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丽华 《北京农业》2007,(27):11-1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传统栽培模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利用无霜期相对较长的优势,采用覆膜技术,发展马铃薯复种玉米栽培。增加复种指数,变每年1茬为2茬,发展了2000hm2,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收入4000元,比种一茬玉米多收入3000元。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上茬覆膜栽培马铃薯,下茬复种玉米的栽培模式,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汀溪镇地处闽南沿海半山区,温、光、水资源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汀溪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以抓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引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推广粮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其中黄瓜-玉米-马铃薯是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之一,据对隘头、褒美等5个村20户的测产验收结果,平均每667 m2黄瓜产量3250 kg、产值5200元,玉米鲜产1870 kg、产值3366元,马铃薯产量2545 kg、产值3156元,平均每667 m2年产值11722元.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4.
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为材料,与大豆进行套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套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大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通过对各种栽培模式下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的薯/豆套作纯收益为2546.79 元/667m2,HKE-2的薯/豆套作纯收益最高,为2678.11 元/667m2,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曲阜市推广的舂马铃薯、夏玉米、秋白菜、越冬菠菜一年四作栽培模式,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马铃薯2000千克、玉米600千克、白菜3500千克、菠菜1500千克,每667平方米收入5190元,比单纯的小麦玉米复种模式增收3830元。  相似文献   

6.
广西石山区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广西石山区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石山区传统作物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在石山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其中模式B(番茄—毛节瓜—黄瓜—结球甘蓝)的经济效益最好 ,该模式全年净产值10328元/667m2,比传统的“水稻—水稻”种植模式增收9368元/667m2,比“玉米—玉米”模式增收9548元/667m2,比“玉米—大豆”模式增收9572元/667m2,比“甘蔗”模式增收10028元/667m2。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旱粮生产的重点县之一。过去.全县的旱地均是种植“马铃薯-甘薯”.以两熟制为主,因此经济收益较低。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了“春马铃薯/鲜食春玉米一秋马铃薯/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据我们多点调查和验收资料汇总.这种模式一般每667m^2可收获春马铃薯700~800kg,春玉米鲜穗1200~1300kg,除去生产成本.春马铃薯的收入可达800-900元.春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50~1150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用量钾肥对马铃薯施肥效果试验探讨马铃薯在不同钾肥水平下的肥效及配比,结果表明:马铃薯适宜配方为施N:P2O5,:K2O=2:1:1,其产量为1847Kg/667m^2,比对照增收203Kg/667m^2产值6464.5元/667m^2、肥料成本121元/667m^2,比不施钾肥区增收688.9元/667m^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栽培容易,但效益一般,如果改变以往的栽培方式,实行反季节设施栽培,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鲜玉米栽培试验,把栽培时间提前到1月份,4~6月份产品上市.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马铃薯平均667m2产量2000~2400kg,产值6000~8000元;鲜玉米平均667m2产3500~4000棒,产值可达4500~6000元,一个春茬667m2产值11000~14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筛选适合与马铃薯问作的作物和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1为材料,与大豆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与玉米闻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作为对照,研究薯II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薯‖豆的纯收益为2546.79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为2678.11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布设不同套种模式,比较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几种套种模式产值和效益均高于单种模式,其中玉米套种白芸豆纯收入达29142.0元/hm^2,投产比为1:2.6;玉米套种南瓜纯收入达26530.5元/hm^2,投产比为1:2.9;玉米套种马铃薯纯收入达26289.0元/hm^2,投产比为1:2.3;玉米单种模式纯收入14839.5元/hm^2,投产比为1:2.5。说明套种模式确实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陈铁 《湖南农业》2001,(3):10-10
我县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山丘区旱地采片“油菜套大豆间玉米套红薯”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一般667平方米产油菜籽110公斤、玉米352公斤、大豆74公斤、红薯585公斤,合计667平方米平均总产值为733.6元,扣除直接生产成本可获纯收入583.1元,比传统的“油菜 玉米”模式增收200元。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玉米免耕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米免耕栽培地,通过设计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试验,结果得出:合理的氮、磷、钾肥料配比为施用N12kg/667m2、P2O5 8kg/667m2、K20 15kg/667m2,施肥水平N:P2O5:K2O为1:0.7:1.2时,玉米籽粒产量为465.1kg/667m2,产值为1069.7元/667m2,纯收入为684.9元/667m2,净产投比为2.8:1,肥料利用率分别为氮36.9%,磷9.8%,钾为16.3%。  相似文献   

14.
豌豆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碗豆套种玉米是平罗县蔬菜良种繁育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项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2007年种植面积333hm2,碗豆平均单产175kg/667m2,产值770元,玉米平均单产750kg/667m2,产值1050元,两项合计1820元,扣除投入300元,每667m2效益为1520元。该项栽培技术已成为平罗县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我市通过推广舂马铃薯、夏王米、秋白菜、越冬菠菜一年四作栽培模式,平均667平方米产马铃薯2000千克、玉米600千克、白菜3500千克、菠菜1500千克,收入5190元以上,比单纯的小麦、玉米每667平方米增收3830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崇左市赤红土耕地蔗区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软件输出施肥建议卡,结果表明:应试作物甘蔗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比常规施肥节约化肥投资109.1元/667m^2,增产12.73%,增收322.85元/667m^2,节支增收431.95元/667m^2;比单施穗宁牌复合肥节约化肥投资19、1元/667m^2,增产15、28%,增收269.9元/667m^2,节支增收289元;比单施用桂珠牌复混肥节约化肥投资69.1元/667m^2,增产9.94%,增收240.1元/667m^2,节支增收309.2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夏玉米在德州地区的最优栽培模式,我们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产量迭629.58kg/667m2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措施是:追施氮肥30.4kg/667m2,种植密度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8.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打破传统的作物栽培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和边际效应增产潜力,并且利用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达到增收目的。经示范,地膜马铃薯产量可达1 500 kg/667m2,玉米产量600kg/667m2,按当年市场价计算两料667m2毛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防寒、抗旱,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后覆膜的栽培方式影响出苗时间,但不影响出苗率;起垄后覆黑膜栽培方式增产效果最显著,商品薯率最高,产值为2 759.6元/667 m2,纯收入为992.1元/667 m2,比对照增收538元,增收118.5%。说明起垄后覆黑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寒抗旱栽培方式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验证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项目实施效果第一,提高产量、增产增收。据3年试验结果统计,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高、中、低产组加权平均产量为536.7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58.1kg/667m2;玉米平均产量340.1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41.4kg/667m2:马铃薯平均产量1081.3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122.6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