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抗热应激中药复方主要挥发油成分和抗热应激的药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中药复方中香薷的麝香草酚含量。将60只SPF级6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胃中药复方和生理盐水,并且在灌胃后分别将小鼠在40℃恒温箱中放置0 h、1 h和3 h,建立急性热应激模型。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的肝脏组织,用酶联免疫分析测定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HSF)的含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中的挥发油提取液在8 h内均能保持稳定;同时中药复方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肝脏中HSP70含量,并降低肝脏中HSF的水平。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能通过HSP70和HSF的表达缓解热应激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利用qPCR技术对热休克同源蛋白(HSC70)、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在乐至黑山羊和藏山羊五个组织样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以探讨热休克蛋白家族70 (HSP70)与山羊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HSC70mRNA在藏山羊心脏中的表达量是乐至黑山羊中的4.5倍(P<0.05),但在脑垂体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3.7倍(P<0.05),在卵巢、肝脏和子宫中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HSF1 mRNA在藏山羊卵巢、心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乐至黑山羊的7.9倍和3.1倍(P<0.05),在肝脏和子宫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却分别是藏山羊的6.3倍和10.4倍(P<0.05);HSP70.1 mRNA在乐至黑山羊脑垂体中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6.8倍(P<0.05).说明HSC70、HSP70.1和HSF1基因的表达与山羊的生活环境及饲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阳性空白对照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试验第1、3小时每组取5只小白鼠,采用ELISA法测定小白鼠肺、肾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因子1(HSF1)表达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能有效提高热应激小白鼠肺脏和肾脏HSP70表达量,复方一,复方二和紫锥菊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肺脏HSP70的含量,复方三和王老吉组能缓解其下降幅度。高热应激过程中小白鼠肺脏HSF1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复方二能显著提高肺脏HSF1的表达量;但肾脏HSF1的表达量却呈下降趋势,这与肾脏HSP70高表达有关。结果表明,在此试验中,通过HSP70的表达量变化阐明了中药对急性热应激的预防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利用qPCR 技术对热休克同源蛋白(HSC70)、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在乐至黑山羊和藏山羊五个组织样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以探讨热休克蛋白家族70(HSP70)与山羊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HSC70 mRNA在藏山羊心脏中的表达量是乐至黑山羊中的4.5倍(P<0.05),但在脑垂体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3.7倍(P<0.05),在卵巢、肝脏和子宫中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HSF1 mRNA在藏山羊卵巢、心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乐至黑山羊的7.9倍和3.1倍(P<0.05),在肝脏和子宫中乐至黑山羊的表达量却分别是藏山羊的6.3倍和10.4倍 (P<0.05);HSP70.1 mRNA在乐至黑山羊脑垂体中的表达量是藏山羊的6.8倍 (P<0.05)。说明HSC70、HSP70.1和HSF1基因的表达与山羊的生活环境及饲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转运体的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磺酸(Tau)是可兴奋组织细胞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牛磺酸转运体(TAUT)转运入膜。TAUT受许多因素调节,如p53、sp1、c-Jun、Wilms肿瘤1基因(WT1)、渗透压反应元件(TonE)、核因子-κB(NF-κB)、抗氧化应激反应元件(ARE)、热应激因子1(HSF1)和蛋白激酶C(PKC)等。本文综述了TAUT的种类与结构、TAUT在转录与转录后水平上的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意义,以期为Tau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热应激会引起畜禽机体代谢增强,从而引起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而发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启动热休克反应,上调热休克蛋白(HSPs)的转录与表达;ROS和HSPs两者都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进而启动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综述热应激引起畜禽氧化应激反应、热休克反应与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营养调控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认识这3种反应在畜禽热应激营养调控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6):54-59
