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1/500浓度蔗丰灵和1/500浓度动植宝叶面喷施甘蔗台糖172,能增加甘蔗产量,明显改善甘蔗品质,不影响第二年宿根蔗出苗分蘖。蔗丰灵处理的,使甘蔗增产4.84%,提高甘蔗糖分2.15%(绝对值),宿根蔗的出苗分蘖比对照增加2.2%。动植宝处理的可使甘蔗增产4.05%,提高甘蔗糖分0.995%(绝对值),宿根蔗出苗分蘖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2.
贵州旱坡地蔗区甘蔗新品种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134为对照,对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甘蔗新品种(系)于2004~2005年在质地较差、降雨量少、干旱严重的旱坡地进行适应性比较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2年(新植和宿根)平均达4.07~5.24 t/667m2,比对照增产15.95%~44.44%,蔗糖分含量达14.55%~16.44%,糖分增加0.03~1.92个百分点。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有ROC22、RB72-454、闽糖86-2121、桂糖16、桂糖24,可在贵州旱坡地蔗区大面积推广;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甜城14、ROC26、云蔗89-07、云蔗89-157,可在旱坡地蔗区根据品种搭配需要选择推广;表现较差的是桂糖17,只能在水肥条件较好的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龙陵县蔗区甘蔗栽培由平坝水田向旱坡地转移,导致甘蔗单产低而不稳的实际。通过在旱坡地上改变传统栽培模式(春、夏植)进行冬植,通过比较,冬植确实是旱坡地甘蔗增产、增效的科学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对龙陵县蔗糖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在采用地膜覆盖、深耕深松、化学调控等集成技术条件下比较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旱坡地甘蔗群体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坡地上,新台糖22号采用蔗梢(尾)不砍种方式以97500芽/ha下种量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早期分蘖,降低螟害枯心率,优化群体结构,有较高的产量和糖分,同时有利于宿根蔗发株。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属宿根性作物,就永胜县而言,多为宿根1-2年。本文综合阐述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宿根蔗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宿根蔗单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旱坡地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用黔蔗06/212、黔蔗06/156、黔蔗06/89、桂糖96/211、云蔗03/45、德蔗03/83和桂糖11号(CK)进行旱坡地新植和宿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均优于CK,与CK相比,各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单位面积含糖量分别增加了10.71%~50.86%、1.0~2.7个百分点和18.41%~64.02%。其中,桂糖96/211、德蔗03/83和黔蔗06/212表现较佳,蔗茎产量分别达102.51、112.38和109.10 t/hm2,分别比CK增产37.62%、50.86%、46.46%;蔗糖含量分别达17.37、17.24和17.19 t/hm2,分别比CK增加64.02%、62.80%、62.32%,达到了每667 m2吨糖的技术指标,可作为贵州省旱坡地优良甘蔗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系 78/ 13 0是我所多年来针对贵州蔗区的自然特点经杂交选育出来的。它早熟 ,出苗快 ,分蘖力强 ,生长快 ,植株均匀 ,中等高度 ,有效茎数多 ,宿根性特别优良 ,耐旱抗寒 ,高糖高产 ,适应性广 ,坡地栽培增产潜力大 ,是目前贵州境内旱坡地发展甘蔗生产极具推广价值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虫口密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桂南沿海、桂南、桂西南、桂中、桂西11个主要蔗区甘蔗线虫土样,采用贝尔曼浅盘漏斗分离法对线虫进行分离,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及数量.[结果]共收集到甘蔗寄生线虫16属,占线虫总数的70.3%,腐生线虫占29.7%;在寄生线虫中,以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为主,分别占54.0%和26.9%,其次是短体线虫,占12.1%.水田蔗地线虫数量比旱坡地多,宿根蔗地比新植蔗地多;水田及宿根蔗地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多,但水田及宿根蔗地螺旋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少.[结论]共鉴定出16个属的寄生线虫,优势寄生线虫为螺旋线虫、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研究结果为广西甘蔗主产区开展线虫普查及线虫病害防治和检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宿根甘蔗即新植甘蔗收获一次及以上的再生甘蔗,统称宿根甘蔗(一般种植一次,可收获3~5次),具有蔗芽萌发快、种苗多、成熟早、节约成本(无需种苗,种植底肥,种植工时费)等优点。