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近几年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发展情况和太平洋沿岸国家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现状,重点叙说了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捕捞的几个主要种类的渔场分布、产量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远洋渔业单位进行金枪鱼延绳钓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卫星AIS的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7年7-12月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卫星AIS数据及海表温度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的莫兰指数及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热点分析方法,得到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位置及变动情况,并提取了中心渔场处海表温度范围。结果表明:1)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努力量存在空间自相关并呈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所得热点区域可以作为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心渔场。2)各月均存在多个中心渔场,其中8月中心渔场范围与7月大致相同,部分中心渔场存在向北扩张或向外扩大的趋势; 9月最大中心渔场东移,出现在180°附近,其它渔场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或缩小; 10-12月中心渔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170°~180°E及155°W附近海域,且单位渔区捕捞努力量大于7-9月。3)中心渔场处不同海表温度范围主要与金枪鱼鱼种有关:155°W、20°N夏威夷群岛附近冷舌区,主要分布着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海表温度为25. 5~27. 5℃; 10°S~10°N暖池区域,主要为大眼金枪鱼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海表温度为28. 0~30. 3℃;赤道南部冷暖锋面交汇处,主要为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海表温度为25. 0~29. 0℃。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分布及渔场环境浅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樊伟  崔雪森  周甦芳 《海洋渔业》2004,26(4):261-265
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到的渔获量数据、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和有关文献资料 ,应用GIS技术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进行了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主要分布在 2 0°N~2 0°S之间的热带海域 ,具纬向分布特征。对渔获产量同海表温度的分月统计显示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渔场最适月平均表层水温约 2 8~ 2 9℃ ,渔场出现频次为偏态分布型。最后 ,结合有关文献综合讨论分析了海表温度、溶解氧含量、海流等环境因子与金枪鱼渔场分布和形成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和展望(1)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较详细概述最近几年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渔获量变化和渔场分布,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四种作业方式的生产情况。提供国内远洋渔业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5.
ENSO与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其渔场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郭爱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05,27(4):338-342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金枪鱼围网的重要作业渔场之一,主要捕捞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长鳍金枪鱼作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掌握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时空分布以可持续开发利用,笔者根据2009—2018年世界各国在中西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数据,利用统计和K-means聚类方法探究长鳍金枪鱼资源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8年间长鳍金枪鱼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E 155°~W 160°,S 15°~S 30°海域;北半球冬季(12月—翌年2月)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低纬度海域(N 0°~N 10°),渔场重心向西北偏移;南半球冬季(6—8月)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低纬度海域(S 12°~N 22.5°),渔场重心向东南偏移。渔场重心的空间分布受海面温度异常的影响较显著:当海面温度距平值整体偏高时,渔场重心零散分布于中部海域;海面温度距平值相对偏低时,渔场重心向东南与西北两侧偏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1中西太平洋渔场中西太平洋渔场是指从北纬20°至南纬25°,西经 175°以西的太平洋海域,这一海域中金枪鱼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在赤道至北纬5°的海域间,黄鳍金枪鱼的钓获率很高,在东经130-150°的海域里,黄鳍金枪鱼在4、5、6 月和11月时钓获率也很高,而1月和8月的钓获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彦 《中国水产科学》2004,11(Z1):120-126
金枪鱼围网渔业是中西太平洋海区重要的渔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其年渔获量始终占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总渔获量的55%~60%(79万~120万t),2002年渔获量为1 157 045 t.为了促进我国大陆地区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发展,本研究着重介绍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主要渔场、渔业资源以及渔具渔法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们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从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对西南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的生活习性、渔场的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条件、最佳渔场的形成等有较深了解,本文就这些方面探讨了西南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业概况。 一、金枪鱼的习性与生态特征 金枪鱼属于大洋性鱼类,一般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水域中,它的主要栖息活动范围在“混合层”,通常出现在表层50~250m水深左右,其深度则又取决于季节和海洋面的不同区域。