利用在线预测软件对牛C4A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构建了一系列表达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牛C4A基因的5'侧翼区启动活性。分别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质粒,研究调控C4基本表达和诱导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EMSA技术验证转录因子在研究细胞系中存在与否。结果显示,C4A基因启动子序列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69 bp为报告基因荧光值最高的片段,即为启动子核心区;其中SP1(-169~-158)、E-box(-122~-117)和AP-1(-80~-71)是调控C4基本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且3个转录因子在Hep G2细胞系中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家蚕未受精卵细胞中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几个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热激诱导家蚕未受精卵发生孤雌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首先基于家蚕未受精卵RNA-seq数据分析表明,在家蚕孤雌生殖系和有性生殖系间,无论是经过热激诱导处理(46℃水浴18 min)或未热激处理的未受精卵,MAPK途径都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分析MAPK途径的mos、mek、erk和p38mapk基因在热激诱导前家蚕孤雌生殖系及有性生殖系未受精卵之间的转录水平差异:位于MAPK通路中上游的2个基因mos和mek,无论中系品系还是日系品系中,均表现为在孤雌生殖系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而位于MAPK通路下游的基因erk和p38mapk,其转录水平在中系品系的孤雌生殖系与有性生殖系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日系品系中则表现为在孤雌生殖系中极显著下调(P0.01)。qRT-PCR检测分析家蚕孤雌生殖系未受精卵的4个基因在热激诱导孤雌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也表现出差异性:热激处理后mos和mek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并维持在低水平;p38mapk则在热激处理前后保持稳定;而热激处理后erk基因的转录先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步下降,并维持在热激处理前的水平。研究结果提示,MAPK途径可能参与了热激诱导家蚕孤雌生殖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经2,3-丁二醇的喷施诱导,匍匐翦股颖植株可产生对草坪草褐斑病病原立枯丝核菌的抗性,继而通过对匍匐翦股颖被诱抗剂2,3-丁二醇处理前后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发掘匍匐翦股颖ISR抗性相关转录因子,并研究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诱导时间的递增,差异表达基因增多,其中32个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可归类为13个转录因子家族。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27个可归类为bHLH,Bzip,C2C2-CO-like,C2H2,C3H,NAC,WRKY,MYB,AP2-EREBP和HSF共10个基因家族。呈持续上调的转录因子有bHLH,C2C2-CO-like,1个NAC和1个MYB转录因子,呈先上调再下调表达的有WRKY和3个AP2-EREBP家族转录因子。呈显著下调的是Bzip,C2H2,C3H,1个NAC和10个HSF转录因子。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转录组测序的准确性。这些转录因子的共同变化导致了匍匐翦股颖ISR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徐盛玉  吴德 《饲料工业》2007,28(5):16-19
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动物体内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在细胞生化过程中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脂肪酸可通过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分化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大致可分为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5个阶段的调控。脂肪酸通过细胞膜受体信号途径和转录因子活化途径调节基因表达,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从基因转录和mRNA的稳定性两个方面调节基因表达。文章综述了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NOD样受体是重要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其与革兰氏阳性菌的肽多糖等配体结合后,能够诱导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参与多种疫病的调控。为探究NOD样受体是否参与了热应激致病过程,本研究选取2月龄(15±1 kg)土杂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并在热应激的第0、7 d、14 d和21 d的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荧光定量PCR检测了PBMCs中NOD1、NOD2及炎性因子TNF-α、IFN-γ、IL-6、IL-10和IL-1β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OD1和NOD2 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和14 d显著上调(p0.01),但在第21 d时显著下调(p0.05)。炎性因子TNF-α、IFN-γ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14 d、21 d显著上调(p0.05),IL-10 m 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14 d、 21 d显著上调(p0.05),IL-1βm 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和14 d极显著上调(p0.01),在21 d时显著下调(p0.01)。IL-6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显著上调(p0.05),14 d差异不显著,21 d时极显著下调(p0.01)。研究表明热应激后短期内显著上调猪PBMC中NOD1、NOD2及炎性因子的转录水平,这为进一步阐述热应激的致病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了解角蛋白5(keratin 5, K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根据UCSC公布的牛K5基因5'侧翼区设计PCR引物,扩增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52 bp(GenBank登录号为:JQ277735),与牛和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和74%。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01 bp位置;含有两个TATA 盒,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9—-124 bp(ATAAAA)和-178—-174 bp(TTAAT)位置;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发现(按5'→3')SRY,MZF1,v-Myb,SRY,AP-1,CDP CR,HNF-4,AML-1a,HSF2,AP-4,AP2,AP2,Sp1,Nkx-2,Sp1和GATA-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SRY(TGTGTTT),和CDP CR(GATTGATGGC)是绒山羊特有的;转录因子HNF-4,AML-1a,HSF2,AP-4,AP2,Sp1,Nkx-2和GATA-1(AGCCATCATG)在绒山羊、牛和人K5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高度保守。