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抗虫棉,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植株而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抗虫棉有形态抗虫棉、生理生化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棉之分。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抗虫棉大都是转Bt基因,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类型较多,在适应性、长势和抗逆性等方面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  相似文献   

2.
凌芝  陈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5-10647
主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时空性问题,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部位、不同害虫世代抗虫性的变化,抗虫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结构的影响,害虫对抗虫棉毒蛋白的抗性,抗虫棉抗性基因的漂移,抗虫棉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等潜在的生态风险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降低转基因抗虫棉潜在的生态风险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虫棉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介绍了近10多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抗虫棉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常规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杂交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滨海盐碱地抗虫棉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两年在麦盖提县对我国“863”项目选育一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调查评估了抗虫棉品种在新疆南疆棉区的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丰产性在抗虫棉品种间及对照间差异较大,8个抗虫棉品种对二代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抗性,抗虫性在抗虫棉品种间有差异,但均优于对照;抗病性在抗虫棉品种间有差异,但均劣于对照,纤维品质、绒长均在29mm以上,比强度3号、5号抗虫棉品种和对照品种在21cN/tex以上,抗虫棉品种前期生长势不如对照,后期早衰。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抗虫棉早衰的原因 1.1 抗虫棉自身因素。一是抗虫棉品种的抗病性相对非抗虫棉弱些,枯、黄萎病发病较重。二是抗虫棉对钾反应敏感。据资料报道,一些抗虫棉品种对钾反应非常敏感,棉田土壤含钾不足,容易诱发红叶茎枯病、凋枯病而导致落叶早衰。最新的一  相似文献   

6.
一、抗虫棉的抗虫性是相对的 尽管有关部门为了使棉农正确理解抗虫棉的抗虫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仍有部分棉农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抗虫棉就不能有棉铃虫"有虫子怎么能说是抗虫棉".因此,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搞清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花早衰的现象十分普遍,抗虫棉表现比非抗虫棉更易早衰。抗虫棉易早衰的主要原因:抗虫棉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蕾铃脱落大大减少,生殖生长旺盛,结铃早而多,势必消耗植株体内大量养分,故易引起早衰;抗虫棉导入抗虫基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 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 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 d,开花期推迟0.4 d,生育期延长0.4 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国产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国产抗虫棉与国外抗虫棉、常规棉在叶面积发育、物质积累、生殖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国产抗虫棉的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大多数国产抗虫棉品种产量都高于美棉33B,与常规棉产量差异不明显;产量构成因素中,国抗棉的单株成铃数和衣分均优于常规棉和美棉33B,但单铃重却小于常规棉;国产抗虫棉品种前期总生殖量明显高于国外抗虫棉和常规棉,肥水需求较早。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是指植株体内含有人工合成的抗虫基因的棉花 ,换句话说 ,就是植株自身具有杀虫作用的棉花。根据所含抗虫基因的类型 ,转基因抗虫棉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含有一种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单价抗虫棉 ,另一种是同时含有Bt和CpTI两种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双价抗虫棉。由于Bt和CpTI杀虫机理不同 ,所以与单价抗虫棉相比 ,双价抗虫棉抗虫谱广泛 ,而且不易丧失抗性 ,可以延长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美国抗虫棉品种均为单价抗虫棉 ,我国的抗虫棉品种既有单价的 ,也有双价的。1 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简介1 987…  相似文献   

11.
张海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288-288,305
转基因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是有选择抗虫的抗虫棉 ,笔者就其抗虫范围、生态学意义、抗虫性表现进行了分析 ,提出抗虫棉综合防治策略 ,制定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环境污染等许多优点.近年,我市杂交抗虫棉的种植面积达11250hm2,占全市棉田面积65.8%.生产上,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其生育特性、管理要求等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因种栽培,提高抗虫棉的管理技术水平,是夺取杂交抗虫棉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抗虫棉早衰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抗虫棉早衰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在抗虫棉的推广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优良特性,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经种了十多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增多和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在田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有的棉株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体系的构成及其作用,提出了实现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应采取的措施,为我国抗虫棉种子产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优势、弱点,并对国产抗虫棉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很早就已经展开对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对于转基因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阐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华惠4号品种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棉的高产、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d,开花期推迟0.4d,生育期延长0.4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一、抗虫棉的抗虫性是相对的 尽管有关部门为了使棉农正确理解抗虫棉的抗虫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仍有部分棉农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抗虫棉就不能有棉铃虫""有虫子怎么能说是抗虫棉".因此,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在三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调查了2005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南京点3组总计30个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品种(系)不同器官上的棉铃虫卵量。结果表明,三代棉铃虫的百株卵量与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值、品种的B t毒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 6和-0.976 8;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不同器官上的卵量分布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上部嫩叶、果枝嫩叶和苞叶上,同时三代棉铃虫在非抗虫棉上产卵要比抗虫棉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