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王某家6岁奶牛,于产后第3天来院治疗。主诉该牛产后立即剥离了胎衣,当时出血较多,第2天不吃不喝、不反刍,体温41.4℃,在家治疗1天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奶牛数量的增加,胎衣不下病例也逐年增多,在诊疗中也经常出现因胎衣剥离不净而引起败血症的病例。现将其典型病例及诊疗经过介绍如下。 病例1:双城市万隆乡李某自养7岁黑白花奶牛,产后因胎衣不下而由当地兽医进行手术剥离。在剥离胎衣后的数日内病牛仍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6岁奶牛,产后第3天来院治疗。主诉,该牛产后立即剥离胎衣,当时出血较多。第2天不吃不喝、不反刍,体温41.4℃,在家治疗1天不见好转。检查所见:体温41.5℃、呼吸86次/分、脉搏118次/分。精神高度沉郁,可视黏膜发绀,磨牙,呻吟,被毛粗糙无光泽,腹围卷缩,腹壁紧涨,鼻镜干燥,耳、角、唇均有凉感,四肢上部肌肉颤抖,呼吸迫促、浅表,心音弱,节律不齐,瘤胃蠕动音消失。患畜频频弓腰努责,粪便较干燥,有少量的絮状物及浓汁从阴道内流  相似文献   

4.
奶牛的子宫积脓,主要原因是产犊进行人工助产、胎衣不下进行人工剥离、人工输精消毒不严;或由于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致使病情恶化所致,临床较少见。现将86年6月13日临床所遇一例介绍如下。一、主诉:该牛于86年春产犊,因胎衣不下进行了人工剥离。牛外阴部不清洁,时常流出黄白色粘性物。一直吃草不多,喜欢卧地。产后3个多月未见发情,尚未配种。产奶日渐减少,膘情日渐下降。二、临床症状:体温38.2℃,呼吸24次/分,脉搏65次/分。心脏及肺脏听诊正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30日,本中心救治一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现报告如下. 1 病史 该奶牛为初产奶牛,产后12h胎衣不下,采用了人工剥离胎衣.剥离胎衣后的15d内奶牛精神、食欲及体征均表现正常.但15d后见奶牛阴门处不断流出白色或乳黄色的炎性分泌物,当地的兽医按子宫内膜炎进行了全身抗生素治疗后,未见好转,且出现了高烧现象,遂转到我院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6.
牛胎衣不下是兽医临床常见的产科疾病,手术剥离技术是治疗牛胎衣不下的基本操作技术。笔者剥离了85例,均愈。报告如下:1病因患牛在产后12h内不能正常排出胎衣,就属于牛胎衣不下病。主要原因是牛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7.
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中 ,渗出性子宫内膜炎比较难治愈 ,它的发病原因之一是难产时强力助产 ,引起子宫颈 ,子宫体重度损伤 ,胎衣停滞 ,治疗措施不当 ,造成渗出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增多。1 病例介绍  病例—闰××奶牛第五产 ,分娩时难产后胎衣停滞 ,畜主自己剥离造成感染。经检查所见 ,胎衣剥离不净 ,子宫口收缩 ,宫内化脓 ,T4 2℃ ,P98次 /分 ,R6 8/分。患畜食欲减退 ,奶量减少五分之三 ,经过大量静脉点滴青霉素体温恢复正常 ,子宫化脓没能根治 ,4个月后出现渗出性子宫内膜炎 ,发情多次配种 7个情未能准胎。2 病因分析  由于难产…  相似文献   

