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省燕麦育种现状及资源特点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山西省燕麦的生产现状、燕麦育种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现阶段燕麦育种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对收集、保存的燕麦资源进行分析,总结出山西省燕麦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为充分利用燕麦资源进行品种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燕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麦属于医食两用作物,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燕麦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局限于常规育种方法,遗传研究进展缓慢,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从燕麦的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品种选育、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燕麦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9,(4):690-694
燕麦β-葡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效,对β-葡聚糖开展研究可促进燕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结构、国内外不同燕麦资源β-葡聚糖含量差异,对比分析了检测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不同方法,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燕麦β-葡聚糖对加快燕麦品质育种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燕麦野生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野生燕麦与小麦、小麦近缘属以及栽培燕麦杂交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但对野生燕麦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工作尚未系统展开。回顾了我国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工作,指出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分子技术创造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种质资源,为今后野生燕麦在燕麦乃至其他作物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从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评价、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燕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我国目前燕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燕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燕麦抗性资源,2011-2012年在2个试验点采用孕穗期接种混合菌种的方法,对100份燕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园粒莜麦等5份皮燕麦和二秋莜麦等13份裸燕麦,至少在1个试验点表现免疫、抗病或慢病,品燕1号皮燕麦和64燕麦等10份裸燕麦,至少在1个试验点表现中度抗病或严重度为40%~60%的中度感病,上述资源大多在温度较低的试验点1更抗病,推测与大多数燕麦抗秆锈病基因表现低温抗病性有关;其余资源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这5份皮燕麦和13份裸燕麦可作为抗秆锈病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燕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燕麦育种面临的"育种技术单一、方法陈旧、周期长、优良品种少"问题,围绕燕麦育种核心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引进与利用国外燕麦资源。在引进300份加拿大种质资源基础上,培育了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9 000多份;另一方面,创新我国燕麦育种方法,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我国独有的显性和隐性核不育资源,解决燕麦四六倍体杂交不育难题,攻克裸燕麦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屏障,创新带芒标记性状集成优选等4项关键技术,破解了燕麦杂交聚合慢、异源优质基因库缺乏、优良基因整合效率不高、抗病优质基因狭窄和优良标记性状难辩别等难题。目前我国燕麦荞麦研究团队成员育成省级以上审(认)定裸燕麦新品种48个、皮燕麦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新品种6个,由过去单一的高产类型,发展形成了满足我国复杂种植生态环境对燕麦品种多元化和加工品种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燕麦成分的研究方法,对燕麦不同栽培种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技术以及Folin-ciocalteu法研究不同燕麦的样品。[结果]确定从燕麦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样品中游离型和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成分在燕麦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燕麦中抗氧化成分的组成及存在形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不同样品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并测定不同样品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论]该研究为燕麦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黑龙江省适宜种植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以来源9个产地的64份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燕麦籽粒的11个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PCA得分制图,对燕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锌、铜、钙、β-葡聚糖、粗淀粉和黄酮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燕麦籽粒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据此综合评价确定在研究的64份燕麦品种中营养品质较好的皮燕麦品种为加拿大引进的XY-2019-1和Canada黑,美国引进的V.S.2832,及河北省的张燕8号和张燕7号,甘肃省的定燕2号,黑龙江省的农家燕麦;营养品质较好的裸燕麦品种为美国引进的74-N-28,河北省的坝莜1号,山西省的Yy11-18;不同来源地燕麦籽粒营养品质优劣顺序为黑龙江、甘肃、澳大利亚、山西、美国、河北、内蒙古、吉林、加拿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地区燕麦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及特异种质资源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技》2011,(8):78-78
张家口市农科院燕麦研究所是河北省高寒区域唯一具有地方特色,集燕麦科研、推广、开发为一体的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燕麦重点研究单位之一,前身为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莜麦研究室,始建于1950年。本所依据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需要主要从事燕麦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Starch is the major carbohydrate in oat(Avena sativa L.) and starch formation requires the coordinated actions of several synthesis enzymes. In this study, the granul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at starch,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s of starch synthesis gen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oat endosper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we observed that the unique compound granules were developed in oat endosperms at 10 days post anthesis(DPA) and then fragmented into irregular or polygonal simple granules from 12 DPA until seed maturity. The amylose content, branch chain length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13–24),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percentage of retrogradation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the endosperm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short chains(DP=6–12)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4 classes of 13 starch synthesis genes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ree expression patter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e classes as well as among varied isoforms, in which the first group of starch synthesis genes may play a key role on the initiation of starch synthesis in oat endosperms.  相似文献   

12.
