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单胞藻和轮虫是虾蟹类育苗的优良适口饵料。轮虫和单胞藻的培养大多数在室外进行,而冬季育苗池都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闲置的育苗池进行饵料培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时间和育苗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开春的育苗工作备好饵料。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的海水育苗场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初。用来培育东方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种苗。当时解决种苗开口饵料的方法是直接向育苗水体中施肥,使天然单胞藻达到一定数量,再搭配一些蛋黄等代用饵料,足以使幼体顺利渡过开口关。所以多数育苗场没有兴建培育单胞藻的相关设施。时过境  相似文献   

3.
单胞藻是一类体型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是海洋中最基础的生产力,也是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的基础饵料之一。在海水养殖中常用的单胞藻种类及其适宜投喂的养殖动物见表1。表1常用的单胞藻种类及其适宜投喂的养殖动物及饵料动物注:1.√:适宜;×:不适宜;-:不确定。2.投喂效果以2~3种单胞藻混合投喂为佳。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的单胞藻供应主要是活体单胞藻。由于活体单胞藻的培养常常受其自身固有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培养设施、天气情况、培养技术等条件的制约,致使育苗期间经常发生饵料短缺,影响了人工育苗的稳定性。特…  相似文献   

4.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贝类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自然海区环境的恶化,贝类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单胞藻饵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根据工作经验,简述一下贝类育苗中  相似文献   

5.
单胞藻饵料在扇贝育苗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扇贝育苗中,目前尚未有完善的人工饵料和其他代用饵料,可以说有无单胞藻饵料直接关系到扇贝育苗的成败。本文是根据作者近十年在育苗场承担单胞藻饵料培养技术指导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总结而成。(-)选种及一组扩大选种一般在亲贝入地前2-3个月进行。种类要根据不同扇贝育苗时间来确定。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育苗为例:海湾扇贝亲贝太地一般在三月初,由于此时水温较低,一级扩大培养一般先选一些低温种类如新月菱形藻(NitZSChiclisterium,硅藻类)。8701(l。hrysi…  相似文献   

6.
单胞藻扩种在我国正呈迅猛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随着我国生物产业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生单胞藻类的经济价值在医药、农业、保健等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水产为例.在传统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单胞藻作为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新兴的地方特色水产资源选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单胞藻来投喂水产幼体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作为选育幼体的开口饵料。同时在现代农业的高集约化、  相似文献   

7.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05,22(9):50-50
单胞藻,是刺参育苗中必不可少的饵料,单胞藻培育的好坏有时成为刺参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现介绍刺参育苗过程中单胞藻培育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泥蛐苗种生产中,饵料曾用过螺旋藻粉,干藻粉、冷藏单胞藻或酵母,而直接培养的新鲜单胞藻是泥蛇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蛐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青苗的成败,并且,在育苗过程中具有保护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结合1994至u1998年我们在乐清币东港水产育苗场和本中心藻类研究室所进行的试验,将该培养技术总结如下。一、保种培养l.种类作为泥蛐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等单细胞金藻,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缓慢,易被摄食,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但易受污染,老化快;扁…  相似文献   

9.
海洋单细胞藻可以快速生长繁殖,自身合成并富集高浓度的PUFA。目前海洋单细胞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做鱼和虾的开口饵料,以及贝类和饵料动物的饵料。笔者通过单胞藻的生产实践以及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流亭地处海边,滩涂丰富,水质清新,尤其适合于对虾养殖,大多数养殖业户是多品种养殖经营,对生物饵料特别是单胞藻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常规培养的单胞藻饵料往往供应不足,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的建议,采用了密封袋培养单胞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刺参稚参营附着生活后,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和其他有机碎屑为饵料,这就需要在附着基上预先培养底栖硅藻。底栖硅藻的预先培养需在采苗前的15~20天进行,操作比较麻烦,并占用大量的空间,后期还需对底栖硅藻进行补充,生产上有较大的难度。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浮游单胞藻饵料需提前培养,往往出现生产过剩现象。特别是刺参幼体附着变态为稚参后,浮游单胞藻饵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饵料室会剩余大量的单胞藻饵料,放弃不用则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经济贝类育苗过程中,尤其是附着型双壳贝类的育苗中,从D型幼虫到稚贝下海前,金藻、扁藻等单胞藻都是最佳饵料。人工育苗条件下,幼虫密度高,往往需要大量的单胞藻饵料供应,是否有充足的饵料对于贝类育苗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单胞藻的生长与繁殖等生命活动都在一定的适宜范围才能正常进行,超出适宜温度范围,单胞藻生长与繁殖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多年在海南从事珍珠贝类育苗工作,海南南部每年4月以后,气温即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全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金藻类单胞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藻类单胞藻细胞小,营养全面,是双壳类育苗幼虫理想的开口饵料。金藻类单胞藻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受污染,大量培养难度大。所以,金藻类单胞藻培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育苗的结果。笔  相似文献   

14.
周颖 《河北渔业》2014,(5):14-15
<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s)是我国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受饵料影响很大,目前主要采用单胞藻作为养殖菲律宾蛤仔的饵料,湛江等边金藻、球等边金藻、小球藻、盐藻等都是菲律宾蛤仔的最佳饵料。养殖场在繁育和养殖菲律宾蛤仔苗种过程中,需要培育大量单胞藻,培育单胞  相似文献   

15.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李晓霞 《河北渔业》1999,(3):34-34,43
<正> 在对虾、河蟹、贝类育苗中,离不开单胞藻的培养,特别是贝类育苗中,需求量更大。有些单位经常出现单胞藻供不应求,饵料短缺的现象。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以新月菱形藻为例介绍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单胞藻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新月菱形藻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很广。在5~28℃,含盐量为18‰~61.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二)生物饵料培养与强化技术 1.植物饵料的培养技术:我们在轮虫培养、轮虫的营养强化和早期仔鱼培育过程中都要使用单胞藻,目前最常用的单胞藻是小球藻和等鞭金藻,Howell(1979)认为:在大菱鲆育苗过程中使用等鞭金藻,仔鱼的成活率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文蛤浮游幼虫期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5种单胞藻饲育文蛤浮游幼虫,探讨了各种饵料开始被摄食的先后顺序,不同饵料及其不同混合对文蛤幼虫生长及变态的影响,以及各种饵料的适宜投喂密度。  相似文献   

19.
1.单胞藻治疗法。在单胞藻繁殖旺盛足够对虾幼体摄食的前提下,不投饵料。单胞藻生物群落繁殖旺盛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对虾幼体食用天然饵料营养丰富长得快,可以正常脱皮,不用饵料使水质清澈,一般2天就可以治愈对虾幼体“长毛”。 2.突然升温法。在操作规程规定温度的基础上,一次升温2—3℃,促使对虾幼体脱皮,一般1—2天就可以治愈,尔后再把温度调整到该生长期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20.
孙颖民 《海洋渔业》1983,5(5):216-219
<正> 在对虾育苗生产中,人们通常把人工培育的活体饵料如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称为常规饵料,而把一些商品饵料如豆腐、豆饼、豆浆、酵母、蛋黄等,和一些人工采捕后冷冻保存的贝类精、卵、挠足类、藻类、轮虫等称之为代用饵料。常规饵料的培养由于受自然条件及技术条件的制约,生产尚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