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盛期是指奶牛产后16~100d,在该阶段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中低产牛约在产后30~40d、高产牛在产后40~50d达到产奶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产奶量下降。此期产奶量约占全期总奶量的50%。泌  相似文献   

2.
<正>1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盛期是指奶牛产后16~100d,在该阶段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中低产牛约在产后30~40d、高产牛在产后40~50d达到产奶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产奶量下降。此期产奶量约占全期总奶量的50%。泌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犊后到 120 d,所产奶量约占全期泌乳总量的 65% 。在生产实践上,由于每阶段奶牛的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有明显差别,因而不能把不同泌乳阶段的牛均用同一种日粮去饲养。目前国内外提倡采用分泌乳初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 3 个阶段的饲养技术。1 泌乳初期饲养技术 奶牛从产犊开始直到产后 70 d,干物质进食量、食欲未完全恢复。在此期间,一般母牛体重会减少 35 ~50kg。泌乳初期,精料与粗饲料的比例,按干物质计算,分别约为 55% ~60% 和 40% ~45% ,其饲养法有如下两 正常,则可正常发情,于产后 90~110 d 配种受孕…  相似文献   

4.
不同泌乳期的奶牛分群饲养好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不同泌乳期的奶牛最好是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公斤)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日粮消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开展3个试验。试验一:选择4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 kg及泌乳天数60~100 d的泌乳盛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二:选择6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kg及泌乳100~200 d的泌乳中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一和试验二的对照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Ⅰ,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一和试验二的试验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Ⅱ,饲喂在基础TMR日粮中添加200 g酵母培养物(奶师博);试验三:选择牛舍Ⅱ所有牛只个体,进行200 g酵母培养物添加效果试验,监测牛只个体日产奶量和平均采食量,并在试验前后进行粪便分析。结果表明:奶牛泌乳盛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提高产奶量,利于泌乳高峰期的到达;奶牛泌乳中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率,减少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稳定生产性能;泌乳奶牛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改善泌乳盛期和中期奶牛的日粮消化率和日粮干物质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受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和生产者科技素质低等因素的制约,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奶牛养殖小区和中小型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粗放,平均产奶量低;在后备牛培育、成年奶牛分群、日粮配合、饲喂方法上不合理的现象相当普遍,用单纯增加精料的办法提高产奶量,以致于走向了精料型日粮,结果导致奶牛发病率增高,而生产寿命缩短;不少奶农甚至将泌乳牛和干奶牛用相同的方案饲养;在粗饲料差别很大的情况下,按相同的奶料比使用同一精料补充料配方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饲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节约精饲料,不同泌乳期奶牛最好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公斤)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每产1公斤奶喂精饲料400~500克;泌乳二期(产后121~210天,日产奶15~20公斤)的奶牛,精饲料占33%,每产1公斤奶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不同泌乳期的奶牛最好是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千克)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每产1千克奶喂精饲料400-500克;  相似文献   

9.
谈点小经验     
本场共饲养成乳牛141头 ,头日产奶由原来的19千克提高到现在的20 22千克 ,主要经验是 :1.分群饲养 :即按奶牛的泌乳月并综合其产奶量等情况分成高产群48头 ,中产牛群48头 ,低产牛群20头 ,干乳牛群25头。在同一泌乳水平线上的牛其日粮投入是一样的 ,这样就解决了饲料投入与奶牛实际采食不合理的问题 ,各产奶阶段的牛都能得到满足自身营养需要的日粮 ,高产牛能达到泌乳高峰 ,低产牛不致过肥。2.全混日粮 :按各阶段投入日粮 ,将饲草饲料全混合后饲喂 ,即将青贮、干草、精料、各种糟料全部混匀后饲喂 ,解决了奶牛偏食 ,使…  相似文献   

