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陕西省1990—2010年的耕地统计资料,研究耕地利用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耕地资源与14个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年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经历了"缓慢减少—急速减少—相对稳定并略有上升"的变化过程。陕西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各地区耕地内部结构变化较大。农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1995--2006年哈尔滨市耕地面积变化,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指标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呈现不规律性,与其他典型城市存在差别。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哈尔滨市经济的合理建议,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关系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1995~2006年哈尔滨市耕地面积变化,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指标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问的动态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呈现不规律性,与其他典型城市存在差别.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哈尔滨市经济的合理建议,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黑龙江省县(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单元,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为标准分为5类;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GDP和人均GDP为标准分为5类.对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二者呈低度正相关,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以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明显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从2000年开始有所增加,人均粮食与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同质性;从2000年开始,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粮食出现缺口,耕地压力比较明显,这说明重庆市有从粮食产销平衡区转向销入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哈尔滨市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哈尔滨市1995-2006年的耕地变化数据为依据,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等指标,分析其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哈尔滨市的特殊经济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OD排放环境学习曲线及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 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1995—2006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河北省万元GDP 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1995-2006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15%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1%,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COD排放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 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1995-2006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河北省万元GDP 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1995-2006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15%目标的可迭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1%,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剖析了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递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经济利益和有关土地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并指出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病毒为社会带来严峻考验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陕西省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探索分析其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对区域耕地资源有效利用与粮食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基于陕西省1995—2019年耕地数量和分布情况,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与耕地压力指数P进行测算,对传统差异指数进行整合,建立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DI,引用重心移动模型和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DI描述区域内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耕地压力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9年陕西省耕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仍长期处在“警戒压力”水平;陕西省耕地压力重心在关中地区,先向北偏西移动,之后逐年向南推移;陕西省耕地压力空间分异情况2003年之前不明显,且状态相对平稳,2003年之后分化格局日趋明显;1995—2019年无霜期情况、降水情况、粮食单产量、化肥使用、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水平对陕西省耕地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业区优化格局、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空间规划中要明确农业生产承载规模,以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保护为前提,以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护生态平衡为中心,详细分析农业化产业结构与空间资源环境适宜性的矛盾问题,因地制宜推动持续化发展农业生产.以"双评价"指南为技术参考,进行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耕地质量自然等分布特征,整体把握云南省耕地质量情况,为区域内耕地统一规划及耕地占补平衡等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云南省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数据,运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2015年度全省及各州(市)耕地自然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耕地自然等别中等偏低,导致耕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占用及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该研究为区域内耕地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曹娜  葛京凤 《农机化研究》2007,(10):12-15,24
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入手,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定性与定量地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基于1987年和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数量、速度和结构等变化;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数据的相对变化数据库,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定量分析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科技和政策等4个层面揭示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匹配程度及其对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的而影响。通过统计2004-2013年新疆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农区水利用综合系数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处于"相对平均"的阶段,而新疆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的匹配度处于"两极分化"阶段。新疆水资源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新疆水资源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呈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新疆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匹配度之间只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143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合区域内多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合理值标准;根据指标量化及测算所得综合分值,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等4个级别,在分析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不同类型的城市采用相同指标与不同合理值标准进行评价,反映了区域内各种类型城市之间的差异,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对河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评价,提出促进此项技术持续发展、推广的对策,以化解土地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限制。通过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搞好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辐射作用;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完善技术模式;创新服务推广模式;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完善市场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