两个最小增强子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140—-91 bp和-114—-67 bp位置,含有24 bp(GCGGCTCCCAGGTAACAGAGCCGC)重叠区,预测其与绒山羊K5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试验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K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适应苏打盐碱环境胁迫机制,本试验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技术对紫花苜蓿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基因进行功能预测,测序共获得91 853个Unigenes,总碱基数为65 369 474 bp。Unigenes序列长度分布显示,测序质量较好,可信度高,其中,45 540个Unigenes与其它生物的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通过GO,COG及KEGG数据库注释,将Unigenes具体定位到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抗生素合成途径、光合作用途径等。紫花苜蓿叶片苏打盐碱胁迫响应中GH3,MYB,HSF等转录因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而EREBP转录因子总体受到抑制,同时候选了4CL,PP2C基因及相关转录因子。从91 853个Unigenes中共检测到10 949个SSR位点,包括6类核苷酸基序,A/T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AG/CT和AAG/CTT。qRT-PCR荧光定量检测5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证明RNA-Seq测序的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对紫花苜蓿转录组研究,为优质牧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数据库来源。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发育和衰老必不可少的程序。细胞凋亡受到促凋亡因子和抗凋亡因子的调控,而细胞凋亡的失控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热休克蛋白(HSPs)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蛋白,HSP70是HSP家族普通的一员。HSP70通过多种方式干扰凋亡机制防止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机制复杂,主要的凋亡途径包括外在(死亡受体)途径和内在(线粒体)途径、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溶酶体途径。本文综述了HSP70对细胞凋亡不同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综述了有关细菌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信号分子及其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可能机制.细菌脂多糖可能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神经酰胺介导巨噬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转录因子途径,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来影响其一氧化氮信号分子的释放.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也可能是细菌脂多糖诱导核转录因子途径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甲醛建立犬白内障模型,探索甲醛对犬晶状体的影响过程,为兽医工作者练习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提供试验模型。选取健康的重庆本地杂交犬12条,随机选取8条为模型组,4条为对照组,用10%甲醛溶液分多点注射到晶状体中,通过裂隙灯和离体观察判断晶状体的成模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犬中的8个晶状体核均透明,未见混浊;试验组犬中有16只眼注射10%甲醛溶液,5min后晶状体开始发生变化,晶状体核硬度可达到Ⅰ级,1h以后所有晶状体核硬度达到Ⅱ级,到第5h以后所有模型眼均可达到Ⅲ级中等硬度核。本试验证明用10%甲醛溶液注射晶状体可成功建立犬白内障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n 3系的PUFA ,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 (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而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 1 (SREBP 1 )的核内丰度和表达 ,降低了核因子Y (NF Y)、Spl和肝核因子 4(HNF 4)与DNA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毕晋明  王永军 《饲料研究》2006,(3):31-31,33
1日粮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 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分裂、分化都是基因表达有序调控的结果.营养作为一种调控因素,可通过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第二信使或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最终与特定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主要途径有:1)类固醇及类固醇样激素受体途径.2)cAMP或cGMP蛋白酶途径.3)酪氨酸激酶途径.4)离子通道的修饰或磷酸肌醇介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55-660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了IGFBP-5基因在西藏小型猪、巴马香猪和军牧1号白猪出生、断奶、成年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肌肉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比较分析了3个猪种IGFBP-5基因5′调控区的突变位点及所引起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从出生到成年阶段,3个猪种中IGFBP-5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3个猪种IGFBP-5均在肾脏和肝脏中高表达;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3个猪种中存在多处突变,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发现军牧1号白猪在序列-1 505和-1 497bp的2处突变分别增加了1个GATA-x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1个E2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IGFBP-5基因5′调控区在不同猪种间存在的差异可能对IGFBP-5基因在大、小型猪种间的表达差异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