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构图是指盆景在三维空间所构成的图象。树木盆景是指根盘、基干、主干、枝、叶在空间所形成的立体树相。如图(2)。任何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块组成。树木的根、干、枝可图式化成各种长短、粗细、曲率不同的线段或弧线,侧枝与叶片构成各种形状的块面。但树木盆景构  相似文献   

2.
<正>树木盆景通常要求树木具备这样的自身条件:取材于自然,能植于盆钵之中,可随意移动,相对粗壮,有苍劲古朴神奇的树相,并且生命力强,经得起作者为追求艺术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工手段的"考验"。具有这些条件的树木就是盆景的初始树桩,一般都是历经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和气候而缓慢形成的,因而取材不易。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盆景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对天然树桩的采掘已远远超出了其自然生长的速度,这种掠夺式采挖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于是,关注环保的人们开始想到用建材用林的再生方式来人工繁殖小苗,培育盆景树桩。这种实践各地都有,但平常看到的一些用人工培育的树桩制作的盆景或作品照片,虽有一定的造型和艺术品味,但树身大多比较稚嫩细小,或树头树干上下一般粗,尚缺乏盆景应有的粗拙、苍古、神奇、雄劲的树相。  相似文献   

3.
文人树是中国盆景中的一支奇葩,深得各界盆景人十的喜爱。从古人画松柏到今人做松柏,多求高雅飘逸之态,或淡泊宁静之志,无论画心或是树意,其精髓皆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归。所以书画界有句名言:"青年拼的是才气,中年拼的是功力,老年拼的是学识。"识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在书画家胸中的积淀,百艺莫不以文化为根本。同时,百艺也是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树石盆景的构图和制作,笔者在去年《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第11、12期作过简要介绍。经制作实践.现就“崖上付”盆景制作的几个问题,谈点体会,供爱好者参考。一、表现形式 1.高位展姿:所谓“高位”,是指树木生长在崖体总高的2/3以上的位置。展姿就是在崖体上充分展示出孤树凌空生长的各种姿态。崖上树虽能顽强地凌空生长,但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树形不可能形成高耸挺拔的大树形象制作时,主干应弯折曲扭,枝叶稀疏。树高不超出崖顶,树相苍劲古朴。高位展姿的崖上村构图,能充分体现大自然景观的逼真形象,是树石相配构图中较为优美独特的一种叶,组合形式(照图1)。 2.中位贴靠:是将树木栽在崖体1/2  相似文献   

6.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7.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8.
在盆景制作中,为了突出盆景的美感,有时往往要采取一些超常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突出了盆景的美感,但也给盆景的养护和管理带来了一些弊端。超浅盆就是一种。浅盆可以表现盆景意境的深远,是盆景的常用手法。长期生长在浅盆里的树木盆景如果管理得好,不但可以使树木的根基隆起,根系紧抓地面,虬劲有力,还可以强化树与盆的比例,小中见大,提升景  相似文献   

9.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根部处理根部是树木的重要部分,也是鉴赏树木盆景的重要标准之一。理想的作品一般四面露根,没有露根的树是不完整的树。改作树木盆景时,当然不可忽视这个问题。除了在确定树木面向时要考虑到根的效果外,对于接近土面但未显露的根,要剔除上面的土,使其露出,但不要悬空,这样也有利于长粗;对于方向和位置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正>文人树盆景近些年来在广大盆景爱好者中倍受推崇,因由是文人树盆景是以精气神为内涵,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风格独特,韵味无穷。文人树盆景远离了刻意的平整、规则,只追求自然的表现和内在的渗透。如近些年来使用的扦插树木火棘、野木瓜、金弹子等就很有代表性(图1,悬天金果;图2,繁星似火),具有自然、独立性强、潇洒自如的特点。还有一种是将扦插整形后的紫薇等树材不拘一格地栽于盆中,使其表现出飘然苍劲、浑然天成的造型美(图3,金蛇吐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5.
附石盆景是树木顽强生长于崖壁石隙或峰峦山巅的自然景观的特写,是树木与岩石融为一体,相生相荣的典型。就树与石的关系而言,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京举行。展出了多种规格的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精品居多,达到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的深远目的。  相似文献   

17.
桩头想象     
能成就一盆上档次的盆景,离不开一个奇特的桩头。但有特色的桩头,未必就能成就一盆好盆景。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盆展大奖的得主,不少是很有艺术造诣的人。对于有个性的桩头,盆景爱好者总是爱不择手,未来的树相也同时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眼前。请观赏曾耀民的紫薇桩头和奚志敏的榆树桩头。它们除了些许嫩芽,就是原原  相似文献   

18.
修剪是树桩盆景造型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维护树形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修剪对协调树木盆景各部分的合理生长,维持盆景的优美姿态,促进开花结果。防治病虫害,都有重要作用。修剪时间因树木品种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9.
树桩盆景是自然界中各类名木佳树的艺术缩影。我们欣赏一件树桩盆景作品,应结合大自然中各种树木的神态,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来进行。在此仅提出几点常识性的评赏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中国化卉盆景》2008年第7期封底柯成昆先生的一幅盆景照片,题名是《十八罗汉》,细看树种竟是榕树,令人惊奇。 榕树是闽南盆景的常见树种,凶为树相多变,制成盆景也形式多样,除了大树型,还有斜干、曲干、临水、连根丛林、悬崖、抱石等等形式,有的艺术家在榕树独有的气根上下功夫,创作了不少新奇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