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升乡村旅游业服务功能,多元发展千岛湖旅游产业,推进千岛湖新农村建设。文章以淳安县云濛溪乡村旅游景区为例,根据自然地理和景区旅游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待点,探讨了景区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植被景观的规划原则,分析了景区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景观建设,并根据景源、景观及生态敏感程度划分生态保育等级,阐明不同生态保育等级的生态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2.
节事庆典在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战略、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旅游设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节事庆典的概念和在旅游景区管理中作用的简要分析,以北京市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为例,重点对节事庆典活动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WebGIS和Flex技术,构建大岭山森林公园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图形的浏览、可视、景点景区查询、照片浏览、林班专题图表达、空间分析、旅游路线分析等功能。同时,将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构建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该模型设计3条特色游览路线:休闲保健游览路线、户外体验游览路线及花季特色游览路线,向游客提供直观的旅游信息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岭山森林公园的管理和旅游推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云水谣古镇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和IP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携程网、蚂蜂窝、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同程网、TripAdvisor等旅游网站上获取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数据,使用GooSeekerv9.0.4软件在高频词汇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的结果中构建分析模型,评价游客景区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质量,剖析基于网络数据的历史古镇景区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关注度相对集中;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度差异较大;未来历史古镇景区可从景区内外部环境、景区热门景点、历史文化背景、活动策划项目、基础服务设施5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针对不同空间具有不同形式。针对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布局的特殊性,文章从游客对于景区空间的地理认知、景区实际的物理地理空间及标识传达的信息3个方面着手,搭建了导向标识的结构体系。依据导向标识的系统分类及内在的结构模式,景区的地理空间形态、游客对景区空间的认知模式和旅游空间行为的选择分析出导向标识系统的3种导航模式:步骤导航、追踪导航和树状导航。    相似文献   

6.
反规划理论是旅游规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强调通过优先进行非建设区域的控制来实现景区的空间规划。通过介绍反规划理论、分析反规划理论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结合自贡市飞龙峡森林公园具体应用反规划理论的实践,提出将反规划理论引入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中,提高森林公园的生态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从而更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及管理者的关注。笔者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原则及要素,并提出了一套策划程序。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研究了井冈山市2007-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建设用地是相对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沿交通线向外围不断拓展的空间分布趋势; 2)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增加,使林地、耕地等向旅游用地不断转化; 3)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可达性等因素显著影响了相关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并由此形成了综合发展型、景区主导型、交通主导型和传统村镇型4种旅游用地模式。这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井冈山市城镇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给其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加以合理管控。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的乡村旅游已经很难满足游客高层次旅游的需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章以位于天府新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的桃花故里景区为实例,针对景区的现状,通过对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产业以及专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在提升桃花故里乡村旅游的同时,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性、先进的地图索引和三维地图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查询、统计、分析、定位、三维浏览等功能,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在旅游景区开发、资源利用、旅游导航和定位功能应用,以及在自然保护区景区防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应用的可行性。从三维立体的真实影像中,可得到满足政府部门更好地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需求,实现自然保护景区资源合理科学的利用、开发及保护,提高经济效益,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11.
RS技术与GIS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我国的城市绿地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RS技术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和监测管理、城市绿地现状及动态调查、城市绿地功能分析与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明显,其中,以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灌木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增加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国家投入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变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大理市森林资源结构及其保护现状。结果表明,大理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6.70%,主要由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占林地面积的94.79%;森林主要由乔木林组成,占比达93.60%;林地资源分布均匀,整体上分布于洱海四周山区,龄组结构合理;林地资源保护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规划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国外风景规划专业领域在80-90年代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状况,宏观趋势和前景。着重从资料信息获取,基地设计,植物材料选择和CAD绘图,设计,视觉模拟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专家系统新技术运用的发展前景。最后,就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计算机应用的经验,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县级土地利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传统县级土地利用调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县级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采用具有0.70 m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影像,以贵州省望谟县局部地区为例开展了土地利用调查.首先在ENVI环境下进行影像增强、影像融合,然后在实地采用静态差分GPS测量方式采集控制点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建立解译标志;采用基于ARcView平台开发设计的交互式影像判读系统进行影像判读,获得土地利用图斑及其属性信息;之后使用GeoWay软件分层矢量化其他地理要素,并按要求建立其属性表;在ArcCIS环境里进行叠加分析、入库和编制土地利用图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调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森林火灾的人为干扰主要分为人为负干扰和人为正干扰。通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人为火源的危险程度和人为正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确定了人为负干扰火险指标为农事烧荒、农事炼山造林、上坟、旅游与基本活动,人为正干扰火险指标为投入人力和投入资金,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指标度量算法和评价模型,并在实验区进行了验证,以火险等级区划图的形式进行了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被认为是主导整个城市环境的要素之一,对城市公共健康、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已产生深远影响。项目组利用2008年3月4日Landsat TM影像对广州市地表温度和土地覆盖进行解译,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地表覆盖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市热岛总体呈现"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筑密集区平均地表温度为22.16 ℃,分别高出水体4.23 ℃、绿地2.65 ℃,是城市热岛最为集中分布的土地类型。项目组因此提出了构筑生态廊道,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水体面积以及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减少人为热的排放量等减缓对策,为广州市城市生态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林业调查规划中推广应用ArcGIS,提升林业调查规划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探讨综合运用ArcGIS10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小班四至点坐标自动获取并标注于图上的方法及步骤,并给出了实现小班四至点坐标自动标注的空间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GIS和RS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G IS技术在绿地规划后期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而探讨了G IS和RS技术在绿地规划的应用方向和模式及应用过程和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