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5年度(1994年12月~1995年11月)全国农业气象条件概述娄秀荣,王春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5年度,全国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赣、湘、辽、吉、陕、甘等部分地区旱涝灾害较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损失;其它大部地区农...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大部分农牧区≥1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热量充足;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无严重春旱发生;西北大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农区日照偏多。全国大部地区春播进展顺利,作物苗期长势较好;冬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无大范围干热风和连阴雨灾害,籽粒充实度较高。春季,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霜冻及大风天气,农业生产稍受影响;南方多次出现阴雨过程,部分地区水稻生殖生长和油菜结荚鼓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温暖多雨天气诱发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夏季(6~8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娄秀荣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夏季,南方大部地区农业气象条件优于北方。北方各地持续高温少雨,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部分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干旱,夏播和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4.
1998年东北大部地区作物生长季(4~9月)农业气象条件较好,雨水充沛,气温偏高,水热匹配较为协调,仅日照略嫌不足,各种作物长势较好,获得了增产丰收。主要灾害是黑龙江、吉林两省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少见的大洪水,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农业生产遭...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度冬季(2008年12月-2009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光照基本适宜,利于大部地区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和生长发育。北方部分冬麦区发生农业干旱,但冬小麦越冬基本未受到影响,仅黄淮西部部分未冬灌的冬小麦受到一定不利影响;2月份几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冬麦区的旱情,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苗情转化升级和返青生长十分有利。2月中旬后期-3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致使部分地区油菜等作物生长发育迟缓,长势偏弱。冬季中前期,寒潮天气和阶段性低温影响,对部分地区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但总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虽然冷暖多变,但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霜冻害,热量条件基本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春播的需求.西北大部、黄淮大部降水适宜,春旱偏轻.京、津、冀持续少雨,春旱严重,对冬小麦后期产量形成及春播不利.东北部分地区春季后期出现程度不同的春旱,对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南方大部春季升温较稳,水稻播种、育秧顺利.江南和华南季内多连阴雨天气,光照严重不足,对越冬作物后期生长、收获及早稻育壮秧有不利影响.西南、江淮降水较为适宜,日照略欠,农业气象条件利弊参半.5月份,我国多局地冰雹、大风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总的来看,春季农业气象条件北方优于南方.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2009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年初,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发生30年一遇,部分地区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8月上旬,强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浙江沿海地区;8月下旬,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遭遇雷雨风雹天气;7-8月,东北、内蒙古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严重高温伏旱。  相似文献   

8.
2016年秋季(9-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4℃,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64.4mm,比常年同期偏多37%,为1951年以来最多.东北地区初霜冻偏晚,南方晚稻区未出现大范围寒露风天气,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与收晒.北方冬麦区和南方油菜产区大部墒情较好,秋种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仅江淮、江汉等地10月下旬阴雨天气较多,导致部分地区播种延迟.秋播后大部地区水热适宜,冬小麦和油菜长势良好.但江南和华南沿海频遭台风袭击,造成部分地区农业损失较大.秋季后期中东部地区日照偏少,对设施农业有一定影响.新疆和东北局地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遭受雪灾.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3.6℃,比常年同期偏高0.9℃;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等地降水偏少30%以上,全国农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日照充足.3月上旬-4月中旬东北地区遭遇罕见低温多雨雪天气,低温和春涝叠加使东北农区春耕和春播延迟.南方地区暴雨频发,多省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农田渍涝灾害严重,对农业影响重于去年同期.西北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2 ~4℃,春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北方冬麦区大部光热充足,区域性强降水显著改善土壤墒情,部分地区旱情解除,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和春播作物生长发育.西南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30% ~ 50%,大部地区墒情得到改善,对春播作物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度全国农业气象条件概述(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宋迎波娄秀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6年度全国大部地区农业气象条件较好。虽然夏季暴雨洪涝影响范围较广,但仅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损失较大。北方春、夏干旱范围较大,但...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夏季(6-8月)全国农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呈南多北少态势。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初夏,北方夏收区多晴少雨,夏收进展顺利,夏播区大部墒情较好,降水较为及时,夏收夏种进度接近常年同期。7-8月全国大部地区光热充足,利于玉米、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夏季全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夏伏旱,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程度偏轻,仅辽宁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阶段性干旱较重,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南部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扬花授粉和灌浆。  相似文献   

12.
