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矛尾复鰕虎鱼生物学繁养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temminck and schlegel)隶属鲈形目锻虎鱼科,是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由于其鱼肉质细嫩、无丝骨、含肉率高、口味鲜美、价格适中等特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另外,野生资源逐步减少,供需矛盾突出。为保护矛尾复赧虎鱼资源,满足市场需求,2004年我们对矛尾复缎虎鱼繁养殖技术进行研究,现就前阶段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矛尾复虾虎鱼、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海安县在南美白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矛尾复虾虎鱼,摄食感染桃拉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等的病态个体,开展南美白对虾、矛尾复虾虎鱼高位池生态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矛尾复虾虎鱼的食性,有效切断虾病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活率,经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纹缟虾虎鱼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虾虎鱼科鱼类除矛尾刺虾虎鱼体型较大外均属小型鱼类,主要分布在沿岸浅海区域。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halus(Gill)俗称迷落钩(辽宁复县)、油葫芦(辽宁锦县),是一种数量较多的暖温性常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对虾养殖池中栖息着这种虾虎鱼,它与养殖对虾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俗称沙光鱼、海鲇鱼、扔巴鱼。为鲈形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暖温性中小型底层杂食性鱼类,耐温性和耐盐性超强。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海域分布极广。虾虎鱼肉质鲜嫩、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骨刺少而细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近海资源的日渐枯竭,  相似文献   

5.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渤海采集卵巢发育到Ⅳ和Ⅴ期的矛尾复鰕虎鱼32尾,采用重量法进行了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矛尾复鰕虎鱼为分批产卵类型,卵子呈卵圆型,卵径0.726mm±0.291mm;矛尾复鰕虎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33 609±14 022粒,单位净体重生殖力为439.92±139.50粒/g,单位体长生殖力为1 176.08±227.08粒/mm。矛尾复鰕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宽、体重、净重、性腺重及肥满度相关关系密切,而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密切;体长相对生殖力与除成熟系数以外的其他生物学指标相关关系一般,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密切;净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重、性腺重、肥满度关系密切,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Temminc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矛尾复鰕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坶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嘏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莉  车升亮 《水产养殖》2012,33(11):7-11
矛尾复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是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温度和盐度的能力较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迅速.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连云港市沿海的分布尤广.矛尾复虾虎鱼在连云港本地俗称"沙光鱼",自古以来连云港当地人就有食用沙光鱼的习惯,连云港民间有"十月沙光赛羊汤"之说.《海州民俗志》、《连云一瞥》、《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海州乡谭》、《连云港特色文化》、《江苏水产志》等书籍都有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及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以及2014年2月、4月、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获取的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优势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矛尾虾虎鱼主要集中分布于37.80°N–38.20°N,119.00°E–119.40°E的水域。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月变化明显,8月最大为862 g/h,其次6月资源丰度为521 g/h,5月最小。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对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黄河口及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分布的底层水温适宜范围为17~22℃,底层盐度适宜范围为18~27。水温、盐度在河口区变化范围较大,矛尾虾虎鱼能较好地适应河口区底层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成为河口定居性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12—2016年每年8月渤海鱼类资源量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进行了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根据组间差异种和组内相似种年际贡献率,筛选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结果显示:(1)在29.93%~35.69%的相似性水平上,2012—2016年各年度渤海鱼类群落分组情况良好,相应MDS系数都小于0.2。(2)2012—2016年渤海鱼类组间种类组成差异都极显著(P=0.001),贡献组间80%累积差异性,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4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3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黄鲫(Setipinna taty);组间差异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黄鲫。(3)贡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组内相似性80%累积贡献率,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2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内相似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有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4)依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中各鱼种累积贡献率和单贡献率的大小和出现频率,推断鳀是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首要关键种,其次为黄鲫,然后是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这4种鱼的站位平均资源量对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站位平均资源量的比例及相关性和回归性,以及年度的优势度指数也证实上述关键种观点。综上所述,渤海鱼类群落结构首要关键种为鳀,其次为黄鲫,渤海鱼类关键种的研究可为渤海捕捞产业的调整和渔业资源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连云港地方名,沙光鱼,隶属虾虎鱼亚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矛尾复虾虎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沿岸浅水区,尤以海洲湾地区最富盛名。因其善吞食小虾、小蟹及沙蚕类动物而生长迅速,其肉质白嫩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煲汤和红烧的上  相似文献   

12.
