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牛海绵状脑病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自制单克隆抗体4C11与PK酶消化处理的牛海绵状脑病阳性切片和羊痒病阳性切片进行反应,发现单抗4C11不仅能与牛海绵状脑病阳性切片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且也能与羊痒病阳性切片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从阳性切片和阴性切片的实验来看,单克隆抗体4C11没有非特异性染色反应,并且也没有背景染色。用瑞士进口单抗6H4进行的对照实验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因此,可以用自制的单克隆抗体4C11替代昂贵的进口单抗6H4来监测我国的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痒病。  相似文献   

2.
疯牛病 1 概念:“疯牛病”有多种名称,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病名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lm encephaiopathies TSE),简称“牛海绵状脑病”(BSE)。由于它是由“朊病毒”(又称“朊粒”)引起,所以,有的又叫“朊病毒病”或“朊粒病”(Prion diseases)。除此之外还有称为“传染性变性脑病”(TDE)、“传染性脑淀粉样变性”(TCA)、“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SE)、“亚急性海绵状病毒性脑病”(SSVE)等的。严格意义上的“TSEs”应译为“可传递性海绵状脑病”。该病是人和动物共患、呈亚急性、渐进…  相似文献   

3.
海绵状脑病(朊病)是一类神经退行性脑病,目前是世界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朊蛋白质,它与宿主自身的正常朊蛋白的一级结构相同,只是二级结构的构象有所不同。对海绵状脑病的致病机理至今仍不太清楚,作者针对目前研究的朊蛋白的致病性与GPI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饲料与畜牧》2004,(6):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407号文件联合公告,为防止牛海绵状脑病传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先后发布公告禁止从牛海绵状脑病国家或地区进口有关动物及其产品。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建议,从即日起取消因牛海绵状脑病而对下列产品采取的禁止进口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瑞士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染有绵羊痒病的实验鼠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种肽类物质可延缓病鼠海绵状脑病的发病过程。该发现有望为治疗各种海绵状脑病开辟一条新途径。绵羊痒病、疯牛病及人的新型克雅氏病等海绵状脑病,都是由锯蛋白(prion蛋白)发生变异引起的。该小组发现的肽类物质能改变致病锯蛋白的结构,并使其重新变得与无害锯蛋白类似,这种结构上的改变,可延缓病鼠海绵状脑病的发作海绵状脑病治疗新径@刘伟  相似文献   

6.
牛海绵状脑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海绵状脑病研究概况康文彪李元新董碧兰陈轶霞(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744000)(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牛海绵状脑病(BSE)是一种与不明可传播媒介有关的疾病。因其临床上以神经症状为主,故俗称“疯牛病”。又因该病与羊的瘙痒病相似,曾经有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7.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7):673-673
俄罗斯发生亚洲1型口蹄疫;奥地利发生牛海绵状脑病;美国发生牛海绵状脑病;  相似文献   

8.
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1985年首先在大不列颠岛流行。本病主要特征是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原空泡形成。据临床症状和神经病理变化,与绵羊痒病极为相似,故称为牛海绵状脑病。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002年1月通报的国际动物疫情,通报的主要疫情有:德国和卢森堡的古典猪瘟,日本的蓝舌病,肯尼亚的非洲猪瘟,英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口蹄疫,摩洛哥的绵羊痘,斯洛文尼亚的牛海绵状脑病及全球牛海绵状脑病最新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某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传染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貂传染性脑病和人的克一雅氏病、库鲁病等。家畜共同特征是潜伏期长,可达几个月至几十年,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姿势不稳,知觉过敏,家畜痴呆等神经症状,病程发展缓慢,但全部以死亡告终。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最近死亡的10个英国青年,其病因是海绵状脑病,可能与他们在80年代食用感染疯牛病的牛肉有关。这是英国政府10年来首次承认疯牛病与人类海绵状脑病有关。由此引起的英伦三岛大恐慌,震撼了欧洲,惊动了世界。各国抵制进口、销售和食用英国牛肉及其肉制品的行动,使英国的养牛业遭受重大打击。目前英国内肉牛存栏数约有1100万头及大量滞销的牛肉。如何处置?有关专家预测英政府要为此耗资上百亿英镑。这将给英国人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恶果。我国有关部门早在1990年就下发了“关于严防牛海绵状脑病…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牛海绵状脑病为新发现的一种朊病毒病,通常发生于老牛,与典型牛海绵状脑病在病理表型、分子表型和生物表型方面不同。本文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对非典型牛海绵状脑病的发现、病原特性、流行病学、检测、发病机理、动物模型研究和实验感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增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为我国防控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型克-雅氏病是人的牛海绵状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人朊病毒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新型克-雅氏病与早先已知的各种人朊病毒病的区别和它是由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引起的证据,并对牛海绵状脑病并非源于痒病而是原于牛散发性朊病毒病、影响新型克-雅氏病流行规模的主要因素和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MCD),属于可传播性神经退化性疾病(TSE)的一种。TSE是人和动物界中的一类遗传性、传染性和散发性的中央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最终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动物的TSE除疯牛病外,还包括羊瘙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病、猫科海绵状脑病及麋鹿慢性退行性疾病;人类的TSE则包括克雅氏病、库鲁病、吉斯综合征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15.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徐兰芳,李通瑞(江西省家畜兽医防疫检疫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romEncephalophathy,简称BSE)俗称“疯牛病”。是当前严重威胁养牛业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神经性...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牛海绵状脑病和10例同龄正常牛脑脊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患畜血脑屏障未受损害,脑脊髓腔内也无免疫球蛋白产生。牛海绵状脑病不产生免疫反应,藉此,可将其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7.
牛海绵状脑病(Bovinc Spongiform,Enccphalopathy)是英国Weybrid6e中心兽医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86年11月经组织病理学方法首次确诊的。该病特征为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元空泡形成,从临床症状和神经病理变化来看,与绵羊痒病极为相似,故人们称之为牛海绵状脑病。目前该病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还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8.
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mad cowdisease),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于康震等,2001).该病自1986年11月由英国中心兽医实验室对感染牛进行研究和尸体剖检后确诊.1987年12月完成了对牛海绵状脑病的首次流行病学研究,自此牛海绵状脑病被确定为具有传染性.而且由于疯牛病相关的均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如人类新变异克雅氏病(nv CJD)是在牛海绵状脑病被确诊后才彻底弄清其病因,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有疯牛病流行的国家中已有许多人被食源性感染(据称在英国可能超过50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牛海绵状脑病传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先后发布公告禁止从牛海绵状脑病国家或地区进口有关动物及其产品。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建议,从即日起取消因牛海绵状脑病而对下列产品采取的禁止进口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牛海绵状脑病研究进展D.M.TAYLOR著徐镔蕊摘译王彩虹校1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牛海绵状脑病(又名疯牛病,BSE)开始在英国流行,自1988年禁止饲喂反刍动物蛋白质后,该病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该病的潜伏期很长,没有明显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