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肌内脂肪含量与内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H-FABP,是FABP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本文就FABP家族概况、猪H-FABP基因的结构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H-FABP基因5′上游区1125~1817区段HinfⅠ酶切位点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检测位点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等位基因H及基因型Hh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022和0.4194;H-FABP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FABP基因检测位点基因型间在生长和繁殖性状上不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H-FABP基因5′上游区1125~1817区段Hinf Ⅰ酶切位点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检测位点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等位基因H及基因型Hh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022和0.4194;H-FABP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FABP基因检测位点基因型间在生长和繁殖性状上不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猪Haln基因与H-FABP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Hal^n基因和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内质的影响、H-FABP和H-FABP基因与IMF含量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两种基因的PCR-RFLPs检测作一综述,旨在为肉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长链脂肪酸摄取与氧化中起重要作用,常被作为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之一加以研究.作者就H-FABP基因在猪、鸡、牛等动物脂肪沉积中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并探讨了H-FABP基因作为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鸡A-FABP和H-FABP基因及参照基因GAPDH序列设计引物,以鸡心肌、胸肌和腿肌、肝脏和腹脂总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GAPDH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如皋黄鸡和安卡红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A-FABP、H-FABP基因和参照基因GAPDH基因融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其扩增效率分别为99.7%、99.8%和100.0%。如皋黄鸡H-FABP基因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0.0860、0.0680倍和0.0580倍(P0.05)。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如皋黄鸡A-FABP基因在腹脂和肝脏的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15.9640倍和10.9640倍(P0.05),而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与陆川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寻找猪脂肪沉积的主要候选基因,试验对陆川猪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参照Gen Bank已经公布的猪H-FABP基因序列(EF619344)设计引物,扩增克隆了陆川猪H-FAB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应用DNAStar、Prot Scale等生物软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陆川猪H-FABP基因编码区全长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碱基序列在235位点由A突变为G,并引起相应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甘氨酸。其与野猪的亲缘关系最近,碱基同源性为99.3%;与人类、绵羊和家牛的碱基同源性也在90%以上。陆川猪H-FABP成熟肽包含有25.56%的α螺旋、12.03%的β转角、25.56%的无规卷曲和36.84%的延长线。说明H-FABP基因可作为研究陆川猪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鸡H-FABP和A-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选用H-FABP和A-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以北京油鸡、矮脚鸡、白莱航鸡和AA肉鸡为研究群体,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56、90、120日龄H-FABP和A-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IMF含量及屠体性状测定,分析H-FABP及A-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P<0.01),性别因素对A-FABP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北京油鸡、白莱航鸡和AA鸡群体的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及屠体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屠体重显著相关,与IMF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矮脚鸡A-FABP基因mRNA水平与IM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其H-FABP基因mRNA水平对屠体重影响显著,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长链脂肪酸摄取与氧化中起重要作用,常被作为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之一加以研究。作者就H-FABP基因在猪、鸡、牛等动物脂肪沉积中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并探讨了H-FABP基因作为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H-FABP,是FABP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本文就FABP家族概况、猪H-FABP基因的结构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巴什拜羊生长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以300只巴什拜周岁母羊为研究对象,选取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体重、体长、体高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FABP-P_2基因座外显子3无多态性;H-FABP-P_1基因座外显子2存在AA和AG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H-FABP基因外显子2的938bp处发生了A→G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经关联分析发现,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因此,巴什拜羊H-FABP基因外显子2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绵羊H-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FABP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量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腿部半腱肌、背最长肌、心脏、肾脏、脾脏、十二指肠、肝脏、肺脏。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11):51-54
本试验检测了中国环颈雉、AA肉鸡和吉林黄鸡的H-FABP基因的多态性,并对H-FABP基因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群体中H-FABP基因4个位点上均检测出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分布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中国环颈雉4个SNP位点不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得到14种单倍型,21种单倍型组合。  相似文献   

15.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松辽黑猪H-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HinfI、HaeIII和Msp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62头松辽黑猪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松辽黑猪在Msp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单一的AA型;而在Hinf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177,在HaeIII位点上也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210。研究结果表明松辽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是影响肌间脂肪(IMF)含量进而调控肉品质的的主要候选基因。试验以乌珠穆沁羊以及以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羊为亲本获得的3种杂交羊(杜寒杂DS组,南寒杂SS组,东南杂NS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FABP在不同品种肉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乌珠穆沁羊H-FABP mRNA表达量为参照,H-FABP mRNA在杜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3倍,南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0.5倍,东南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1.4倍。H-FABP可能是调控纯种地方绵羊及杂交肉羊肌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就动物H-FABP基因的结构,功能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IMF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作为影响鹅屠宰性能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鹅屠宰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选用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H-FABP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T→A),使试验鹅群表现出AA和AB 2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基因型与鹅屠宰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多态性对鹅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屠宰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初步推断H-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鹅屠宰性能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