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杉育苗技术李文芬(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746010)冷杉属(AbiesMiII)树种是白龙江、洮河林区、四川岷江流域中上游林区主要用材树种。自然分布在海拔2500~4000m的高山狭谷区,适生于冷湿气候及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灰化土及山地草甸森林土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部高山原始林区中的岷江冷杉(A.faxoneana),是白龙江、岷江、大渡河流域上游的主要森林树种,集中生长在阿坝藏族自治州.森林蓄积量以马尔康、南坪、金川、黑水县为多.大部分为成过熟林,已被开发利用.为研究森林主伐后获得的经济效益,以一九八一年在马尔康林业局沙佐林场的标准地调查材料,进行整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冷杉育苗技术李文芬冷杉属(AbiesMill)树种是白龙江,姚河林区,四川蜗江流域中上游林区主要用材树种。自然分布在海拨2500-4000米的高山峡谷区,适生于冷湿气候及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灰化土及山地草甸森林土的环境,耐荫性强。该树种天然更新较差,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龙江林区长江流域的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岷江柏木(Cupressus chengiana)等8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与保护现状调查,掌握种群的分布特征与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天然林的构成以针叶林占优势 ,针叶树种约计 36种。其中 ,冷杉林在各类针叶林中居于重要地位 ,各龄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 30 % ,蓄积量曾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 55%。有巴山冷杉 (A biesfargesii)、岷江冷杉 (A .faxoni ana)、秦岭冷杉 (A .chensiensis)、紫果冷杉 (A .recurvata)、黄果冷杉 (A .ernestii) 5种 ,天然分布于甘肃白龙江、洮河中上游高寒阴湿地带。冷杉除作为造纸、家具、建筑等用材原料外 ,还是生产树脂、提取精油的特用经济树种 ,同时也是高海拔风景区优美…  相似文献   

6.
以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的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 hm2样地的乔木数据,研究了岷江冷杉林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岷江冷杉林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紫果云杉、方枝圆柏、桦树和槭树为主要伴生种。(2)5个主要树种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者先增大然后趋于随机分布。(3)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空间关系为相互独立;岷江冷杉与方枝圆柏和槭树在小尺度上(分别为8~13 m和2~19 m)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岷江冷杉和桦树在2~29 m的尺度下呈显著正相关。5个树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以及岷江冷杉与4个伴生种空间关联的多样性体现了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更新方式和不同的生境需求。结合树种特性、更新机制和空间格局特征,可对群落进行适度的抚育,以维持岷江冷杉林的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林区属季风型亚热带大陆性山地气侯,主要建群树种云杉、冷杉苗期生长缓慢,需要五至六年出圃。为缩短育苗周期,近年来采用人工控制小气侯环境的方法,进行了塑料薄膜大棚云、冷杉育苗技术试验。同时,在棚内开展了小气侯效应观测,以了解棚内小气侯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俗称铁杆松,为高大针叶乔木,喜阴湿、耐寒和较干燥的气候条件,幼林耐阴性强.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和甘肃.在甘南广泛分布于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和大夏河林区海拔2 800~3 600 m的阴坡、半阴坡及河谷地带,形成高山独特的森林景观.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是甘南高原高寒阴湿地带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根据甘南林区紫果云杉育苗实践,对紫果云杉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50 m2、50~150 m2和>150 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都包含3种华西箭竹盖度(≤20%、20%~50%和>50%),共调查林窗9个.通过野外群落学调查,研究林窗内岷江冷杉、糙皮桦和川滇长尾槭这3种主要乔木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华西箭竹盖度大的林窗中,3个树种的各高度级幼苗都不多,林窗形成后,绝大多数林窗被华西箭竹植株定居,竹盖度对主要树种幼苗总密度以及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2)华西箭竹盖度对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最明显,主要是由于3个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存在差异,岷江冷杉在没有华西箭竹分布或箭竹盖度小的地方优先更新;3)3种幼苗在9个林窗几乎全为聚集分布,这主要取决于幼苗生物学特性及林窗环境.林窗大小和华西箭竹盖度的综合作用对优势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植苗造林试验为中心,同时开展了该地带的土壤、植被、物候、小气候及天然更新调查和观测,探索出影响该地带造林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温度、生理干旱及苗木物候期,对此采用了树种选择、大龄壮苗、林间苗圃练苗、丛植等相应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带选用7年生岷江冷杉,采用单植或在立地条件困难地段采用丛植,则3年保存率可达85%以上,巴山冷杉、紫果云杉也可作为这一地带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林区属亚高山针叶林区。除中下游河谷地区比较炎热外,一般具有温凉湿润、冬寒夏凉的高山气候特征。主要建群树种冷杉、云杉生长缓慢,因而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质量成为加快更新进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资料表明,塑料大棚育苗具有增温效益,是高寒山区培育优质、速生、丰产苗木的有效途径。为此,从1979年春起开始这项试验,迄今四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向玫 《绿色科技》2022,(1):45-47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评价了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在干旱河谷成活率较高,植株叶...  相似文献   

13.
曲永宁  白星 《甘肃林业科技》1996,21(4):45-48,58
经对白龙江上注重全面更新调查表明:海拔在3800m以下更新的云杉人工林,直径分化符合自然规律,生长正常,有望成林,成材;海拔高于3800m的冷杉迹地更新粗枝云杉,造林初期就表出现不良的症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径与树高生长递减,大约28年后,郁闭度大于0.7的林地感病率,死亡率较高,在该区域更新是否有所突破,还须做中,后期的定期研究以及更新的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是川西北区常见树种,垂直分布在金川流域海拔3000~3800米,岷江流域海拔2400~3500米,最高海拔达4200米.石棉县林场多年来从阿坝州调进粗枝云杉种子作迹地更新用种.从该树种育苗、造林阶段生长观测皆不及乡土树种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为了对外地或本地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我们以麦吊云杉为对照,与引进的粗枝云杉在育苗造林苗木生长上作了测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白龙江流域基本情况的调查,综合分析了流域内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对策,为该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虹涛  秦新永  何华  王飞  黄昆 《甘肃林业科技》2022,47(1):47-51,封2,封3
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是研究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的方法,对白龙江流域2000—2017年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连续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99.73%,连续减少区域占总面积的0.2...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天保工程中所造人工林生长状况,对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林区海拔1 800~2 800m营造针叶树种时应选择细叶云杉和粗枝云杉,海拔1 800m以下宜选择油松;阔叶树种中应选择山杨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以增强林内生物多样性;选用灌木造林时,应以柽柳、中国沙棘为主,同时配置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资源材料3 872份,分属88科206属672种。本文对调查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白龙江林区林木物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造林效果,在对白龙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分析和本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造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岷江上游云杉人工林、紫果冷杉人工林、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高山栎天然次生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差异显著,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表层土(0~20 cm)中;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云杉人工林(5.896 g.kg-1)紫果冷杉人工林(5.479 g.kg-1)高山栎天然次生林(5.019 g.kg-1)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2.245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高到低为:云杉人工林(0.03541 kg.m-2)高山栎天然次生林(0.03134 kg.m-2)紫果冷杉人工林(0.02474 kg.m-2)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0.01573 kg.m-2)。说明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植物根系、地表枯落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