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2016年大连市长兴岛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资料来源于2016年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8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选取的气象站空间分布均匀,且2016年资料完整,不存在缺测情况,可以较好地代表长兴岛区的气候特征。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主要通过长兴岛区与大连市区的观测数据对比,分别对气温、降水、日照、大风、雾霾等气候要素进行年、季、月分布的统计与分析,同时对各类气候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年内主要气候事件有异常低温、持续高温天气;大风、寒潮天气;阶段干旱、汛期暴雨、强对流天气;秋冬季雾、霾天气。总体上2016年长兴岛区气候条件良好,气象灾害偏轻。夏秋降水偏多,水资源多于常年;秋冬季雾、霾天气较多,空气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时空分布及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南省59a的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河南省的气候生产力,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河南省未来12a的粮食潜力进行预测.研究表明:59a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1955年为气候生产力的突变年份;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豫南的气候生产力增速最快,稳定性最大;气候变暖对干河南农业生产是有利的,河南省粮食单产量仍有40%-45%的生产潜力,未来12a粮食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可达8740.8082×10<'4>t.  相似文献   

3.
选取德州市区2008年7月~2014年6月逐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和近6年德州市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德州市区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最为密切的主要因子有相对湿度、能见度、雾、霾。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AQI预报模型,得出德州市区影响AQI的气象影响因子在4个季节中均有霾入选,秋季除了霾之外还有平均能见度、大雾,而全年、夏季、冬季除了平均能见度、大雾之外均有轻雾、霾、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
选取周口10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法、相关分析法、ArcGIS空间插值等,分析周口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周口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较大;光合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带状分布,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气候生产潜力呈辐散型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费县2005—2016年的霾日数气象资料,分析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费县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春夏季较少,6月霾天气呈减少趋势,每年的霾日数呈增长趋势。针对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费县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衢州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观测资料,对衢州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衢州市年度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呈现急剧上升趋势。衢州市秋冬季的霾天气日数占全年的72.6%左右,夏季最少。最多的月是12月,最少的月是7月。衢州市的地形地貌、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以及气象条件的变化是衢州市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99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气候倾向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为北高南低的纬向型分布,夏、秋2季均为东高西低的经向型分布。风速的减小和日照时数的缩短是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济宁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年)的雾和霾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济宁地区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宁11个市县雾日的逐月变化可分成单峰-单谷型、不规则波动型、U型和双峰-双谷型;11个市县霾日的月变化可以分成3峰-3谷型和3峰-2谷型;6月发生雾天气最少,但霾天气却是多发月份;济宁地区的雾日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济宁地区的霾日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且四季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济宁地区雾和霾在1~12月均有发生,其中秋冬季雾日最多(占72%)、夏季最少(占13%);霾日在夏季和秋冬季分布比较均匀,春季最少(占19%);近10年济宁地区霾日的变化规律呈波状上升;雾的月际变化呈U形分布。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清市气象站1981—2014年的霾日资料,对霾的年、季、月的气候特征做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临清市霾年代际变化明显,2010年代以前霾逐年代减少,2012年开始霾发生突变,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秋冬季霾日最多,春夏季霾日较少;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总霾日数的82%;并分析了霾的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临夏州6个气象观测站48年气候观测资料和历年天气图资料,分析了临夏州冰雹的空间分布特点,冰雹云团的移动路径和冰雹发生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年平均降雹次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地形因素影响,处于干旱山区的降雹次数多,川塬区较少。通过对500 h Pa高空天气图上的环流特征研究分析,发现冰雹云团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与高空引导气流基本一致;临夏州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环流特征为西北气流型、冷性(低涡)切变型和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高空急流带对冰雹的发生起着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14 o’clock relative humidity, visibility and weather phenomena", selected haze days during 1980-2012 from 13 stations of Hubei Province, and studied year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weather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haze days showed a fluctuant rising trend in whole from 1980 to 2012, but there were many peak value and valley value during the whole changing process; haze days of most stat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mong which the stations with less than50 d haze days had a more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mean haze days had distinct inhomogeneity. Haze days of Hubei Province presen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less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which haze days during December-January were the most,and haze days during July-August were the least. Terrain had a big impact on local haze days, piedmont leeward zones were prone to haze days, mountainous regions were just the opposite.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combine different situ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tions instead of exclusively from the mean value of multiple stations when we analyze the mean change of haze days in a broader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changing trend and the reasons.  相似文献   

12.