10.
前言奶牛泌乳的高峰期一般在产后15~20天或至2个月,高产牛可延续至3个月,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每月下降约为5~7%,到泌乳后期产乳量则急剧下降。可是在武汉市东西湖牛奶公司三个奶牛场中却存在这种情况,产奶牛处于泌乳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大群饲养可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产奶量。但这种方法必须在确定饲养标准、日粮结构、饲料定额等情况下才可采用。实验表明,在按产奶多少进行区别饲养的条件下,高产母牛也可采用大群饲养。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保障每群乃至每头高产牛营养物质的供应。曾在乌克兰卡实验农场进行实验,将全部黑白花奶牛按统一方案进行分群饲养(根据母牛生理状况、分娩时间、泌乳和于乳期等情况分6个基础群)。第1群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我国南京地区荷斯坦牛围产后期日产奶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4年6月—2019年5月产犊的512头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的产奶量记录,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难易等因素对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产奶量分别为7.23、16.8、22.26、25.72、28.30、29.83、31.50 kg;产后第1~2天的日产奶量递增率最高,为132.4%,第6~7天的递增率最低,为5.6%;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季节和产犊难易对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6胎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最高;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难产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奶牛;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对奶牛自身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为建模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牧场利用日产奶量数据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主要研究红枣粉对泌乳牛产奶量和对干奶牛体重的影响.挑选18头健康的泌乳娟姗牛和14头健康的干奶牛,遵从品种相同,年龄、胎次、产犊日、产奶量和体重相近的原则,将它们两两配对,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牛采用的饲养管理制度和日粮配方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泌乳试验组牛比对照组牛每头每天多饲喂1kg红枣粉,干奶试...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产后奶牛采食量(DMI)、产奶性能、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健康,2~4胎次,预产期和体重接近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3个处理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能量水平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接近的日粮,即日粮A(NEL:6.12MJ·kg-1,CP 13.03%)、日粮B(NEL:5.80 MJ·kg-1,CP 13.01%)和日粮C(NEL:5.47 MJ·kg-1,CP13.03%),奶牛分娩后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49d(其中产前28d,产后21d)。结果表明:(1)在产后1~7d,3个试验组的平均DM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8~14d时,C组较A组平均DMI增加9.93%(P0.01),15~21d增加8.87%(P0.01);(2)在奶牛产后7d时,3个试验组间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14d时C组较A组泌乳量增加4.71%(P0.01),21d时泌乳量增加8.02%(P0.05);(3)产后1~14d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5~21d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4)各组间血液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A组的葡萄糖(Glu)最高,产后C组最高;产后7和14d时,B、C组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分别比A组降低3.80%(P0.01)、6.30%(P0.01)和3.94%(P0.01)、6.01%(P0.01)。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饲喂适宜低能量水平日粮有助于提高分娩后奶牛的DMI、产奶量和血糖的浓度,显著降低产后体重损失和血液NEFA的含量,进而缓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选择2~3胎次泌乳中后期(180d)且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两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T2000,饲喂标准为30g/日.牛。结果显示:(1)两组奶牛产奶量均与牛舍日平均湿热指数(THI)和最高温度呈负相关(P<0.01);(2)饲喂CT2000前,试验组受高温影响产奶量下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喂CT2000期间,试验组产奶量受高温影响变化幅度小;停饲CT2000后,试验组产奶量有升高的趋势。(3)试验组日乳蛋白合成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对照组逐渐下降;对照组日乳脂合成率逐渐下降,而试验组在停饲CT2000后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1 科学饲养要想奶牛多产奶 ,必须按照奶牛生理变化、不同的生理阶段及产奶量进行科学饲养。1.1 泌乳初期 牛产后 3d内身体较弱 ,消化道机能尚未恢复 ,每天除供给精料 4kg ,青贮料 10~ 15kg及少量块根外 ,还要有充分的优质干草 ,尽快促使瘤胃功能恢复。产后 7d ,母牛食欲和消化功能逐渐好转 ,精料和多汁饲料可逐渐增加喂量。1.2 泌乳期 产后 4~ 6周出现产奶高峰 ,随产奶量增加而增加精料喂量。日产奶 2 0kg者给精料 7~ 8kg ;日产奶 30kg者给精料 8~ 10kg;日产奶 4 0kg者给精料 10~ 12kg ,最高不应超过 15kg。同时每天供给青贮料 2 …  相似文献   

17.
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其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eastCulture,简称YC)可提高动物产奶量,改善乳品品质,维持和增加反刍动物免疫力。酵母培养物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对它的研究也成为当今的热点。试验旨在探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05年3月20日5月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某奶牛场进行。1.2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选择泌乳初期(泌乳天数<40 d)临床健康的奶牛20头,按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经统计分析,2组奶牛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杂交奶水牛产后产奶量,采食量和体重变化规律是否与普通奶牛有相似的模式.[方法]对摩拉水牛与云南本地水牛杂种F2水牛4头分娩后20周内的泌乳量、采食量及体重进行测定.[结果]产后奶水牛泌乳量仅有不明显的小幅上升趋势;采食量逐渐上升至19周出现稳定;体重下降至18周后开始上升.[结论]杂交奶水牛产后产奶量、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与荷斯坦牛的变化有相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及高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归纳有两点,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1.1遗传因素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遗传,它是影响产奶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和个体因素。不同品种牛的产奶量差异很大,一般乳用牛的产奶量高于乳肉兼用牛,而乳用牛中高度培育品种高于地方品种。在个体因素方面,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奶量也不同。品种、血统、个体之间产奶量的差异与遗传有关,通常奶牛从1~2胎产奶量逐渐增加,3~5胎产奶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在一个泌乳期内,分娩后产量逐渐升高,第2泌乳月最高,以后逐渐…  相似文献   

20.
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奶牛的分群方案1.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1.1.1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产前两个月内),其中包括围产前期(15天),自预产期前15天至分娩日期前一天(产前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1.1.2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繁殖是关键饲养期。1.1.3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产后四个月内)。围产后期和泌乳盛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此期对全泌乳期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