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鱼和青鱼消化酶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义  王璋 《淡水渔业》2006,36(1):14-18
选择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作试验鱼,对它们消化道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以及三酰基甘油脂酶沿消化道及肝脏和胰腺中的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这些酶在消化道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在肝脏和胰腺中酶的活性高于在消化道中相应酶的活性;同种鱼不同消化酶的分布有所差别;两种鱼消化组织中的各种酶活性分布规律也有差别;青鱼和草鱼的主要消化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对青蛤肝脏、肠道、胃组织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蛤肝脏、肠道、胃组织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0℃,最适pH值分别为6.5、6.5、6.0-6.5;肝脏、肠道、胃组织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40℃、35-40℃,肝脏、肠道中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0-8.5、8.0,胃组织中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5和6.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pH值对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与翘嘴鳜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前肠>后肠,其最适pH分别是:10.4、2.8、9.5、10.1。翘嘴鳜的胃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大眼鳜(P<0.01),而肠的蛋白酶活力略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大银鱼已列入山东省“十大名优高效渔业工程”。本文介绍了大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在诸城市水库的移植时间、环境、方法、数量和生长情况,并探讨了大银鱼和敌害生物、资源保护、捕劳方法和经济前景,对山东省大银鱼移植工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中华鲟四种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其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高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幽门盲囊>肠道>胃>肝脏,其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肠道>胃>肝脏>幽门盲囊。中华鲟幽门盲囊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较高,而脂肪酶几乎没有活性,肝脏中淀粉酶几乎没有活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也比较小;肠道中各种酶的活性都较高,而胃中各种酶的活性则居中。  相似文献   

6.
诸城市水库大银鱼移植技术及效益的研究刘嘉良,谭瑞宏(诸城市水利水产局,262200)[统者按]大银鱼已列入山东省“十大名优高效渔业工程”。本文介绍了大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在诸城市水库的移植时间、环境、方法、数量和生长情况,并探讨了大银鱼的敌害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及了大银鱼受精卵的采集、低温保存和低温无水运输操作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大银鱼受精卵在2-10℃低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一般能持续30天左右,温度愈低(0-2℃),则保存持续时间愈长,并不影响其孵化率,这样,大银鱼采卵后或稍后即可运输,不必等发眼期再运,对其胚胎发育无影响,对移植驯化更为方便有利。  相似文献   

8.
冯俊荣  陈营  刘红梅 《水产科学》2006,25(4):163-165
对体重7.5~20.0 g的牙鲆幼鱼的摄食比率、食物的消化时间、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布和摄食后不同时间蛋白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平均摄食量为净体重的5.89%。摄食配合饲料后约5 h,胃内的食物基本排空。pH值为2.6~3.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pH值为8.2时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降低,以胃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增高,以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摄食后不同时间牙鲆消化道各部位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变化,胃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3 h达到最高值,摄食后7 h降至极低水平;肠道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变化与胃和肠道密切相关。在下一次摄食前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银钱地受精卵采集,低温无水保存和运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 《水利渔业》1994,(5):24-26
本文论及了大银鱼受精卵的采集、低温保存和低温无水运输操作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大银鱼受精卵在2-10℃低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一般能持续30天左右,温度愈低(0-2℃),则保存持续时间愈长,并不影响其孵化率,这样,大银鱼采卵后或稍后即可运输,不必等发眼期再运,对其胚胎发育无影响,对移植驯化更有方便有利。  相似文献   

