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室内利用干草木灰封贮山芋越冬,其贮藏出窖率一般可达90%~95%,比常规地窖法出窖率高15%左右,而且方法简单易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祁永复  袁宝忠 《作物学报》1965,4(3):256-264
甘薯大屋窖(又称屋式贮藏库),是在总结徐州地区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的一种此较理想的窖型,1963年开始小规模布点示范,1964年秋大规模推广,全区推广14200个,贮藏数量占全专区总贮藏量的65%,平均安全贮藏率为98%,共中有数以千升的贮藏窖腐烂率仅有0.1%左右。徐州地区过去每年甘薯在贮藏期间腐烂率平均为总贮藏量的30%以上,1965年春季调查,全区甘薯腐烂率不足5%。  相似文献   

3.
甘薯安全保种法──高温愈合大屋窖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局张达余江苏淮北地区是我国甘薯重点产区,传统的地窖保种法安全系数小,出窖率一般只有45%~50%。近年来该区推广高温愈合大屋窖贮藏甘薯种,深受农民欢迎,安全贮藏率达到95%。1薯窖准备。大屋窖以土墙草房...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低投入、低能耗的马铃薯贮藏库,通过设计、性能测试和贮藏试验,研制出太阳能风补发电控温土窖。该土窖库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热阻大于2.84 m~2·℃/W,比普通冷库能耗减少90%。马铃薯贮藏120 d后,好薯率为97.6%,硬度为63.16 kg/cm~2,其他指标均优于传统土窖。太阳能风补发电控温土窖具有利用自然冷源、机械制冷、保温控温的功能,适合马铃薯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5.
甘薯对贮藏温度十分敏感,为探究短期冷热处理对红薯贮藏期间商品性变化的影响,以紫云红芯红薯为试验材料,经过4d 的28℃短期热处理和4℃冷处理后放入温度12℃、空气相对湿度80%~85% 的新型贮藏窖里恒温恒湿贮藏105d,定期监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的总质量损失率、干率、硬度、烂薯率、发芽率等。结果表明:经过短时间的热处理可降低紫云红芯红薯贮藏期间烂薯率,有利于减少贮藏后期水分及干物质损失,但不能解决紫云红芯红薯在贮藏过程中发芽的问题。因此,虽然短期热处理在紫云红芯红薯的贮藏保鲜上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但还需要与其他处理方法相结合来降低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一、井窖贮藏 我国很多生姜产区采用的是井窖贮藏。井窖贮藏首先要选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于10 m的地方建窖,井窖深度一般为6~8 m,南方可浅至2~3 m。先挖出一个直径80 cm的圆井口,  相似文献   

7.
窖内冰棚冬贮的萝卜不萌芽、不糠心、表皮鲜艳、出窖上市便利,经济效益可观,现将该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窖内结构 选择半地上半地下窖,半地下有利于保温,半地上有利于降温.窖内总高度不低于2.5~3 m,应从地面以上留前后窗,以便对流通风降温,利于调解窖内温度,每隔若干米在窖顶最高处留一个天窗.入冬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先关闭阴面窗,后关闭阳面窗,天窗至最寒冷时关闭.如窖内温度升高时,先开天窗,再开阳面窗,最后开阴面窗.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我国土窖的贮藏方式、技术设备等发展现状,剖析了土窖贮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为窖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脱毒甘薯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吸取各类贮藏窖安全保种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改良半地下发券式大型贮藏窖。该窖具有结构简单、经济耐用、贮藏量大、管理方便、保种效果好等优点。1窖形设计窖体平面呈半“非”字形,砖券结构。贮...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发券式贮藏窖的结构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块大水多皮薄,安全贮藏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50年代末我国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摸清了甘薯贮藏期生理变化和对环境的要求,总结出较为科学的贮藏方法,并创造性地研制与推广了高温大屋窖,对提高保种效果和控制黑斑病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生产所...  相似文献   

11.
从马铃薯贮藏要素、科学建窑、贮藏准备及贮藏管理等方面,对庆阳市马铃薯窖式贮藏库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马铃薯长期贮藏保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桔红  王旭  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20-123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 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 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 光照/12 h 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 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 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13.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验高温育苗及温水浸薯块防治甘薯黑斑病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总结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经验,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64年在新乐县宋村建立了防治甘薯黑斑病的专题基点。宋村大队种植甘薯750亩,共建立了五十一个甘薯苗床。该队出窖病薯率最高为39.75%,最低1.4%,二十四个窖平均为16.15%。五十一个苗床上床病薯率最高16%,最低0.6%,平均为4.38%。苗床有顿水顿火炕、中心煤火炕、  相似文献   

15.
甘薯改良式贮藏库设计与贮藏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良式贮藏库是在原有甘薯高温屋窖的基础上,结合节能日光温室结构改建而成,该贮藏库增设了节能缓冲间,采用复合异质墙体和外部增加防寒沟,经温度等效应分析和贮藏试验分析,适合甘薯的长期贮藏。该库贮藏甘薯144天后,好薯率为94.8%,硬度为60.61kg/cm^2,其它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肖运成 《种子科技》2008,26(1):46-47
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夏播留种的关键是种薯的安全度夏。通过对“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冷布处散藏法”5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都能够控制在5℃以内的温度,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相当于入库前的鲜薯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1.旧窖消毒甘薯入窖前,旧窖洞要重新挖一遍,以见新土为准,旧土运出窖外。若窖内比较干燥,可泼几桶清水,以保持窖内湿润。存放甘薯前要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地窖,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或用硫磺点燃后盖严窖口和气眼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0 g/m3。2.适期收获甘薯是营养体,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贮藏。在气温为18℃时开  相似文献   

18.
落叶花木和果树都是冬眠树种,它需要有一个冷凉环境冬眠。笔者根据它的生物学习性,连续三年对月季、石榴以及桃、李等近20种盆栽花木和盆栽果树的越冬,均采用冷窖贮藏。据88年冬检测:当窖外气温零下20℃时,窖内温度是0℃;窖外气温零下22℃时,窖内温度是零下2℃,最低窖温曾达零下5℃,塑膜上挂一层薄冰,但还没有发生冻窖死亡现象。实践证明:冷窖越冬可万无一失。它的好处是,第二年春季出窖早,抗性强,发枝壮,开花早,花大鲜艳。它既不用温室升温,节省燃料费用,又减去冬季管理时间。是解决养花多,越冬难的一种好办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萍  王爱民 《种子科技》2004,22(5):292-292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贮藏种薯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窖藏种薯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特点至今仍在延用.贮藏种薯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最适宜的湿度为85%~90%.如果温度超过16℃,就容易引起病害和出芽;低于9℃则会受冷害,引起烂窖.因此,在窖藏种薯管理上要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20.
在阿尔山地区以稠李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4个贮藏方式,对稠李种子的发芽率、栽种出苗率、苗木株高及地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方式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有直接影响;土窖种子与湿沙以1∶3体积比混合贮藏和冷藏窖种子与雪以1∶3混合贮藏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出苗率更高,但对株高和地径的影响较小;秋播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春播。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及生产便利,在阿尔山地区以土窖沙藏法、每年秋季播种更有利于稠李的发芽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