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区域分布及中药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河南道地药材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调查,以阐明河南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及合理开发河南道地药材资源。[方法]通过调查,结合有关研究文献,对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河南有40种道地药材,其中,植物类的药材37种,动物类药材3种,河南省中药资源区划为7个1级区。[结论]说明了河南省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促进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淑华  方文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38-12641,12650
利用河南省内121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数据,对河南省大风天气和扬沙天气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与扬沙天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2种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和秋季发生天数较少;此外,两者空间上的分布有所不同,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河南省中部地区,而扬沙天气则主要发生在河南省北部和黄河两岸一些地区。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36-2138
以1988~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耕地变动特点,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划分气候年型,对于准确预测小麦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站点(市、县)1984—2018年的温度数据划分暖温年、平温年、冷温年,依据降雨数据划分湿年、平水年、干年,组合成9种气候年型并分析其规律;结合小麦产量数据划分出丰产年、平产年、低产年,分析气候年型和产量年型的关系。然后结合地形土壤、气象等因素把河南划分为豫北麦区、豫中东部麦区、豫西麦区、豫南麦区和南阳盆地5个麦区。在此基础上,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以气象因子驱动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预测气象产量,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得到趋势产量,把两者产量叠加得出实际产量,从而实现小麦产量的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积温年型以暖温年、正常年型为主,降雨年型分布比较均匀,气候年型中以正常年和干年为主,暖湿年小麦高产频率最高,为76.9%,冷湿年小麦低产频率最高,为67.9%;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暖年年型下小麦更容易丰产,冷年时小麦低产概率较高;利用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分别建模叠加得出的小麦产量和实际产量相比,豫北、豫中东、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五大麦区各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1%、0.36%、0.58%、0.48%、0.38%,说明利用HP滤波和BP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小麦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何源浩  李霞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49-14051
采用2004~2008年河南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数据,研究了河南省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年河南省碳排放量的走势以及区域性差异,并结合河南省碳总排放量和碳总吸收量的比较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和土地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河南省年降雨量总体趋于增加,各类降雨类型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省1957-2005年121个有效气象台站雷暴观测资料,对河南省末雷暴日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末雷暴日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末雷暴日随着年份的增加有推迟的趋势,统计发现1977-2005年平均末雷暴日比1957-1976年平均末雷暴日推迟6 d,末雷暴日的推迟可能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统计末雷暴日的雷暴天气发生时段发现,12:00-16:00时段发生的雷暴最多,占到全部雷暴次数的43.4%,其次是16:00-20:00,占到总时段的24.0%,雷暴次数最少的时段是00:00-04:00和20:00-24:00,这与全省雷暴日的日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全省末雷暴日的空间分布大概分3个区域:西南及南部区域末雷暴日结束最迟,其次是北部区域,中部末雷暴日结束较早,末雷暴日较迟的区域多分布在山区或气温较高的南部,这些分布特征与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韩潮  余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04-8305,8313
主要是对河南省河流普查成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普查成果概述及山地河流特征分析.对河南省境内普查河流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的关系、河流比降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河流数量等方面与以往的资料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之,该次河湖普查成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游程理论在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a降水资料为分析序列,应用游程分析方法,对河南省6个自然区冬小麦4个主要生育期干旱特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了游程理论的极限干旱历时概率密度函数适用于冬小麦干旱概率特征的结论,并通过对比分析,定量说明了各地区极限干旱历时的特征,为预测干旱灾害发生的持续性和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