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某FSAE赛车,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的ADAMS/Car模块,建立整车模型(包括前悬架、后悬架、轮胎、转向机等),根据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比赛动态项目建立路面文件,进行包括八字环绕和稳态回转仿真试验等在内的操纵稳定性仿真试验,分析该样车的操纵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赛车的瞬态响应性能、急剧转向性能等具体性能,给出更加明确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FSC赛车开发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应用CarSim软件对赛车建模与仿真分析,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主观评价。在CarSim中建立转向系统模型、制动系统模型和悬架系统模型,采用3D软件绘制三维车身、尾翼和发动机模型,导入到CarSim中实现整车动画仿真。在CarSim中按照比赛要求设置蛇形试验工况进行FSC赛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根据FSC比赛规则,在CarSim中设计虚拟赛场,选取赛车手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主观评价。仿真结果表明:开发的FSC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车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某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模型。通过虚拟稳态回转仿真实验对赛车的稳态回转特性进行分析,进行分值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赛车具有明显不足转向特性,符合设计要求,但稳态转向性能有待改善。在ADAMS/insight模块设定优化目标及设计变量,并进行迭代计算。按系统优化结果修改硬点坐标,优化后的悬架及整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建立赛车主观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找到赛车设计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F1,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缩写,简称Formula 1,译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方程式汽车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汽车赛事分为场地赛和非场地赛,方程式汽车赛是场地赛的一种),F1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度非常高的体育项目了。第一次举办F1赛事的赛道是英国银石赛道,银石赛道拥有很长的直线道与高速的弯道,这不仅测试赛车的性能,更是在考验着车手的胆识与技术。F1现在每年会举办16场比赛,由国际汽车联合会安排比赛。车手必须持有由国际汽车联合会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全世界每年持有这种驾照的人不超过100人。赛车必须按照国际汽车联合会的规定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宽度、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气缸数量、油箱规格、轮胎大小等。  相似文献   

5.
转向系统是任何车辆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制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等技术性能。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技术发展的状况,指出了各种转向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汽车转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FSEC赛车的设计为参考对象,对某小型节能赛车进行了包括总布置、动力系统以及车架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优化、制造和调试,并利用CATIA建立赛车的三维模型。设计过程中还结合汽车人机工程学,采用了第95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对小型节能赛车内部包含驾驶员操作室、加速制动踏板、座椅、转向盘在内的优化布置设计。通过实车路试对整车性能进行调试,从而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赛车的转向性能,应用空间机构学理论建立赛车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采用复合形法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空间转向梯形模型优化后的赛车内外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关系曲线吻合程度高于基于平面转向梯形模型的优化结果,从而提高了设计精度,改善了赛车的弯道行驶性能,为赛车转向系统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CATIA建立转向系统各零部件实体模型,在CATIA装配工作台完成装配并在DMU运动机构中进行转向系统仿真,确定内外转向轮各自的转角,并检查转向系统是否与悬架系统发生干涉,为Baja赛车转向设计阶段提供指导和实验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未发现转向系统与其它系统部件发生干涉,转向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是针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C)的赛车变速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对于FSC赛车来说,变速系统决定着一辆赛车的加速性能。而变速系统的稳定性、响应性、成功率是设计的主要目标,对整个变速系统的设计优化至关重要。所以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对CBR600发动机加装一种换挡系统,实现赛车升挡断火、降挡自动离合控制以及直线加速自动升挡控制,以提升赛车可操控性能及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10.
橡胶履带车辆差速转向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履带车辆利用转向离合器实现转向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橡胶履带车辆行驶动力性、机动性,提出了机械液压双功率流差速转向系统设计构思,具体地对该系统进行理论上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推导出输出转速、扭矩的函数表达式,为该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设计构思进行了实际工程设计、制造,通过试验充分证明了该系统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FSC赛车开发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基于驾驶模拟器对FSC赛车进行了主观评价研究。应用Car Sim建立了包含车体、轮胎、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及传动系统的驾驶模拟器FSC赛车仿真模型,并应用3D软件绘制三维车身、尾翼和发动机模型导入到Car Sim中实现整车动画仿真。制定了评价指标,在驾驶模拟器上设计试验工况,选取FSC赛车车手进行试验和做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开发的FSC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自主行驶履带车辆转向制动操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某型履带车辆的自主驾驶,对车辆自主驾驶中的转向制动操纵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原车转向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此系统对原车进行自主化改造,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实车试验证明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型履带车辆行驶的转向、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FSAE赛车悬架转向机构设计过程中,应用机械动力学ADAMS软件,建立FSAE赛车悬架转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分析转向机构断开点对阿克曼转向特性的影响,进行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杆系的运动协调性优化分析以及阿克曼特性曲线优化分析,完成转向梯形优化设计。通过对比优化前后前束角变化特性曲线,变化较小,有效地减少了轮胎磨损,提高了赛车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车辆转向系统的功用是改变和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转向性能作为整车性能评价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反映了车辆的行驶机动性和准确性,而且也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虚拟样机技术根据车辆转向系统的实际运动进行仿真,能够方便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高质量、快速度、低成本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双横臂独立悬架对FSAE赛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依据FSAE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及参照经验值对包括轮距、轴距在内的整车参数进行确定。对轮胎、轮辋等部件进行选择,设计悬架立柱、摇臂部件,并利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基于ANSYS/Workbench协同仿真平台,对在转向和制动复合工况下的前立柱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满足材料的强度要求。设计的双横臂独立悬架为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PID控制的拖拉机自动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自动行驶车辆转向系统的控制性能,以福田欧豹4040型拖拉机为研究对象进行拖拉机转向控制系统研究,以车辆目标前轮转角和实际转角的偏差为输入变量,设计车辆转向PID控制器,通过对转向驱动电机的控制实现拖拉机转向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能够满足拖拉机转向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悬架是赛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合理设计悬架系统可以提高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以某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前悬架系统为对象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建立了前悬架系统三维CATIA模型,然后选取模型硬点建立了ADAMS运动仿真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和优化参数选取,根据悬架系统四轮定位参数及随车轮平行跳动的变化曲线,应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参数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前后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前悬架系统可保证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Baja SAE China以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发展,中国赛车文化从之前的认知阶段开始过渡到迅速发展阶段.本研究介绍了自媒体发展背景及中国大学生汽车比赛的基本信息,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汽车比赛科普自媒体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并基于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探讨了赛车科普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开展FSAE赛车设计工作,根据FSAE赛事规则的要求,提出了FSAE赛车的整车设计方案。以赛车设计过程为例,提出了赛车整车设计的任务目标、设计流程和总布置内容,并说明了人机设计流程;结合实际运行工况,选取了赛车的外形参数和质量参数,对零部件进行比较,完成了主要零部件的选型。实车测试和比赛表现良好,验证了整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车辆转向系统中出现一种新型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这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与传统的转型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任然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而作为工程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不仅关系着工程车辆动态特性的变化,而且对工程车辆的整体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以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工程车辆转向系统模型的分析,进而对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模糊PID控制提出对比模拟实验,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工程车辆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完善提供借鉴,并为提高工程车辆的动态特性提供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