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6,(3):419-422
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建育种攻关协作组,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引进高水平人才等促进协同创新的做法和成效,归纳总结出4种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适应不同时期科技需求的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核心与关键。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重点阐述了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科技提出的新需求,以及在科研组织方式上采取的创新思路、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支持力度、组建卓越创新团队、强化质量效用导向、整合全省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攻关等促进科研组织方式创新的对策,以期为全国其他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黑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述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建设公共科研平台、建立协同创新制度和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推进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一园两基地"建设模式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分工与合作机制,以及科研创新基地与产业示范基地所构成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和资源组合模式,提出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商业化运作和以制度设计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科研管理模式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飞速发展的科技需求与科研管理模式的不平衡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的主要矛盾,为了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急需探索新的、高效科研管理模式。文章概述了科研管理模式,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在管理理念、协同创新、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精准服务的管理队伍、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构建"物联网+X"的创新模式等促进"服务、高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高效科研管理模式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组成攻关协作组,针对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普遍存在"苗小质弱与大田早生快发不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不协调、前中后期生育不协调",导致产量、品质不高不稳与多熟季节矛盾加剧的突出难题,潜心研究十余年,研发项目"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重要创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江苏省产业技术体系不完整、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不够和成果支撑产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抓手,设置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整合省内优势农业科研力量,协同创新打造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的设置背景与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从打造高效创新团队、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构建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有益实践,从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遴选精干人才、加强平台建设等推进安徽省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节本增效、协同创新、全面自主运维的信息化需求,科研管理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联合,采用Java、 Hibernate框架、 Ajax等技术自主研发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数据信息化管理、科研流程信息化、数据安全共享、全面自主运维的目标,提升省级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是农业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区域联盟,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发起,联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共同组建。目标定位:整合东北农业科技资源,搭建区域科技创新与交流平台,凝聚优势力量,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形成"集团军式"的研发模式,解决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休闲农业学科建设是推动休闲农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原动力.文章在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休闲农业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学科建设的现状、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科多元协同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的休闲农业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科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进"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协同创新研究、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五大计划"和持续加强宏观战略研究等举措,探讨了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绩效考核、创新组织机制等科研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项目组作为省级农科院最为基础的研究单元,是我国实施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31个项目组为调研样本,指出了项目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项目组的设置结构、实行分类管理、突出绩效考核引导作用等有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项目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文化创新建设理论模型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实际,研究并提出了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型。并从理念构建与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与条件改善、资源配置与制度建立等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探索历程,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创新与科技创新等3个方面论述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科研院所的立院之本.文章通过简要分析新时期学科调整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协同创新、强化条件建设、培育一流学科团队等促进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丹东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的现状,结合其开展协同创新工作的实践,归纳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缺乏科研项目支撑、协同创新空乏化、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缺乏政策支持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利用创新联盟平台增强交流聚合力、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强化区域联合、增强服务能力等促进...  相似文献   

17.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基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农业公益性和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对于农业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增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成果显示向创新要素转变、从建设硬件向建设软件转变、从关注条件建设向关注人才建设转变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在农作物育种、丰产高效技术集成、资源环境研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应重点抓好搭建和完善六个创新与服务平台,深化开展六大领域科技创新,集成创新六大技术体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统筹推进,坚持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模式、新机制协调推进,坚持良种、良法、良壤、良水、良制、良机配套发展,努力推动四川省农科院“十二五”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农业合作创新的影响机理,产业集聚降低了技术交易成本,从而推进农业合作创新。结合农业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合作创新的三种模式:农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和农业技术转化模式。合作创新应健全产业集聚区内的制度规范,促进各创新主体合理分工与合作;完善技术转让机制,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