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人造板生产企业中,每天有大量的木粉产生。质轻、细碎、属干燥物料的木粉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无处倾倒,无处存放,难以利用,以致很多厂家木粉堆积成灾,厂区粉尘弥漫,职工的工作环境恶劣。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5万m3/a、2万m3/a、3万m3/a、5万m3/a时,木?..  相似文献   

2.
在人造板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粉,其产生量约为人造板重量的10%-15%,年产5万m3的中密度板厂平均年产木粉6 720t。这些木粉因质轻、粒微,易在空气中漂浮而造成大气污染,特别是它特有的易燃易爆性质,已成为企业的安全隐患,木粉的处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8000~20000nm之间亚纳米木粉切削粉碎设备的设计,分别采用了机械冲击式粉碎原理、漂移动力学分选机理,以及木粉静电吸附作用来制取亚纳米木粉。本研究提出了切削粉碎加工亚纳米木粉的工艺原理,分析了亚纳米木粉切削粉碎动力学,设计了加工刀具组合结构,以及与木粉静电吸附相结合作用的刮板结构。  相似文献   

4.
栾庆庚 《林产工业》2002,29(6):38-40
在人造板生产过程中,砂光机砂削过程产生大量的木粉尘,称砂光粉尘(以下简称木粉)。木粉因质轻粒微,风吹扬散,在空气中飘浮时间长,极易造成大气污染。车间中木粉浓度超标,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影响产品质量,职工易患职业病。特别是它特有的易燃易爆性质,已成为企业的安全隐患,我国人造板企业曾发生多起伤亡事故。在一定规模的人造板生产企业中,木粉的产生量很大,堆置存放,占用大量空间并污染环  相似文献   

5.
汽车用木粉/聚丙烯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气味检测、红外光谱和热失重法,分析出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原因在于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应用碱处理、预涂偶联剂、掺入吸附剂和增容剂等方法对木粉进行预处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木粉压制的WPC,其气味等级可达到上海某汽车制造企业PV 3900标准3.0级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落叶松木粉粒径与长宽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和其二阶导数,揭示木粉长宽比随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的根本原因,获得最大长宽比对应的粒径,为建立长宽比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获得木粉的显微图像,测算获得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以及木粉粒径的大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单木粉颗粒的矩形度、长宽比:将原始木粉显微图像由 RGB颜色空间转到Lab颜色空间,提取其b分量;对b分量图像用3×3模板进行中值滤波;用K-means算法将去噪后图像聚类为2类,得木粉的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用5×5的结构元素进行先开启后闭合的数学形态学运算;用八连通区域法标记图像中的单木粉颗粒;对标记后图像用目标区域像素点个数统计法计算获得单木粉颗粒的几何面积,用主轴法获得单木粉颗粒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宽、面积;计算获得单木粉颗粒的长宽比、矩形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木粉粒径与长宽比进行数据拟合,通过分析评判多项式、高斯和傅里叶3种拟合函数后选用高斯方程表达得木粉粒径与木粉长宽比的数学模型,再根据其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得其二阶导数,结合模型的二阶导数和测算得的木粉管胞数据对高斯模型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矩形度不随木粉粒径的减小而变化,均值在0.6~0.8之间。长宽比随粒径减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木粉粒径在1100~576μm 时,长宽比数值从接近于1开始逐渐增大;木粉粒径为576μm时(与本文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长度563.82μm接近),长宽比达到最大数值4.6;木粉粒径在576~30μm时,长宽比逐渐减小;而粒径小于50μm 时(与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宽度46.498μm接近),长宽比数值再次趋近于1。【结论】长宽比的变化与管胞破裂密切相关:木粉粒径大于管胞长度时,木粉主要通过纵向断裂使粒径减小;粒径与管胞长度接近时,长宽比较大;粒径小于等于管胞宽度范围内,木粉主要是横向断裂,而长宽比基本不再发生变化且趋近于1。长宽比和冲击强度随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长宽比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本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谈工业木粉生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木粉是以木质材料为原料,经加工获得的粉状物。它是塑料工业和电气绝缘材料的填充剂。发展木粉生产,既可以充分利用木材生产剩余物,又可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一举多得。现就木粉生产的有关问题作如下陈述。1木粉的主要技术参数11粒度不同用途的木粉粒度是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木粉种类、粒径分布、粉尘浓度和点火延时对木粉爆炸强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和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种类、粒径分布、粉尘浓度和点火延时对木粉最大爆炸压力存在高度显著性影响,木粉粒径分布对木粉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程度最大;粒径分布和点火延时对木粉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存在高度显著性影响,点火延时对木粉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于木粉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而言,仅点火延时存在高度显著性影响。此外,4种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木粉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零星的木粉燃爆理论计算模型中,均没有考虑木粉的吸热效应,导致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实际上,在木粉燃爆的放热反应中,除气体吸热外,木粉也会参与吸热。基于已有的木粉爆炸试验数据和木粉爆炸最大压力模型,充分考虑木粉吸热对燃爆压力的影响,构建了改进的木粉爆炸最大压力模型,并对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木粉质量和不同木粉粒径情况下,改进的模型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更吻合,最小误差仅为1%。与已有的理论模型拟合结果相比,最大爆炸压力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吻合度平均提升了13%。理论计算也表明,在木粉爆炸过程中,木粉吸热与气体吸热的比值最高达0.24。因此,在木粉爆炸过程中,木粉吸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构建的改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木粉爆炸最大压力,研究结果对木粉燃爆防控及相关技术研发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国外纳米木粉理论研究现状和木材纳米木粉描述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纳米木粉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我国纳米木粉研究的发展方向、纳米木粉研究的预期目标和纳米木粉加工技术在木材工业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新的纳米木粉加工方法,为我国纳米木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