因而其在海洋中繁殖、衍生、分布、聚群等活动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又因其不同的生物、生态特征分布在不同的海域范围,聚群于…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栖息地预测中,以CPUE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比以渔获量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更为准确。2012年中心渔场的预报准确性达75%以上,具较高预报准确度,可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寻找中心渔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原理的大洋金枪鱼渔场速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金枪鱼类(Scombridae)是世界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中国金枪鱼生产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研究和预测金枪鱼渔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美国NASA提供的卫星遥感反演海表温度(SST)三级数据产品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SPC)提供的有关国际金枪鱼历史捕捞产量资料,分析金枪鱼同SST等海洋渔场环境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了金枪鱼渔场的贝叶斯概率预报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回报试验,结果表明太平洋鲣鱼渔场综合预报的准确性达到70%以上,对渔业捕捞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26-431]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2013—2017年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日志,利用捕捞自由鱼群作业位置、作业时间和渔获量等数据信息,分析了自由鱼群渔场重心月间变化、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指数(South Oscillation Index,SOI)的关系。结果显示,渔获量较高的海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高于29℃;自由鱼群的渔场重心主要分布介于160°E—175°W;2013—2015年渔场重心有逐年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无明显的月间变化规律;SOI为正值时,中西太平洋“暖池”较正常年份向西偏移,自由鱼群渔场重心亦明显向西偏移;反之,自由鱼群渔场重心较正常年份向东偏移。相关性分析显示SOI和月间渔场重心的经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5),表明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和异常气候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对于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64-165
目前,中西太平洋海域虽然是日本远洋大型金枪鱼围网船的主要作业渔场,然而当前在该渔场,不仅存在鲣鱼资源减少的问题,还存在人渔费高涨、渔业国之间竞争激烈、国际渔业管理和限制日益加强、在围网作业上FADs(人工集鱼装置)使用期的缩短等等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缓和这些严峻状况和尽量减少损失,必须尽早筹划重新开拓印度洋的金枪鱼围网作业渔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生产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西太平洋海区的鲣鱼、金枪鱼类产量2002年为198万t占全球总产量410.5万t的48%,几乎接近一半,表明是一个金枪鱼类的重要渔场。另则,我国约有一半的远洋金枪鱼渔船在中西太平洋生产作业,又可见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之重要。因此,现将对该海区的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四鱼种的生产和资源状况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分析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的时空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中西太平洋1984~2003年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渔获量统计资料,利用G IS定性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中西太平洋海区的金枪鱼围网渔场的时空变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4年到1991年,CPUE值在12.0~17.3 t/(d.n)之间;1992年至2003年,CPUE值在19.1~27.9 t/(d.n)之间,两个阶段的CPUE差异显著;Ⅰ、Ⅱ和Ⅲ类渔场基本上全部分布在5°S~5°N、140°E~180°之间,但Ⅲ类渔场在南半球略往东延伸,在10~5°S、155°~160°E之间也有分布;Ⅳ、Ⅴ类渔场则分布在Ⅰ、Ⅱ和Ⅲ类渔场的周边,其中Ⅳ类渔场主要位于东经地区,Ⅴ类渔场主要位于西经地区。  相似文献   

17.
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渔场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去向,从资源状况和入渔条件考虑,认为太平洋中西部,西非水域,印度洋等,应作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渔场开发的重点。1993年鉴定认为,本研究为山东省远洋渔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作为软科学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受农业部渔业局委托,大连远洋渔业公司隆兴601号船从1999年2月至2001年1月对太平洋公海金枪鱼渔场的南、北纬12度,西经110度以西海域进行了探捕性生产。作为我国第一艘开闯太平洋公海渔场从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的船只,隆兴601号不但依靠自己的技术和人员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更为我国的大洋金枪鱼船队开辟了一条可靠的航线。希望本文对探捕情况的介绍及作者的体会与建议,能为业内行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依托东海水产研究所而建设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网站——中国渔业遥感信息情报网(www.rs-fishery.net.cn)在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于近日正式开通。目前网站提供了东黄海区、西北太平洋鱿鱼渔场、太平洋金枪鱼渔场的渔场海况信息和有关卫星遥感影像信息。该9网站的开通将为大家提供更快捷、及时的渔场渔情信息服务,也将为我国海洋渔业和远洋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欲重返印度洋捕捞金枪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上世纪末的过度捕捞,印度洋的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等逐年下降,到2000年前后,日本就该海域作业的船只已完全撤出。为了保护金枪鱼、鲣鱼的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2004年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类管理委员会)开始实施严格的针对围网作业船的许可强制制度,这样,不仅中西太平洋水域,包括西印度洋的金枪鱼类资源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意欲重返印度洋捕捞金枪鱼,并计划在印度洋寻找建立一个可常年作业的渔场,为了取得国际组织的信任和许可,日本已派出一个船队以科学考察的名义在印度洋进行为期五年的探捕,以便取得更多的数据和证据来说服WCPFC。[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