文献   

16.
30个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天水市山旱地条件下,对引自国内育种单位的30份马铃薯新品种(系)的抗病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进行了田间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病毒病情指数为10.0%~22.5%,早疫病病情指数为0.8%~87.5%。筛选出可在天水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1个、中早熟品种14个、中熟品种2个、中晚熟品种12个、晚熟品种1个,其中克新6号、天07-6-34、HB0320-3、L0529-7、天07-6-37、克新19号、克新17号、克200373-205等8个品种(系)表现突出,具有高产、薯块大及种薯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1):36-37
为了筛选适合贵州冬作区种植的高产、早熟、优质的马铃薯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通过田间试验,对先后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评比分析。结果表明:"中薯1号"、"中薯5号"、"福克212"、"中薯3号"、"丰产1号"和"早大白"平均单产较对照分别增产27.6%、19.4%、17.1%、14.5%、14.1%、12%。但"福克212"、"丰产1号"虽然产量高于对照,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且商品薯率较低;"闽薯1号"产量低品质差;因此不不建议在贵州冬作区内推广。"红宝石"和"黑美人"作为特色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种植。"中薯1号"、"中薯3号"、"中薯5号"产量高于对照,生育期适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验证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4个中晚熟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生育期、田间生长状况、地下块茎性状、单位产量等。结果表明:中熟品种中,克新1号丰产性好,抗性好,克新18号商品率较高,但产量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陇薯3号产量差异不大,青薯9号口感好,适合鲜食和加工,而陇薯3号适合加工淀粉。  相似文献   

19.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对青薯168、青薯9号、中联红、克新6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CK)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8号结薯率适中,大中薯率高,达到91.1%,产量高达2.7万kg/hm^2,比陇薯3号(CK)增产1724kg/hm^2,适宜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种植,陇薯3号丰产性和商品性都很好,应继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榆中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8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各品种折合产量以华颂11号最高,为81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60.44%;其次是青薯9号,折合产量为59 555.6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17.86%;华颂7号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1 949.1 kg/hm2,较对照陇薯7号增产2.90%;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减幅为5.36%~37.69%。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的薯形、皮色、肉色、芽眼深浅等商品性状及经济性状均适合商品市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华颂11号均适合在兰州地区川水地种植,可弥补6 — 9月商品马铃薯的市场短缺。中早熟黄皮黄肉品种华颂34号、中薯5号、中薯3号、华颂7号宜作为扩繁种薯的品种供应南方市场;晚熟品种陇薯10号、青薯9号、陇薯7号等适宜在兰州地区旱作区及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