宋迎波  沙奕卓 《中国农业气象》1995,16(4):56-56,F003
全国大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偏高,除2月上旬苏、皖部分地区小麦、油菜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外,其它大部地区基本无冻害发生,冬小麦安全越冬,并提前返青,返青期较常年偏早7~10d。但1~2月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陕南、豫西、皖北等地出现旱象。南方农区季内大部时段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雪)天气,土壤湿度过大,日照业重不足,不利于小麦、油菜健壮生长。同时,华南地区冬不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偏低,对早稻播种育秧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大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显著偏高,出现了自1986年12月以来的第13个暖冬,大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不少地区平均气温达建国以来最高值,总降水量达最小值。北方冬旱范围大,部分冬麦区秋冬连旱较重,冬小麦安全越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持续偏暖,冬小麦返青期提早,增加了对水分的需求,部分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和旱地小麦干枯死苗。南方各地由于气温偏高,冬小麦、油菜等冬作物长势过旺,抗逆性能减弱。1、2月部分地区冬作物遭受冻害;川、滇、鄂、皖等有病虫害发生;鄂西北、皖北和川、滇、粤等部分地区旱情发…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度冬季(2012年12月-2013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总体偏低,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特点;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区域分布不均.北方大部地区降雪日数偏多,新疆、东北地区、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积雪较厚,发生较为严重的雪灾和白灾;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充分,安全越冬.中东部大部地区多阶段性雾霾天气,日照偏少,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南方初冬多降水,库塘蓄水增加,后冬光热资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和春播春种;但季内降温、降雪和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油菜、蔬菜、果树及经济作物遭受寒(冻)害,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发生雪灾.云南中北部、四川南部连续4a出现冬旱,部分地区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数据,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分析了2016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主要生长季内,产区大部≥10℃积温偏多100~300℃·d,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与常年持平或偏多,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农区大部夏季光照充足,利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及棉花开花结铃;全国农区总体光温水匹配较好,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干旱等灾害影响偏轻,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洪涝高温、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渍涝害、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夏伏旱等灾害影响作物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夏季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夏季(6-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1~2℃,光照正常或略偏多,南方大部降水正常,北方大部降水明显偏多;夏季主要农区光温水条件匹配良好,大部时段农田墒情适宜.不同地区发生了台风、病虫害和阶段低温等灾害,但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部地区秋收作物旺盛生长和产量形成.东北地区和华南沿海等地暴雨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伏旱,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为充沛。大部分时段光、温、水配合较为协调,农作物生长发育正常。北方部分地区春旱一度持续发展,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适宜。入春后,华南早稻产区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江南稻区日照长时期不足,播种育秧条件较差。川滇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出现明显旱情。另外,南方局部地区暴雨成灾,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夏季(6-8月)全国农业气候条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东北大部出现两段持续时间长、程度重的低温冷害,部分地区发生历史少见的晚霜冻害,作物遭受延迟型及障碍型冷害的威胁,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华北大部季前期降水稀少,持续时间长,冀、鲁、豫及苏皖北部旱情严重;后期因雨带北移,各地普降喜雨,旱情逐步缓解,利于作物恢复正常生长.南方农区季前期普遍受低温、连阴雨天气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浙、闽、赣等省有洪涝灾害发生;季后期转为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利于早稻等作物的收获,但江汉平原、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随即出现伏旱,其中鄂、湘、桂等省旱情较重,对晚稻、棉花等作物生长不利.季内共有6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在华南沿海登陆,较常年同期偏多约2个,给沿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度全国主要农区降水基本适宜,热量充足,干旱、台风等灾害影响程度轻。但暴雨、洪涝范围广,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综合看来,全国农业气候条件为一般年景。北方麦区冬季大部时段气温偏高,冬小麦安全越冬;冬末春初回暖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港地区是华北平原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同时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区地表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农作物需水主要依赖降雨和开采地下水资源。分析了该区现行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了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时空需求,并基于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普遍存在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尤以黑龙港北半部地区最为突出,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匹配程度很差,作物需水量大,水资源供给不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研发多源水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建立分时空供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