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狂犬病活疫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全国广泛推广使用的疫苗,其效力检验十分必要,而伪狂犬强毒毒价测定则是效力检验的一个必要前提。本实验选用BHK-21细胞及家兔和小鼠实验动物,来检测PRV的TCID50和LD50,旨在找出基于家兔和小鼠两种实验动物PRVTCID50和LD50之间的关系,以简化该苗的效力检验过程。结果表明:用兔子做效力检验时,可以用TCID50代替测LD50。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活疫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全国广泛推广使用的疫苗,其效力检验十分必要,而伪狂犬强毒毒价测定则是效力检验的一个必要前提。本实验选用BHK-21细胞及家兔和小鼠实验动物,来检测PRV的TCID50和LD50,旨在找出基于家兔和小鼠两种实验动物PRVTCID50和LD50之间的关系,以简化该苗的效力检验过程。结果表明:用兔子做效力检验时,可以用TCID50代替测LD50。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一种以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近年来该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疫苗接种作为重点防控手段.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广泛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何鉴别疫苗接种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是控制和净化该病的前提。本试验根据不同猪伪狂犬疫苗株gE基因缺失的特点,建立了一种猪伪狂犬病野毒病原核酸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出猪伪狂犬病野毒,而不能检出猪伪狂犬病疫苗株,实现了疫苗毒和野毒的鉴别检验,同时不能检测出猪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最低检测限度为10~3个病毒核酸拷贝。在组织样品检测中不受宿主组织核酸干扰,能区分野毒感染动物组织和疫苗免疫动物组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伪狂犬病毒野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长沙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对市内47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534猪血清样品和22个已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场送检的130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下同)和免疫抗体(gB抗体,下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沙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为20.9%,场阳性率为44.7%;22个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下降1.8%,场阳性数下降4.6%。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科学免疫,同时配合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技术可以控制和净化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毒株和感染量,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了解伪狂犬流行病学是扑灭该病的关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伪狂犬试验病毒株所特有的基因缺失(gE型)独特性,可以特异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动物。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商品猪不同日龄伪狂犬(野毒)抗体跟踪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毒株和感染量,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了解伪狂犬流行病学是扑灭该病的关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伪狂犬试验病毒株所特有的基因缺失(gE型)独特性,可以特异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动物。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3猪伪狂犬病发病症状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新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高,生长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对猪伪狂犬病以免疫为本。3.1伪狂犬疫苗伪狂犬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活疫苗又分自然基因缺失活疫苗和人工基因缺失活疫苗。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鄂A株)灭活前效价指标为107.5TCID50/mL;伪狂犬活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配合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缺失疫苗的大规模免疫应用,准确区分强毒感染猪和疫苗接种猪,及时淘汰强毒感染猪,防止免疫猪被误杀,急需加强猪伪狂犬病强毒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本文就近年来针对PRV强毒的PCR、荧光定量PCR、LAMP、核酸探针、ELISA、胶体金免疫技术等分子生物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及净化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PCP是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经常出现的继发性疾病,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等情况,其中导致猝死的最急性型多见,因此对APP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血清型进行检测非常重要。临床上PCP的控制应该以药物为主、疫苗为辅,同时要做好猪场伪狂犬病的控制,避免出现反复发病。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养猪生产中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肥猪增重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等,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应用的免疫程序为:妊娠母猪产前30天应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苗免疫;疫区仔猪应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超前免疫或20~25日龄免疫。为验证现行的免疫程序特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和攻毒保护实验。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苗接种虽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但并不能完全阻止野毒的感染和排毒。笔者通过近三年的时间跟踪检测驻马店地区某猪场伪狂犬g E抗体,从时间上掌握PRV野毒在猪群中的扩散情况,并针对目前PRV野毒感染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1猪场基本情况该猪场从1993年4月份开始养猪,现母猪存栏约800头。猪场猪舍陈旧,饲养管理条件一般。使用的伪狂犬疫苗均为Bartha-K61株基因缺失冻干活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猪伪狂犬病有抬头趋势。一些猪场暴发伪狂犬后直接将原因归结为疫苗质量或者免疫程序不当。其实,在饲养管理不当、野毒感染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外界因素只是导致猪场暴发伪狂犬的导火线。猪伪狂犬病是由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病。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猪是该病的储藏宿主和传播者,猪感染后的症状因日龄而异,种公猪感染后,常发生睾  相似文献   

14.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12):1-4
本研究旨在检测仔猪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 K61株)后,抵抗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攻击的保护效果。取4~6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1周后用PRV变异株(AH02LA株)攻毒,检测攻毒后临床症状、直肠温度、鼻腔排毒和肺部病变。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均可以检测到gB抗体。攻毒对照组攻毒后出现典型伪狂犬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所有猪只鼻拭子均检出排毒,所有猪只肺部均有出血、淤血等病变。免疫组的猪只攻毒后,所有猪只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猪只鼻拭子检出排毒,排毒持续时间缩短,排毒量显著减少,所有免疫猪只肺部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猪后对PRV变异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ELISA方法,对6个规模猪场的成年种公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3个规模猪场的公猪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占抽检猪场的50%.42份抽检血清样本中有11份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6.19%,初步表明猪伪狂犬野毒在被检规模猪场及其种公猪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杜洛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阻断ELISA法,对广东省9个地区经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免疫的中小型猪场2005年-2006上半年送检的375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有9个地区猪场血清呈阳性,其中阳性血清174份,平均阳性率为46.4%,最高阳性率达65.0%,提示该地区中小型猪场有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起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引起羊死亡的事件进行了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和分析,发现羊使用伪狂犬活疫苗免疫后,因个体因素差异,会出现死亡等不良反应。建议在羊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时,先进行小范围试用,再大面积使用,以确保家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泉州市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采集15个规模化猪场745份血清样品,运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结果显示,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为17.32%、场阳性率为80%,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育肥猪gE抗体阳性率在6.67%~20.6%,各乡镇规模化猪场gE抗体阳性率在5%~22.29%,表明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程度存在伪狂犬野毒感染,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对3批疫苗分别进行免疫产生期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免疫产生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仔猪,在免疫后2、3、4、5、6 d连同对照组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后5 d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母猪,免疫后12、14个月连同对照猪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显示免疫母猪及其所产仔猪均健康存活,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的免疫持续期可长达1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