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浅评半肝切除术的手术中延长断肝操作所需的入肝血流阻断时限和减少出血的方法。方法:门静脉阻断并结扎患侧肝动脉分支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结果:本组19例阻断门静脉时间,量短20min,量长68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量:右半肝切除量少为350mL,量多为980mL,平均520mL;左半肝量少为180mL,量多为1020mL,平均为380mL。19例均在缝皮完毕30min内苏醒。术后2用肝功均快复正常。结论:半肝切除术断肝前行门静脉阻断并息仍肝动脉分支结扎明显优于传统的全蒂阻断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行肝叶切除围术期护理。方法随机选择30例行肝叶切除并采用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患者,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重要器官的观察与维护,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肾功能轻度障碍,2例肝功能异常,胸腔积液及术后出血各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采用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行肝叶切除,加强围术期护理,对减少肝脏手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采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癌8例、肝癌78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行右半肝切除(Ⅴ+Ⅵ+Ⅶ+Ⅷ段)5例,右肝前叶(Ⅴ+Ⅷ段)切除12例,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37例,左肝内叶(Ⅳ段)切除4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术中无肝蒂Glisson鞘内管道损伤。手术平均时间4.8(3.2~8.5)h,平均失血量600(150~1200)mL,平均住院时间15.6(12~20)d。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现胸腔积液4例,均经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患者改为手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2例,肝右后叶切除3例,肝脏Ⅵ段切除5例,病灶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9例。手术时间为(184.71±95.07)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4.47±54.80)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普通医院开展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是可行的,其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尾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对36例行肝尾叶切除术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800 mL。术后,8例肝内胆道结石及血管瘤患者恢复良好,10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肝外转移者死亡6例。结论良好显露及对第三肝门精细的解剖是手术成功关键,肝尾状叶切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8年至2003年对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的病人进行了肝叶切除,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基层医院行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患者术中不同水平低中心静脉压(CVP)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I组(CVP=1 cmH2O)、Ⅱ组(CVP=2 cmH2O)、Ⅲ组(CVP=3 cmH2O)、Ⅳ组(CVP=4 cmH2O),每组20例;术中控制CVP水平,并维持动脉收缩压(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60mmHg.记录肝实质离断前、中、后出血量及单位横截面积出血量.结果 肝实质离断过程中,Ⅲ、Ⅳ组的MAP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Ⅰ、Ⅱ、Ⅲ组间的出血量以及单位横截面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Ⅳ组(P<0.01).结论 控制性低CVP技术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失血量,3 cmH2O CVP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减少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腹腔内滴注及切口浸润在肝包虫病肝叶切除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包虫病肝叶切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组、R2组和C组各30例。R1组关腹前0.25%罗哌卡因40 mL腹腔内滴注,0.5%罗哌卡因20 mL切口局部浸润;R2组关腹前0.25%罗哌卡因40 mL腹腔内滴注,0.375%罗哌卡因20 mL切口局部浸润;C组关腹前给予生理盐水40 mL腹腔内滴注,20 mL切口局部浸润。术后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12、24 h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C组各时点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较R1、R2组高(P0.05),术后24 h CRP、IL-6水平明显高于R1组、R2组(P0.05)。R1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低于R2组(P0.05),且术后12、24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2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腔内滴注及切口局部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提高肝包虫病肝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加速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的经验。方法:对1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征、手术暴露,减少术中出血措施及残肝胆管损伤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76.5%,其中右半肝切除7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l例。手术死亡率为15.4%。结论: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切除,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U亚P)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官颈病变的1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炎症或赘生物病变外缘1~2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min,出血量9.5mL。LEEP标本病检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轻。结论:LEEP对包括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左动脉来源、分支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经甲醛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肝左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情况及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例肝脏铸型标本和15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肝脏中进一步观察左半肝动脉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左半肝血供丰富,来源复杂。主要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的分支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变异较常见。动脉在肝内呈段性分布,各叶,肝段动脉之间没有重要的吻合。结论: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安全的施行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7例均行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管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或同时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至肝内Ⅱ~Ⅲ级胆管分支,切开狭窄段胆管,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对切开胆管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取净率91.9%。结论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肝外伤65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住院天数24.8d,治愈50例(77%)。好转2例(3%),死亡8例(12%),转院5例。结论:肝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2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急性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成功止血,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生存2例(6.25%),3个月生存12例(37.50%),6个月生存13例(40.63%),1年生存5例,1年生存率达到15.63%。结论肝动脉栓塞对不可切除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可创造二期切除等进一步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常温下无血切肝术为基础,对全肝血流阻断进行改良,采用分步阻断全肝血流法切肝。临床应用于第Ⅷ肝段肝癌切除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手术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结石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91年至今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胆管结石267例作分析。治疗途径分别有术中胆镜取石、左肝小切口、皮下盲襻和术后瘘道取石;取石方法包括吸引法、钳夹法、蚕食碎石、超声碎石、胆镜扩张和扩张于扩张法。结果:按照纤维胆镜取石的治疗标准成功262例。失败5例。术中胆镜取石成功率为99.2%(124/125例),术后瘘道取石成功率97.7%(83/85例),经皮下盲襻取石成功率97.1%(34/35例),经左肝小切口取石成功率95.5%(21/22例),无严重并发证。结论:硬质胆镜治疗疑难肝内结石疗效满意,强调手术、内镜、碎石、术中B超、术中造影等相互配合方能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汽化术(TU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5例浅表膀胱肿瘤采用TURBT治疗,术后灌注丝裂霉素。结果25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为10~80 min,平均30 min,术中出血量2~20mL,术后恢复3~7d,术后用丝裂霉素常规膀胱灌注化疗。结论TURBT治疗膀胱肿瘤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于年龄偏大、合并有多种疾病的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其中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缝合术68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开窗术5例,行输卵管吸引术24例。结果:95例包括流产型、破裂型、未破裂型保留输卵管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80±21)mL。2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1例予氨甲喋呤静注等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经综合治疗失败,再次在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术后1~6个月32例行输卵管通液术,通畅率为81.3%(26/32),宫内妊娠率为40.6%(13/32),重复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安全,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复孕率高,是保留输卵管功能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的发现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中及手术后发现的副肝管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7例,术后发现2例。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例。术中中转开腹2例,术后再次开腹1例。9例病人中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重视Calot三角区域的解剖,一定要辨清三胆关系。从胆囊床剥离胆囊时注意观察有无副肝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1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炎症或赘生物病变外缘1~2 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 min,出血量9.5 mL。LEEP标本病检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轻。结论:LEEP对包括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