10.
在牙鲆摄食后1.5、3、5、7和21小时分别检测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织中的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的活性在摄食3小时时达到高峰,在摄食后3~5小时,是蛋白质消化由胃向肠道转移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胃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而肠道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加。摄食后7小时,肠道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质的消化主要由肠道来完成,此时胃蛋白酶活性处于极低水平。幽门盲囊中的蛋白酶活性与胃和肠道密切相关。在下一次摄食前,消化道各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Vibrio(弧菌属,Vib.)、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Pse.)四个种属的细菌,Aer.在其中占主要优势,45.71%的Aer.可分泌胞外消化酶。草鱼可分泌上述四种胞外消化酶的菌株共有33株,占肠道菌总数的36.67%;银鲫43株,占47.78%。产酶菌的分布上,草鱼中肠内产消化酶细菌数量显著多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中、后肠分别是6株、20株和7株;银鲫中肠和后肠数量差异不显著,前肠分布最少。草鱼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分别有21株(23.33%)、10株(11.11%)、30株(33.33%)和16株(17.78%)。银鲫肠道内未检测到可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的数量分别是21株、37株和17株。可见鱼类肠道细菌对食饵消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消化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几种,其活性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诸如鱼类消化能力的大小、饵料需求及配比、消化酶对饵料的适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优化水产养殖业中的饵料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也是鱼类消化酶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泥鳅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泥鳅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在肠道不同部位(前肠、中肠及后肠)和肝胰脏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泥鳅比肠长为0.335±0.006,比肠质量为0.021±0.002,比肝质量为0.015±0.001,其特征偏肉食性.泥鳅肝胰脏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45.464±2.442)、(580.515±12.282)、(28.889±3.849) U/m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规格黑脊倒刺鲃在不同梯度的pH值的条件下,黑脊倒刺鲃的消化酶活性的强度及C1—对其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的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其中,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7和7.8,肝胰脏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都是7.0。蛋白面活性:肝胰脏<肠;淀粉酶活性:肝胰脏<肠。随鱼体的生长,其相应消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下降,而淀粉酶活性上升。氯化钠起到激活的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鱼类消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系统有四方面的机能:运输、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吸收,消化系统最早是由内胚层细胞形成的原肠发展而来.在消化系统构成方面,鱼类与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皆是由胚胎期原肠及其突出分化形成.其消化管可分为口咽腔(鱼类口腔与咽腔无明显分界,故合称为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鱼类的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肝脏、胰脏.肝脏有分泌、解毒、储存,甚至排泄等功能,是最大的消化腺体,胰则具有分泌和内分泌的功能.消化管在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除消化吸收营养外,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叶尔羌鼓鳔鳅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道泉  唐精  陶大勇  程勇 《水利渔业》2007,27(4):85-85,93
叶尔羌鼓鳔鳅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有土著鱼类之一,而其野生的数量不断下降,野生的个体也越来越小,年总产量不断下降。叶尔羌鼓鳔鳅杂食性,但以肉质食物为主,在研究其饲料配方时要尽可能考虑蛋白质含量。叶尔羌鼓鳔鳅与其它家养鲤形目鱼类相似,应该是能够进行人工繁殖的。叶尔羌鼓鳔鳅耐饥饿能力强,在进行人工饲养时应考虑饵料一次性投入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  相似文献   

17.
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0.5)℃、盐度27.0±0.5条件下,测定了褐菖鲉不同饥饿时间(0、3、7、14、21 d)的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比肠长及各消化组织消化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褐菖鲉消化道组织萎缩,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和比肠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中比肝质量下降速率最大,饥饿21 d的比肝质量比对照组下降85.033%。饥饿期间,蛋白酶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亦为先升后降,饥饿1 d,前、中、后肠、幽门的淀粉酶活力呈不同程度上升,之后,除胃和幽门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脂肪酶活力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了解鱼类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以及分布,其中的主要酶类所产生的功能效应,为今后深入探讨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的生理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喂条件对鳜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鳜的胰脏是淀粉酶主要分泌器官,肠粘膜细胞也可分泌一些糖酶。各种饲喂条件下鳜淀粉酶最适pH值均为7.2;最适底物浓度可为2%或1%;最适温度,摄食人工饵料鳜除肠粘膜为30℃外,胰脏、肠内容物及幽门垂均为39℃;摄食天然饵料鳜除肠粘膜为33℃外,其余均为30℃。季节对鳜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在最适温度情况下波动幅度平缓,自然温度情况下波动大。摄食天然饵料组胰脏淀粉酶活性要高于同等温度下摄食人工饵料鳜的,其余则是摄食人工饵料鳜的较高,表现出鳜消化酶的分泌对饲料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2种摄藻鱼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器官组织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开宏  王扬才  蔡惠凤 《水利渔业》2005,25(5):37-39,64
在以蓝藻水华为食时,罗非鱼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其中罗非鱼肝脏蛋白酶活性是鲢的6.99倍,而肠道蛋白酶活性平均比鲢高出136.72%.淀粉酶活性2种鱼差异不明显.罗非鱼摄食后,极低的pH胃酸环境不仅在破坏蓝藻细胞壁时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罗非鱼比鲢具有更适合摄食群体蓝藻水华的鳃耙结构,更大的肠内表面积和更薄的肌层厚度,这些可能增强了罗非鱼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