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优2009系用红矮A与绵恢2009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杂交中籼迟熟组合,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红优527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用红矮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秆粗抗倒等特点,于2003年7月和2004年7月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D优177是用不育系D62A与恢复系成恢177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2001-2002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单产8.23 t/hm2,比对照增产3.95%;平均叶瘟3.9级,颈瘟1.6级,抗稻瘟病能力显著强于汕优63;稻米品质较优.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D优130系四川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用D62A与自育的恢复系眉恢130于1999年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稻2003010).2002年由福建省种子总站引进福建试种,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2005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多年试验,表现高产稳产,现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K优48—2     
K优48—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所与四川省合江县种子公司合作,用该所育成的K型新质源不育胞质不育系K青A与早熟恢复系测48—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食味好、适应性广、熟期适宜等优点.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攻关重点扩繁品种。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同时参加四川省和湖北省区试。四川省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459.4和496.4kg,分别比对照泸红早1号增产6.42%和3.85%,分居第一、二位。比同时参试的同父异母组合成优4…  相似文献   

6.
蓉3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金23B为母本、蓉18B为父本进行杂交,F3代选株与蓉18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育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米质较优、抗稻瘟病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蓉3优918、蓉3优533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育成蓉优3324、蓉3优304、蓉3优907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川优161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川106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泸恢1611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其米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川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绵恢6139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川106A配组育成的迟熟优质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基于2017-2019年在绵阳地区进行的川优6139夏制,结合其亲本的生长和发育特点,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德优825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不育系德香074A与恢复系泸恢825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5。该品种2008-2009年在江汉平原大面积种植,表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R21是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四川中正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采用穗茎注射法,将高粱DNA导入受体晋恢1号,经过四川、海南、广西异地穿梭选择、加代鉴定方法培育的高配合力、广恢复谱的籼型骨干恢复系;嘉恢825是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从骨干恢复系R21中选择单株,经单株混种群体选择育成的较R21更优的恢复系。用不育系富4A、辐74A、Ⅱ-23A作母本与恢复系R21配制杂交组合,用冈46A、正67S、培矮64S作母本与嘉恢825配制杂交组合,分别参加国家水稻区试并通过审定,育成的主要品种有富优1号、富优21、辐优21、冈优825、正两优825(已通过国家区试)、两优825(2014年国家区试续试)。已育成且经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7,(1):87-88
川绿优188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川绿389A与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乐恢188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表现产量高、抗性较好、直链淀粉含量高。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蓉18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蓉18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绵5B为母本,D香lB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自交后与绵5A测交、回交育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穗大、配合力好、米质优、抗稻瘟病性强等特点,2006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蓉稻415、蓉18优447、蓉18优188 3个杂交稻组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广适、优质、高产杂交籼稻川优524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优5240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新近育成的恢复系泸恢5240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配组而成。该组合分蘖较强,株型集散度适中,剑叶直立,产量水平突出,适应性强。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施尚泽 《中国棉花》2008,35(10):22-23
川杂棉2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种.该品种是利用本所新育成的抗病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2-28A作母本,用选育的抗病虫恢复系GH255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进入四川省棉花生产试验.于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杂棉20号.  相似文献   

15.
中优524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A与自育恢复系泸恢5240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于2010年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新质源籼型不育系红矮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矮A为一新育成的新质源籼型不育系,具有西非栽培稻Dissi D52/37的胞质,花粉不育度99.95%,不育株率100%,农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一代优势强,米质好,抗病性强。所配组合红优5355、红优22于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优质丰产抗病高优势杂交棉川杂1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杂 1 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采用新育成的抗枯、黄萎核不育新两用系抗A2作不育系 ,墨西哥半野生棉转育后代 (川 73— 2 7×墨西哥棉 ) F10 优系 2 0 69作恢复系。该组合 (原代号 930 5)于 1 993年进行品比试验 ,1 994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 ,1 995~ 1 996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棉花 B组区试 ,1 997年通过生产试验 ,并列入四川省科委 1 997~ 1 998年资助的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研究及高产潜力示范品种 ,1 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审定 ,并推荐为主推品种。1 品种特性1 .1 丰产性。川杂 1 1号皮棉产量优势突出 ,产量…  相似文献   

18.
乐3优727是乐山市农科院与四川省农科院用不育系乐3A与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等特点,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省丘陵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9.
渝红优9341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渝优水稻团队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渝香813A和优质红米恢复系渝恢9341配组育成的迟熟优质香型红米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20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B优817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803A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选育的恢复系泸恢17配组育成的中籼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品质较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2003年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