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博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以上,其中冬小麦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2009~2010年,博州连续在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开展了冬小麦高密度高产种植试验示范,创造了单产602千克高产记录。目前,冬小麦高密度栽培已成为夺取小麦高产、促进小麦单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抗寒、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所用种子必须达到国家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即籽粒饱满,大小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超强抗寒新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选育出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冬小麦抗寒育种工作和保护越冬的栽培技术研究。由于冬麦抗寒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因此选用抗寒较强的品种间杂交和多亲本杂交,以利于抗寒基因累加和超亲遗传。几年来共杂交471个组合,于2002年从Norstar×(牡引88-13×Alabaskaja)组合中,选育出一个抗寒高产的新品系(东农024)。后经四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结合保护越冬栽培措施,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都能安全越冬。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东农冬麦1号"开始推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越冬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刘博 《现代农业》2007,(9):27-27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一、种植形式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  相似文献   

4.
正冬小麦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其幼苗可以越冬生长,待到春天来临之际再开始分蘖。与春小麦相比,冬小麦的产量更高,磨出来的面粉口感更佳。因此,重视冬小麦高产栽培,对促进黄淮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品种选择根据无公害冬小麦生产的要求,冬小麦种植要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特别是选用高抗条锈病、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黄淮地区以矮抗58、众麦1号、周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甘谷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旱、抗寒、抗锈、抗倒伏的冬小麦品种,以兰天33为对照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梁40、兰天39、中梁38、兰大211等品种较对照增产明显,适应性较好,可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津农15号冬小麦用太谷核不育中的Tal基因,采取阶梯式轮回选择方法选育的全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该品种是高产450kg以上的品种,对肥水敏感,具有增产潜力大,抗寒,抗倒,抗病,抗穗发芽,落黄好和品质好等特点,并研究提出其在天津地区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是:最适播期为9月26日-10月5日;合理密植及其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施足底肥和氮磷结合及水肥管理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唐麦8号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中麦9号为母本、唐94鉴3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6 500 kg/hm2。2006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6004号。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抗干热风于一体,适合京、津、唐、廊坊地区及辽宁葫芦岛等地种植,是1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即“高肥宽行稀播”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方向。采用这项技术,冬小麦的亩产量一般都在500kg以上。 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栽培途径,1958—1960年在芜湖地区分别在田间和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田间试验是在不同的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供试品种南大2419。  相似文献   

9.
孙莺歌 《北京农业》2013,(27):132-133
因暴雨变化和气候暖化,丹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较大变化。喜温高产的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高产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由于播种期提前,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只有认真分析丹东地区气候波动情况,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才能保证丹东地区农业作物优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石新828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新828冬小麦品种2007年被定州市列为小麦良补品种,今年,再度被列为国家良补品种,该品种已成为定州市小麦生产上一个主要栽培品种。今年春季,在该市赵家洼小麦高产示范方,该品种以长相清秀,整齐度好,落黄好,抗倒性强等众多优点,赢得了河北农大、省、市小麦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实收亩产突破千斤,该品种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同时,该品种在我省冀中南冬小麦产区的保定南部、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市的平原地区肥水充足的地方种植面积较大,是一个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抗寒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测定了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品种的叶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渗出电解质百分率等,比下抗寒品种要低;而抗寒品种的束缚水、细胞质液浓度、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等,比抗寒差的品种要高。抗寒品种元月份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以上;有时达2以上;不抗寒品种始终低于1。据此,提出了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作为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定量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津麦七号冬小麦品种为天津周边大部分干旱少雨地区适宜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系本文作者经过7年努力定向选育而成,已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津麦七号”。本品种具有抗旱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属半矮杆小麦作物,最高667m^2产量可达600kg,且抗倒伏、抗病虫和抗后期干热风。栽培技术简单,容易被大部分农民朋友所掌握,同时更是我市周边干旱区种植对路的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和总产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在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区,很多地方的小麦单产达到了600kg/667m2以上,其中济麦“22”品种能达到700kg/667m2。小麦高产除了跟品种有关以外,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衡观35具备了抗旱、抗倒、抗寒、抗干热风、抗穗发芽、抗病的综合抗性能力,解决了生产上现有矮秆大穗品种不抗旱、节水性差、早衰不高产、适应性差的突出问题。稳产性与适应性均表现较为突出。是一个矮秆大穗、抗旱节水、高产广适、高抗倒伏、抗病品种,是我国历史上冬小麦生产适应范围最广、南北跨区最大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为一级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寒地区冬小麦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寒地区冬小麦抗寒育种是打破冬小麦种植禁区的关键技术之一。该地区冬小麦育种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越冬成活率与产量性状间平衡上。文章依据国内外冬小麦抗寒研究与育种的结果,对该地区冬小麦育种工作应着重做好的若干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产更高产是小麦科研与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烟台是我国著名冬小麦高产地区,历史上多次创造全国高产纪录。2011年以来,农技部门通过采取培养地力、精选品种、提高播种质量、肥水精细管理等技术措施,集成了以"一深、二增、三防、四改"为主要内容的冬小麦单产超800 kg/亩栽培技术方案,指导冬小麦高产攻关生产实践,2014年以来取得了连续4年单产超800 kg/亩的佳绩,为冬小麦高产更高产探索了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从其根中克隆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并分析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膨胀素基因与植物抗寒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根中克隆得到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二者分别编码273、271个氨基酸,二者序列与Gen Bank上公布的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2%、99.6%。4℃、-10℃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均可诱导TaEXPB8、TaEXPB10基因在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根中表达,尤其是TaEXPB10基因,其受诱导程度高于TaEXPB8;两基因在低抗寒品种济麦22号中总体上不受诱导,甚至受到抑制。综合比较发现,4℃、-10℃和-20℃低温胁迫下,TaEXPB8、TaEXPB10基因在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抗寒品种济麦22号。据此推测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与冬小麦根系的低温胁迫耐受能力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冬小麦根系的抗寒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吉林地区冬季寒冷 ,无霜期短 ,有效积温不足 ,一些大穗、大粒鲜食葡萄 (如“红地球”、“美人指”等品种 )果实不能充分成熟。因此 ,我们于 1998年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引进穗粒大、早熟、果实品质好、抗病和抗寒鲜食葡萄 4倍体品种“京亚” ,进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公农二号苜蓿作为新培育的品种,已通过国家的审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农二号苜蓿的品种鉴定,对其高产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一致认为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寒等功能,属于适合北方严寒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