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导读:大棚鲜食蚕豆—香堂芋早熟高效种植模式采用双层棚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鲜食蚕豆上市期提早40天以上,芋头提早15~20天;鲜食蚕豆和芋头产量高,价格也较高,全年合计每667 m2产值2.6万元、效益2.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青川县开展了大棚黄瓜—小白菜—秋莴笋—冬莴笋高效种植模式探索,产品市场优势明显,4茬蔬菜667 m2产值合计3.3万元,效益高,为当地大棚蔬菜生产提供了新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该市多个蔬菜基地探索了哈密瓜与蔬菜轮作的种植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667m^2产值超4万元、效益过2万元的樱桃番茄—哈密瓜—燕麦草(青菜)的高效接茬模式。该模式不仅效益高,而且有利于改良连作地土壤,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为加快该高效模式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带动菜农增产增收,现将该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导读:为充分发挥大棚冬季保温、夏季遮阳避雨设施优势,摸索出大棚黄瓜—莴笋—甘蓝—茄子周年高效育苗模式。该模式平均667 m2总出苗约58.9万株,总产值5.7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实际生产中,根据各蔬菜育苗适期选择合适的品种和育苗方式,注意炼苗,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6.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 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 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 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 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 “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 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 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 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 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 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 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 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关海 《长江蔬菜》2012,(21):34-35
鲜食蚕豆套种毛芋—鲜食秋玉米种植模式,一年三熟,粮菜结合,省地省成本,高效益,是松阳县农民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全年每667 m2净收入达6 845元。栽培中要合理安排茬口,精选品种,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早春甜瓜—秋季甜瓜—冬季叶菜设施栽培模式,春季促成、秋季遮荫避雨栽培甜瓜,冬季种植莴笋,提高了设施利用率,全年效益显著,667 m2产值1.9万元,纯收入1.2万元,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及相似气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秀芬 《蔬菜》2011,(8):22-23
近年来,山东省定陶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部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大棚早春西葫芦—夏萝卜—秋番茄一年三熟连茬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每667m^2西葫芦产量4000kg,产值5000元;萝卜产量2000kg,产值3000元;番茄产量5000kg,产值5000元,年总产值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现将该种植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山地菜豆—瓠瓜免耕套种栽培技术模式,667m^2产菜豆2500kg、瓠瓜4500kg以上,667m^2产值超2万元,667m2年均纯收益超1万元。该模式减少了1次搭架成本,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我们探索出青蚕豆-玉米/胡萝卜一养麦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秋季直播蚕豆,5月上旬收获青蚕豆上市;蚕豆让茬后播玉米,同时在玉米大行中套播胡萝卜,采收胡萝卜缨上市;玉米让茬后播荞麦,实现一年四熟。采用这一种植模式每hm^2可产青蚕豆荚22500kg、胡萝卜缨3000kg、玉米7500kg、养麦2250kg,每hm^2产值3万元左右,纯收益22500元。  相似文献   

12.
汪东晖 《中国蔬菜》2009,1(21):44-44
蔬菜是甘肃省武山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70万hm2,总产量66.2万t,总产值6.6亿元,其中无公害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hm2。水萝卜—辣椒—青蒜(当地称作蒜苗)栽培模式是武山县蔬菜高效栽培模式之一,以667m2计,第1茬水萝  相似文献   

13.
危永连 《蔬菜》2023,(9):78-80
摘要:“鲜食蚕豆—水稻种植模式”采取蚕豆促早栽培技术管理,蚕豆比传统种植模式可提前40 d以上采收上市,可避开蚕豆上市高峰期,抢占前期市场份额,产品卖价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种植效益。在栽培上蚕豆应抓好良种 选择、人工春化处理、适期播种,精细整畦、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强化水分管理,打顶摘心,严防病虫害,适时采收;水稻应抓好良种选择、科学安排播插期,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通过应用该模式,可以实现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种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蚕豆、水稻病虫害发生,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目的,是一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种植模式,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桂兰 《长江蔬菜》2014,(13):31-33
桂林朝阳乡农户利用荒弃的柑橘园地,摸索出来一种高效的种植模式——秋冬青蒜苗—冬春莴苣—春夏苦瓜一年三茬,每667 m2年产值达1.7万~2.3万元、经济效益达到1.5万~2.0万元,改变了人们因为种地收入极低而不愿耕种的思想,使农户在实现高收入的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有效的避免了田地的闲置与浪费,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东台市梁垛镇如意、梁北村大力推广大棚茄子—丝瓜—芹菜—莴苣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种植规模近千亩。由于当地菜农种菜技术掌握不错,该模式茬口也安排得紧凑,用工相对较多,每667 m2年纯收入可达1.37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遂昌县是浙江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县,常年杂交稻制种量800~1000t。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合理轮作,改良土壤,近年来我们总结出蚕豆—杂交水稻制种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蚕豆667m2产量1750kg、产值5250元,杂交稻制种667m2产量278.3kg、产值3196.7元,全年667m2产值8446.7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17.
大棚菠菜—青菜—蕹菜—芹菜茬口模式具有轮作合理、病虫害发生较少、栽培管理相对简便等优点,每667m2产量8000kg左右、产值2万余元,产量与效益较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是绿叶菜周年生产中效益较好的茬口模式之一,深受生产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仲彩萍  孙新荣 《蔬菜》2022,(3):45-47
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轻植物病害、提升高寒阴湿区种植业收益,在"马铃薯—青豆(菜用蚕豆)—当归"常规栽培模式中引入了高原夏菜——花椰菜,总结出了"花椰菜—马铃薯—青豆—当归"轮作栽培模式,有效减轻了土壤连作障碍,使得当归麻口病发病率低于30%、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低于8%、青豆根腐病发病率低于5%,每667 m2纯收益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东台市通过"科技入户"活动,指导城郊菜农应用大棚茄子—丝瓜—青蒜—莴苣的高效栽培模式,茄子667 m2产量为5 000~6 000 kg,667 m2产值为9 000~12 000元;丝瓜667m2产量为2 000~2 200 kg,产值为3 000~3 500元;早青蒜667 m2产量为1 800~2 100 kg,产值为4 500~5 500元;莴苣667 m2产量为4 250~4 500 kg,产值为4 500~5 000元,667 m2合计产值21 000~26 000元,纯收入1.5万~1.68万元。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文成县在樟台乡双季稻区推行了茄子(杭茄3号)—水稻(汕优10号)—蔬菜(早熟5号)新三熟栽培模式,简称“两菜一稻”。其中杭茄3号、汕优10号各124hm~2,早熟5号80hm~2,全年复种面积为328hm~2,总产值达1062.2万元。据对樟岭村5农户的调查,“两菜一稻”每667m~2产值达6336.58元,扣除成本,净收入4552.85元,比连作稻每667m~2净增514.5元,总增4038.35元。这种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既有效地抑制了茄子青枯病和田间稗草,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使菜稻获得双丰收。其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