因此,作好宿根甘蔗的生产管理,对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蔗农和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品种选择在新种植甘蔗时选择宿根性强、产量高、蔗糖分高的中大茎种规范栽培,为后期的宿根甘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收获期对宿根蔗产量、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早在 10月份收获 ,宿根甘蔗的产量较 11月、12月及翌年 1月增产 9.1% - 18.1% ,蔗糖分提高了 0 .12 % - 1.2 %。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用飞机大面积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的可行性,在上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们于2003年10月在上思县蔗区用飞机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2134hm2。同时选择旱坡地及水田对新植、宿根4块蔗地进行人工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管采用飞机喷施还是人工喷施,都能获得显著的增糖效果。经随机抽样测定,飞机喷施后30-60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1.09%(绝对值);人工喷施后30-64d与对照(未喷施)相比,甘蔗蔗糖分平均提高2.12%(绝对值)。因此,喷施甘蔗增糖增产剂投资少,获利大,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开展旱地晚砍甘蔗宿根蔗高产管理试验结果为:每666. 67m~2试验地块的宿根蔗比同一时期按传统常规管理的宿根蔗增产1. 01t,比早砍2个月按传统常规管理的甘蔗的减产0. 18t,结果表明,旱地晚砍甘蔗宿根蔗进行一套田间科学管理等技术集成,可以弥补宿根蔗生长期不足的问题,几乎可抢回近2个月的生育期,提高旱地蔗产量。  相似文献   

13.
FA旱地龙"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研究在甘蔗分蘖期和拔节生长期施用"FA旱地龙"对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FA旱地龙"可以增加蔗根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旱能力,促进植株分蘖、伸长、增粗、增重,增加产量,提高糖分,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甘蔗滴灌系统的利用途径,提高甘蔗产量和种蔗效益。[方法]通过与传统滴灌方法对比,了解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滴灌系统综合技术的"灌水+灌肥+灌药"处理,能提早甘蔗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甘蔗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和较重的单茎重,进甘蔗成熟;促进宿根蔗甘蔗芽的萌发,增加宿根蔗的有效茎。使新植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5.9%和0.32%;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6.0%和0.27%。[结论]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角固定翼飞机在丘陵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叶面喷施甘蔗增糖增产液,喷施面积22hm2,在试验区中部留1hm2面积蔗区不喷甘蔗增糖增产液。结果表明:喷施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20min内完成约20hm2面积喷施甘蔗增糖增产液;飞机喷施的增糖效果明显,喷施后一个月甘蔗蔗糖分比对照增加了0.92,蔗汁锤度提高了0.6,重力纯度提高了1.68,降低了甘蔗还原糖分0.08(以上均为绝对值)提高甘蔗产量5%。调查发现:次年宿根蔗的发株数比对照增加26.14%,甘蔗枯心苗和黑穗病苗比对照少22.18%。  相似文献   

16.
正甘蔗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品种在大规模应用后因宿根矮化病和甘蔗花叶病等病源的积累,容易导致种性退化,造成减产,其中蔗茎产量减产可达10%,有的甚至高达50%左右,干旱蔗区损失更为严重,此外,还会引起甘蔗品质变劣。甘蔗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得以保持,使甘蔗增产10%~30%,蔗糖增加0.5%以上,甘蔗健康种苗推广应用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笔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上造甘蔗施用壮尾肥、宿根松蔸晒蔗头、宿根蔗蔸盖地膜和宿根蔗补植梢头茎.是提高宿根蔗单产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蔗产业是耿马县经过30多年来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宿根蔗面积比例大,约占种植面积的75%,因此,管理好宿根甘蔗种植,提高宿根甘蔗产量,对夺取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重要意义。该浅谈宿根甘蔗栽培管理技术,旨对今后勐永镇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广西农大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对旱地和水田蔗的五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天化验13个点的甘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千克/公顷。八月份和九月份追施氮肥的甘蔗增糖增产较显著,甘蔗糖分提高1.69%(绝对值),增产10351.5千克/公顷,八月份和九月份不追肥的甘蔗,喷施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均而言,每公顷甘蔗糖厂增利2582.25元,农民增收8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