8.
1技术操作规程适合范围所有奶牛、肉牛的各类胎衣不下的剥离、后期的跟踪治疗及人工授精实施。2胎衣不下的确定牛产后12 h胎衣没有自然脱落即为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9.
牛胎衣不下是牛产科常见病 ,尤其是山乡的劳役牛和瘦弱孕牛多发。引发此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母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对此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胎儿产后 1 2~ 2 4h胎衣不下为此病。如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产牛并发症。常规治疗该病多采用子宫收缩药和胎衣剥离术。用手术剥离胎衣 ,一费时 ,二费力 ,水母牛手术难度更大 ,特别是在严冬或炎暑夏天。对人畜都不利。本人用“指甲花白糖汤”治疗牛胎衣不下共 36头 ,除 4头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改用手术剥离外 ,其余 32例疗效良好。大部分患牛只用 1次见效 ,少数需用 2次痊愈。现…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衣不下能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不孕,给养牛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以往治疗胎衣不下的方法中,我们一直采用人工剥离的方法,此法即损伤子宫内膜又易感染、剥离胎衣腥脏恶臭,是兽医人员最不愿意干的工作,我们自94年开始,凡奶牛胎衣不下者,一律不用人工剥离,让其腐烂自然排出,适时输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子宫积脓,其主要原因是产犊进行人工助产,胎衣不下实行人工剥离,人工输精消毒不严密;或由于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所致,临床较少见。1临床症状病牛体温38.2℃,呼吸24次/分,脉搏65次/分,心脏及肺脏听诊正常。病牛营养欠佳,被毛粗乱,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98-102
为了探讨奶牛胎衣不下对子宫内膜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对9头胎衣不下的奶牛和10头正常分娩的奶牛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每周收集子宫内容物进行需氧菌分离培养;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检测所有奶牛子宫内膜TLR1/6、TLR2、TLR4、TLR5、TLR9、NOD1、NOD2、CD14和MD2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奶牛有无胎衣不下,在产后21 d内大肠杆菌是子宫内容物中最常见的细菌;产后第7天与第1天相比,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分娩的奶牛在相同时间段上述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产后1周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减少可能与子宫感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症。过去多采用手术剥离,比较麻烦,且操作不当,易损伤子宫或引起感染,而导致其他并发症。多年临床应用柚子壳治疗水牛和黄牛胎衣不下十多例,都是产后3—5天胎衣仍不下的病例。一次服药后两天内全部排出胎衣,方法简易,效果良好,不需其他辅助疗法。具体方法是:采用中等大小柚子壳(干或生壳均可)1—2个,火烧成灰,凉后碾成药粉,加清水调成稀汤,一次灌服。经治疗病例如下: 水母牛4例,产后2—3天胎衣未下,其中1例初产,3例系4—5个月流产。阴户稍红肿,胎衣外露约15厘米,牵拉仍有牢固  相似文献   

14.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易导致发生中毒症状,食欲及反刍减弱,甚至废绝,体温升高,前胃弛缓或腹泻,拱背努责,大多数病例可并发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该文就牛胎衣不下的剥离与治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马在产出胎儿1.5h后,胎衣仍不能全部自然脱离子宫排出体外的现象称为胎衣不下,临床上马胎衣不下症病例较少见,常用的马胎衣不下症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剥离、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三种。马不象牛(牛羊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较难剥离),牛的胎衣不下最长达2~3d以上才会对母畜的体质形成影响,而如果马产后超过12~24h胎衣不下,由于胎衣腐败分解和被吸收,母畜易并发全身中毒现象,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加快、腹痛不安,有时引起蹄叶炎,严重时可因感染而并发产后败血症,在2~3d内死亡。  相似文献   

16.
奶牛分娩后 12小时 ,不能排出胎膜就视为胎衣不下。以前人们常采用手术剥离胎衣 ,对奶牛损伤较大 ,影响今后的繁殖配种。笔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药物处理奶牛胎衣不下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 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疾病原因很多 ,根据花溪奶牛基地牛群生产后胎衣不下的临床观察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奶牛年龄 :青年牛比老年牛发生较多 ,第 1胎牛较经产牛发生较多 ;(2 )饲养管理 :饲料单一 ,营养不全面 ,微量元素缺乏 ,运动、光照不足等均会引起胎衣不下 ;(3)环境条件 :产房处于嘈杂环境 ,产犊时人多吵闹引起母牛不安 ,也会导致胎…  相似文献   

17.
奶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剥离,并且很难将胎衣完整剥离,往往引起子宫出血,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瘀血等子宫疾患,使子宫复旧时间长,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笔者在多年兽医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76例,治愈率达100%。治愈的奶牛受胎率与正常排出胎衣的奶牛受胎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是牛产科病中的常见病,尤以奶牛多发。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着。对此病的诊断比较容易,常规治疗该病多用子宫收缩药和胎衣剥离术。我们从1982年6月开始试用当归川芎汤治疗牛的胎衣不下,至1991年5月,共收治胎衣不下患牛两百余头,除个别患牛因胎衣滞留时间较长、有明显全身症状而配用抗菌素外,其余患牛经灌服当归川芎汤1—2次  相似文献   

19.
奶、耕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过去曾采用手术剥离,常有其弊病发生。近年来,我院应用已故老医生提供的治疗牛胎衣不下的中药秘方,结合西药,其疗效甚高。经临床用于产后2~4天胎衣不下的奶、  相似文献   

20.
一例奶牛青霉素过敏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二十多年,遇到奶牛青霉素过敏病例一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2003年7月,焉耆县某乡一奶牛养殖户吴某所养一头2岁半奶牛,因产犊后胎衣不下求诊于笔者,笔者检查了基本情况后,采取了手术剥离胎衣的治疗方案.在胎衣剥除后,为防止术后感染对该牛静脉滴注青霉素钾,将12支80万单位青霉素钾溶于500mL0.9%生理盐水中滴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