对虾WSSV病是亚洲对虾养殖业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研究采用Kimura引物 ,用PCR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的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进行了WSSV的检测 ,同时也检测了对虾发病时养殖池中多见的野生厚蟹 (Helicesp .)和矛尾刺虎鱼 (Acanthogobiushasta)。检测结果表明 :分别在检测的 5尾亲虾中的 1尾 ,6尾仔虾中的 1尾 ,5尾稚虾中的 3尾及所检测的 5尾病虾和 2只厚蟹中获得到 982bp的PCR扩增产物 ,说明为WSSV感染阳性。在检测的 2尾矛尾刺虎鱼中均未获得PCR扩增产物 ,说明为WSSV感染阴性。在亲虾、虾苗以及虾池内的野生厚蟹中检测到WSSV感染的阳性结果表明 :WSSV感染的亲虾有可能是病毒的储主 ,WSSV感染的野生厚蟹有可能是病毒中间宿主或病毒的携带者 ,它们在对虾WSSV病的感染、传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春、夏季仔稚鱼种类组成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象山港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用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仔稚鱼,同时采集温度、盐度和浮游动物等数据。调查期间采集仔稚鱼180 254 ind共45种,隶属25科39属,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鮻(Chelon haematocheilus)、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普氏缰鰕虎鱼(Amoya pflaumi)、拟矛尾鰕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等。仔稚鱼密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Ⅲ航次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587.9 ind·100 m-3),第Ⅷ航次最低(8.2 ind·100m-3)。前弯曲期仔鱼最多,占63.6%,弯曲期仔鱼占26.4%。基于层级聚类(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Ward法聚类)分析表明,可将10航次仔稚鱼分为4个类型,各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类型1(Ⅰ和Ⅱ航次)主要为矛尾鰕虎鱼和斑尾刺鰕虎鱼,类型2(Ⅲ~Ⅵ航次)为斑鰶、鮻、矛尾鰕虎鱼和黑棘鲷,类型3(Ⅶ和Ⅷ航次)为斑鰶、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拟矛尾鰕虎鱼,类型4(Ⅸ和Ⅹ航次)为普氏缰鰕虎鱼、拟矛尾鰕虎鱼、美肩鳃鳚(Omobranchus elegans)。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仔稚鱼分布与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浮游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与盐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2种虾虎鱼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矛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2种虾虎鱼Cytb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141bp,通过序列比对,检测到266个变异位点,序列中碱基转换频率高于颠换,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结合GenBank中的虾虎鱼科其他物种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分析遗传距离表明,10种虾虎鱼科鱼类的遗传差异在0.118~0.330之间,大头新虾虎鱼(Neogobius kessleri)与同属的裸喉新虾虎鱼(N.gymnotrachelus)遗传距离最小,为0.118;大头新虾虎鱼和矛尾刺虾虎鱼遗传距离最大,为0.330。以Cyt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分析表明,10种虾虎鱼分为3个主要类群,红狼牙虾虎鱼和矛尾刺虾虎鱼聚为1支,且与其余8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0.39~1.45)、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0.43~0.75),方差分析表明,3种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ONSIM)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小黄鱼、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斑、黄、梭鱼、印度鲬、蓝点马鲛、横带高鳍虾虎鱼、焦氏舌鳎是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BVSTEP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可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重金属Fe~(2+)对斑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 8.0的环境下,进行了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Fe~(2+)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5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5.2 h;在各种组织器官中,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鳃组织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从而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对照现有资料,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和鳗虾鱼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共确认有2个亚科、6个属、8个种,占全国128种的6.25%,其中纹缟虾虎鱼、矛尾虾虎鱼和阿匍虾虎鱼为本地区新记录的种,列出了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分类鉴定检索表。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荧光标记对小规格中国对虾的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荧光染料的保持情况,探讨VIE标记1 cm中国对虾的可行性,采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体长为(1.14±0.06) cm的中国对虾2 856尾,暂养1 d后,将其中的2 321尾标记虾与6万尾同批非标记中国对虾混养于同一池塘进行了养殖试验。经112 d的饲养,结果发现,VIE标记对虾与非标记对虾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活率低2.7 %;VIE标记保持情况良好,虽然标记点不如制作时集中,且位置有所变化,但无论是肉眼直接观测还是用紫外光源观测都能清晰可见。通过斑尾复虾虎鱼对标记虾的捕食试验,发现标记虾不会因身体上的VIE标记而增加被斑尾复虾虎鱼捕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9.
程文  纪毓鹏  薛莹  张崇良  徐浩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2022,46(12):2357-2365
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参数估计的准确与否影响进一步的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不同采样设计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估计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4年在黄河口水域调查获得的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体长、体重数据,采用计算机模拟重抽样方法,选取相对估计误差和相对偏差两个指标,比较了不同采样设计对估计矛尾虾虎鱼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样本量可有效提高其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的估计精度。不同季节数据对参数估计精度具有不同影响,应用多季节调查采样数据估计参数精度往往优于单季节采样。夏季数据对矛尾虾虎鱼体长-体重关系参数估计尤为重要。方案9(夏-冬季方案)在样本量达到540尾时,相对估计误差REE为2.08%,相对偏差RB的绝对值为0.71%,在相同样本量下该设计方案表现最好。在估计黄河口矛尾虾虎鱼等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参数时,应保证获得一定样本量的对参数估计具有较大影响的季节的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关键种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条件下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群落关键种如下:1959年为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黄(Lophius litulon),1982年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1993年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鳀和蓝点马鲛,2003年为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鳀和黄,2015年为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由经济价值较高的花鲈、小黄鱼和蓝点马鲛等演变为细纹狮子鱼、鳀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同时,关键种的栖息环境也由中上层与底层生境(蓝点马鲛、花鲈、鳀等)演变为底层单一生境(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关键种的这种更替导致食物网拓扑结构向简单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鱼类群落结构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