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力化学化学的研究、应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当前已成为化学专业重要的分支.机械力化学在建筑材料合成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机械力化学的特征、机理,研究现代建筑中材料合成的开发和优化.事实证明,机械力化学在水泥生产、制陶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文章通过分析机械力化学在建筑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了当前机械力化学在建筑材料合成中的作用,并对其发展和研究提出了若干见解,以便更好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建筑材料工艺的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垄作喷药浅松除草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固定垄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杂草种类繁多,多年生杂草根系粗大,春季较易复苏,不易喷杀,一年生杂草多为田旋藤蔓缠绕型,机械铲除不彻底等问题,设计了一台垄作喷药浅松除草机.该机采用化学喷药和机械浅松组合除草原理,由三段式可折叠机架、圆弧形防飘罩盖、化学喷药系统和机械浅松系统等组成.玉米苗期田间除草试验表明,机械浅松机构主要铲除玉米行间杂草,单独作业时杂草清除率为89.2%;化学喷药系统主要覆盖性喷杀作业区一年生杂草,单独作业时杂草清除率为94.6%;两种方式联合作业模式下杂草清除率为97.3%,说明机械浅松与化学喷药相结合的方式杂草综合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给甘草茎秆饲用化加工机具的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对不同直径的甘草茎秆弯曲特性、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弯曲试验得出含水率在13%~15%的光果甘草茎秆最大弯曲力为192.68 N,最大抗弯强度为539.62 MPa;随着直径的增大,弯曲力逐渐增大,而抗弯强度逐渐减小,直径对弯曲力、抗弯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盐酸水解法测定甘草茎秆半纤维素百分比含量为9.02%~10.71%,采用滴定法测定纤维素、木质素百分比含量分别为23.37%~38.32%、32.85%~40.3%。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甘草茎秆微观结构特征,得出甘草茎秆主要由韧皮部、纤维部、髓部构成。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甘草茎秆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微观结构各部位截面积大小与弯曲力的相关性,得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百分比含量与韧皮部、纤维部、髓部截面积大小对最大弯曲力的关联系数均大于0.5,表明茎秆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与微观结构各部位截面积大小对甘草茎秆最大弯曲力均有影响。本研究可量化各因素对弯曲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机械—茎秆"作用系统及其加工机具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中,杂草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通常采用轮作、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独立应用或相互结合的方式控制杂草。因此,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化学除草机械的性能和特点,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正确使用。1除草的技术要求保护性耕作应以化学除草为主。技术应用中要满足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5.
增氧滴灌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种增氧滴灌方式,研究了增氧滴灌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溶氧滴灌方式总节水效果和产量增产效果均比机械加气滴灌好。机械加气滴灌可使烟草根系活力达到最优,根系体积扩大,不定根及细根量增多,总耗水量增加;而化学溶氧加气滴灌根系的发育要比冠部的发育慢,可节约部分水。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一直以来都是机械领域的研究方向,采摘的便捷、水果的包装也一直都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机械手的采摘采用剪切力夹紧力并用,方便可靠。整个机械的设计都尽可能用简单的材料以及机械结构来达到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棉花机械采收受到棉花生产多个环节的影响,涉及到棉花品种、农艺栽培模式、田间生产管理、残膜回收、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棉花清理加工等工序。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实践,总结了机采棉栽培种植农艺配套技术措施,包括土地准备、播种机械、棉花品种、种子处理、播种作业、田间管理、化学脱叶、机采准备各环节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或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其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并不突出,而控制杂草却是主要矛盾。控制杂草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化学除草,二是机械除草。采用化学除草首先要针对杂草类别及其不同生理阶段选择除草药剂,再选择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喷洒时机,以最低的投入达到高效除草的目的。如果化学除草搞得好,还可以免除或减少中耕除草作业程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是在解决了化学除草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节本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有25cm以上的根茬,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用化学结合机械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四项关键技术作用:一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的作用。有覆盖物的农田,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作用,覆盖物腐烂后可明显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培肥地力,活化土壤,保持地力。  相似文献   

11.
3月14日,河南省焦作市心连心农机合作社两台新型植保机械在给小麦喷化学除草剂。近年来,质优高效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受到焦作市农机合作社的欢迎。今年开春,心连心农机合作社一次投入1万余元购置了两台自走式植保机械。这种机械单机作业量达200亩,是人工背负式植保机械作业量的10倍多。据了解,这种新型植保机械投入生产以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已经作业3000余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当前的除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人们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旱田机械除草机。【方法】课题组分析了旱田机械除草机的关键部件配置及工作原理,阐述了滚切式除草圆盘结构、除草弹齿结构,通过行间除草机构与株间除草机构,采用物理方法有效清除杂草。【结果】旱田机械除草机不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劳动强度低、效率高、成本低、有效改善土壤状况,大幅度提高了有机种植的机械化水平。【结论】机械除草技术将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杂草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及健康认识的不断加深,机械除草机是未来代替化学除草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豆田抗性杂草发生趋势及综合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豆田抗性杂草种群发生的趋势及采用化学、机械和耕作综合防除抗性杂草的有效措施,为消灭大豆田抗性杂草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型化学反应罐体体积大且管体温度较高,人工不能完成,因此设计了罐体锤击机械结构代替人工完成罐体内壁的清洁工作.但因第一代罐体锤击机械结构刚性差,工作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较为严重,对罐体的伤害较大,且高温环境下运行能力较差.文章在已有设计的化学反应罐体锤击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锤击力的大小,对第一代罐体锤击方案相关尺寸和结构做了调整和优化.重点计算了锤击力的大小以及弹簧的参数选取,包括弹簧旋向、弹簧直径、弹簧圈数、弹性系数的选取计算.  相似文献   

15.
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力学作用规律是根菜类作物收获机械设计的基础,为分析机械拔取过程中胡萝卜与土壤交互作用机理,采用自主研发蔬菜拔取测试系统进行田间试验,基于离散元理论建立胡萝卜拔取过程的土壤—胡萝卜模型,分析拔取对土壤的扰动作用,讨论机械拔取主要工作参数对胡萝卜机械拔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机械拔取力最大值出现在拔取过程初期,胡萝卜机械拔取对周围土壤的扰动区呈上大下小的倒圆锥形,扰动区域越大,拔取力越大。拔取力加载速度、拔取力倾斜角度越大,拔取力越大。拔取力沿胡萝卜生长方向时,拔取力最小,拔取力倾斜角度在6°以上时,拔取力随拔取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快速上升。采用离散元法从拔取力及土壤的细观演变动态行为角度认识胡萝卜的机械拔取过程,分析胡萝卜与土壤分离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为拔取式胡萝卜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机械采棉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品种选择、农艺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化学脱叶、机械采收、拉运、贮藏等诸多环节。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实践,制定了机采棉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扬中市引进高效植保机械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通过使用,该机使用性、雾化程度、水平程度、吸水高度和喷洒均匀度基本满足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化学及人工分离椰壳纤维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纤维损伤率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设计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椰壳纤维分离机械。该机械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椰壳纤维分离机械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机械分离椰壳的空白,同时也对椰子产业规模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晓明 《南方农机》2019,(5):202-202
绿色化学是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融入到化学实验中,从而达到改善化学试剂污染环境的现状。本文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运用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推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请同行们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保护性耕作减少对土壤的扰动,致使农田杂草数量增多,通过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各项除草试验,探索出适合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控制技术,选择出最佳的综合除草方案.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