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麦的Carlsen网具有限公司最近正在成交用Danline网绳制成的大网目网衣,这些机织网衣现有系列网目尺寸,包括400mm,800mm和1600mm的网目,网线直径分别为5mm,6.5mm和8mm。 Danline是由聚丙烯和聚乙烯  相似文献   

2.
以网片断裂强力、网片断裂伸长率和网片断裂强力保持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K型网目对渔用乙纶网片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型网目下网目内径之比在1.01~1.20时,网片断裂强力随着网目内径之比的增大而下降,两者呈密函数相关。同规格线的网片,K型网目下且两网目内径之比相同时,小规格网目尺寸的网片断裂强力损失小,断裂伸长率高,而大规格网目尺寸的网片断裂强力损失大.断裂伸长率低。  相似文献   

3.
德国安萨集团恩格尔公司研制了一种超疏目中层拖网,网具的尺寸按渔船的马力大小设计,网口的网目达30—40m,网身的网目由前向后逐步缩小,无网囊。由于这种拖网的网目特别大,因此滤水性能特别好,拖速快,渔获品种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套网法对张网渔具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孙满昌 《水产学报》2004,28(6):709-715
套网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选择性研究试验方法,但是,使用套网法会对网囊网目选择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5种不同规格的方形网目网囊分别进行试验,比较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即套网法和平行作业法对张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平行作业法估算的50%选择体长比使用套网法所得的大7.8%,选择范围比套网法的估算值小24.5%,选择性因素比套网法估算值大7.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张网渔具最适网目试验中,如果直接使用套网法的试验结果制定最小网目,那么这一尺寸会偏大,造成部分鱼类过多释放.  相似文献   

5.
1网具结构 大银鱼刺网的网目根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白龟山水库的银鱼刺网每船网由若干片组成,网目15—25mm,多数为20mm,其中25mm网目的刺网用于捕捞12月—翌年元月产卵的大银鱼。现以网衣为20mm的单层刺网为例,作如下介绍。1.1 网底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大胆革新网具,采用40厘米疏目对拖网生产,经过六个航次的试验,平均网次产量比原来12厘米网目对拖网增长29%,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正在公司里逐步推广。过去,这个公司使用的对拖网袖网、天井和背腹网的网目为12厘米,这种拖网的网目小、网身受到的阻力大,一定程度上影  相似文献   

7.
在对黄渤海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流刺网进行10种网型主要参数分析和筛选的基础上,2013年4月10日—5月15日,使用鲁昌渔64068渔船在黄海中南部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网片做了4种规格网目尺寸的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20 mm 网目尺寸的网片渔获尾数和重量最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为0.1696尾/片·日和373.78 g/片·日,渔获效果优于110、115、125 mm 的网目。2015年4月12日—5月27日,使用鲁昌渔64068和鲁莱州渔66287渔船分别在黄海中南部、烟威外海、莱州湾海域对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主要参数做了网型优化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鲁昌渔64068渔船使用120 mm 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64.18 mm,最大个体叉长为100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490 mm;平均重量为3623.27 g,最大重量为7500 g,最小重量为850 g;CPUE 分别为0.1379尾/片·日和517.65 g/片·日。鲁莱州渔66287渔船使用122 mm网目尺寸网型捕获的蓝点马鲛平均叉长为780.47 mm,最大个体叉长为910 mm,最小个体叉长为600 mm;平均重量为4065.17 g,最大重量为7400 g,最小重量为2000 g;CPUE分别为0.0778尾/片·日和283.35 g/片·日。120 mm 网目尺寸网型的渔获效果优于122 mm 网目尺寸的网型,春季捕捞大个体蓝点马鲛的流刺网网目尺寸以120 mm 左右适合当前的蓝点马鲛群体组成。120 mm 网目优化网型主要参数为:渔具主尺度33.00 m×18.54 m,网衣规格500目×175目,网目尺寸为120 mm,网线材料为直径0.48 mm 的尼龙单丝(PAM),横向缩结系数为0.55,静浮力配备为267.9 g/m,浮沉比为1.768∶1。120 mm 网目优化网型的另一特点为通过缩小上缘网网目尺寸,用上缘网替代上缘纲和浮子纲2根纲索,既保持了渔具主要结构和性能不变,又节约了渔具材料。设计方法为:上缘网的网目尺寸=主网衣网目尺寸×主网衣横向缩结系数。  相似文献   

8.
011439拖网网囊海蚕分离新技术=Newteehnique for tl飞e oePax一atxon of Jelly fish intrawl codend〔刊,英]那a玛hese MD,v ijoya,:V,Manoharadoss RS// Fish.Teeh.一2000,37(2)一144一145 在季风后期,拖网网囊经常装满大量海誓,导致渔具损坏或渔获漏失。中央渔业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从网囊头到网囊2乃长度的大网目(70一90 mm)假网囊的新技术,有效地把海玺与捕捞对象分离。设计和试验了一种能使海蟹与其他渔获分离的装置。这一装置包括一个网目尺寸不同(70~,80mnl,90 mnl)的大网目假网囊,安装在真网囊内。海蟹保留在大网目网囊中,鱼/虾…  相似文献   

9.
940845 130、140、155毫米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试验=Selectivity experiments with-square mesh codends of 130、140、and155mm[刊,英]//ASFAI..—1993,23(3).—2311988年,为了确定鳕、黑线鳕和狭鳕拖网130毫米、140毫米、55毫米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曲线,调查了斯科舍芬地区开发局,作为整个底鱼管理评论的一部分。1988年4个航次的研究结果仍然是初步的。试验表明,方形网目较相同尺寸的菱形网目保留长度和选择系数大50%,方形网目网囊捕捞10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_(0.5))分别比菱形目网囊的L_(0.5)大28.5%、16.8%和7.3%,方形目网囊对于小黄鱼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_(0.5)),结合现行可捕体长标准以及不同阶段渔获物体型特征,建议菱形网目尺寸为60 mm或者方形网目尺寸为55 mm,二者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渔获率。  相似文献   

11.
挪威根据苏联研究的基本原理,生产了一种新式的网衣,它的网目是六角形的。生产这种六角形网目的网衣所需要的原料比生产四角形网目的网衣要少15%。六角形网目的网衣纬线只有25%,而四角形网目的网衣纬线是50%。因为这种新式网衣在水中下沉较快,捕捞性能较好,所以特别适用于围网作业。  相似文献   

12.
国外信息     
<正> 挪威试制六角形网目的围网挪威卑尔根渔业技术研究所正试制一种六角形网目的围网.它比之常用的四边形网目的网,张开的面积要大15%,成本要节约得多.试验证明,它下沉得快,收起来容易.同时还在研究六角形网目是否能适用于拖网. 据该所发表的论文介绍,在制造六角形网目的网时,无结节网片  相似文献   

13.
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的网囊对虾类的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东海近海桁拖网对主要虾类的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泗渔场开展了多个航次、不同网目结构(菱形、方形及转向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试验,并进行了选择性分析。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同时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选择性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选择性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曲线模型都可简化为Logistic曲线;对于哈氏仿对虾,相比菱形网目网囊,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而SR较小(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葛氏长臂虾,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虾类在网囊中的逃逸行为,方形网目、转向网目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原因在于这2种网目较传统菱形网目不易合拢;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对开展渔具种类选择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盖网网箱的顶部用一幅分离的网片覆盖,使网箱的网衣系统完全封闭,防止鱼类逃逸。这幅网片用1.6cm方形网目(拉长网目3.0cm)聚乙烯纤维织成,用一根1.2cm,3股尼龙绳沿边缘缝一圈(图31)。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黄洪亮 《水产学报》2005,29(2):232-237
通过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选择性试验,对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45mm,小黄鱼和带鱼的逃逸率均较低,渔获中兼捕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网囊网目54mm,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尚小于其优势体长组范围,带鱼的50%,选择体长已部分进入其优势体长组范围;3.网囊网目65mm,选择体长范围与选择鱼种的优势体长组范围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东海区最理想的拖网网囊网目不小于60mm。  相似文献   

16.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东海张纲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纲张网是我国近海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当前渔业管理中规定了张纲张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但渔民实际使用的网目尺寸与之差异很大,造成渔获中幼鱼比例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目尺寸对主要捕捞对象的尺寸选择性,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使用平行作业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35、40、45、50、55 mm)网囊的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网囊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50%选择体长L5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放大网目尺寸能有效减少幼鱼渔获,L50与网目尺寸(Me)的线性关系为:小黄鱼L50=2.79×Me-1.45,带鱼L50=4.27×Me-38.28,银鲳L50=1.79×Me+28.66。此次试验不同网目尺寸网囊的L50相比其它研究结果较大,推测试验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东、黄海主要捕捞对象的可捕规格,认为目前5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能实现张纲张网对3种主要捕捞对象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网箱养殖生产中,若网目适当,不仅可节省网衣材料,降低网箱成本,且网目不易被堵塞,水的交换状况也较好。因此,在网箱养殖中,切莫忽视为鱼量体选网目。方法如下:合理选定网目1.常规鱼种网目的选用。培育夏花鱼种网箱的网目宜在1.0~1.5厘米,但以1.2~1.3厘米为最好。在织1.2厘米网片时,加工所允许的误差在±0.1厘米。这样,网片织成后最大的网目为1.3厘米,最小的网目为1.1厘米,并且在放养夏花鱼种时要以1.1厘米网目的情况下不逃鱼为度。2.分级培育鱼种网目的选用。利用网箱培育鱼种时,网目过大会影响夏花鱼种的入箱日期,如鲢、鳙鱼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坛子网网囊网目形状和尺寸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选择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3种规格菱形网目(内径30 mm、40 mm、50 mm)和方形网目(内径20 mm、30 mm、40 mm)网囊,采用套网法,于2020年秋季在黄海海州湾海域开展了12次海上试验;在分析渔获物组成和小黄鱼幼鱼逃逸率基础上,应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分析网目形状和网目尺寸对小黄鱼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渔获物中共包含不同种类63种;小黄鱼体长范围为80~134 mm,平均体长为106 mm;在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网囊中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分别为41.45%和36.83%;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方形网目网囊小黄鱼幼鱼释放效果优于菱形网目,网目尺寸为40 mm时,方形网目尾数和质量逃逸率比菱形网目分别高34.53%和34.39%;网目尺寸为30 mm和40 mm的方形网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50)比对应的菱形网目选择性分别高5.93%,18.84%;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的幼鱼比例非常高,超过90%,基本全为幼鱼。基于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海州湾小...  相似文献   

20.
底层鱼类在底层网板拖网的不同部位的逃逸主要集中在网囊段。研究中发现,除了不同的网身形状外,网囊的逃逸率主要起因在于网囊的结构和网囊不同部位的网目角张开度。此外,当鱼积聚在网囊底部时,鱼体对抗网目的压力和水流扩充而在网囊端部造成阻塞,这就改变了网囊网目的张开形状和网目度的张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