土壤施硒对燕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含硒量的硒肥进行燕麦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施入量对硒在燕麦中的分布、燕麦产量、燕麦品质及硒在燕麦中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施硒可以明显提高灌浆期和成熟期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含量。2)土壤中施加硒10~8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增加。在施硒量为4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3cm和7.51kg。而后随着土壤中施加硒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下降。3)灌浆期施硒量为10~80mg/kg时,茎和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高,而粗纤维的含量较对照降低。施硒量超过80mg/kg时,燕麦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未有显著变化,成熟期时,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于茎中含量,变化趋势和灌浆期相同。4)富硒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形态分布为碱溶态盐溶态Tris-HCL态水溶态酸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燕麦、小麦、荞麦和红薯4种原料中淀粉(总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抗性和非抗性淀粉)含量及其在生长猪回肠末端和全消化道(粪)的消化率,为丰富能量饲料数据库、合理利用能量饲料原料以及人类自身对膳食的选择提供参考.实验选择体重为25±2.7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阉公猪16头,实施"T"型瘘管手术,随机分为4个处理(燕麦、小麦、荞麦和红薯),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燕麦、小麦、荞麦和红薯单一日粮.结果显示,在回肠末端和全消化道内,各日粮总淀粉的消化率分别是:燕麦组:98.86%和99.95%;小麦组:99.48%和99.92%;荞麦组:99.37%和99.97%;红薯组:81.60%和99.51%.三组麦类淀粉在回肠和全消化道中的消化率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红薯组(p<0.05).结果表明,麦类饲粮在生长猪体内的消化率及其葡萄糖供给效率高,是较红薯更好的能量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新疆引进3个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燕麦新品种,为燕麦在新疆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引进裸燕麦品种为试材,2007~2008年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县同时鉴定,测定其籽粒、干草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品质等。【结果】花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17.6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6.3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837.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4.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坝莜3号籽粒产量为213.2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777.5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增产不显著;白燕2号籽粒产量为198.22 kg/667 m2,增产不显著,干草产量为640.6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12.26%,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白燕2号、花晚6号、坝莜3号均可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种植。白燕2号为早熟、优质的裸燕麦品种。花晚6号为中熟、高产、粮草兼用型裸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中熟裸燕麦品种,可作为新疆裸燕麦的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防雨池栽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两种栽培类型燕麦白燕7号皮燕麦(AvenasativaL.)和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AvenanudaL.)籽粒植酸、总磷、蛋白质、钙、镁、钾、锌、铁、铜、锰含量变化特征。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内农大莜一号裸燕麦籽粒总磷和铜含量呈线性变化,籽粒产量、植酸、钙、镁、钾、锌、锰含量变化呈二次函数;白燕7号皮燕麦籽粒(去壳)锌和铁含量呈线性变化,植酸、总磷、粗蛋白、钙、镁含量呈二次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控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苗期茎叶处理除草剂中,皮燕麦和裸燕麦田用药后3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以40%二甲.辛酰溴最高,分别为97.5%、99.0%和90.5%、98.0%;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以仲丁灵效果最佳;麦草畏对燕麦有轻微药害.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除草剂效应不同,皮燕麦、裸燕麦对除草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裸燕麦在相同除草剂处理下产量增幅小于皮燕麦;除草剂的防效是影响燕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小穗数、穗粒数、株高、穗长、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转饲”和种植业结构调改的背景下,研究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3种栽培牧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牧草生产潜力和制定牧草高产高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以“苜蓿产量 施肥”、“黑麦草产量 施肥”、“燕麦草产量 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176篇,其中关于中国苜蓿的文章101篇、黑麦草的文章51篇和燕麦的文章24篇。总结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阐明影响牧草产量差的因素及消减途径。【结果】当前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氮磷肥的施用、播种和灌溉可以显著地影响牧草产量,苜蓿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2 kg·hm-2,磷肥(P2O5)141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20 kg·hm-2,最佳灌水量约为5 737 m3·hm-2;黑麦草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85 kg·hm-2,磷肥(P2O5)46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30 kg·hm-2;燕麦草的产量最佳施氮量尚没有明确的结果,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其产量最佳施磷(P2O5)量约为128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180 kg·hm-2。【结论】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增产潜力分别为17、10和13 t·hm-2。合理的施肥、播种和灌溉可以缩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相似文献   

18.
燕麦油的提取及精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燕麦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燕麦麸皮中的燕麦油,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脱胶、脱酸和脱色对燕麦粗油进行精制。[结果]3个因素对燕麦油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脱胶燕麦油得率约为91%,脱酸燕麦油得率约为80%,脱色后精制燕麦油得率约为64%。燕麦油在精制前后酸价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碘价和皂化值基本不变,密度、比重、黏度和折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石油醚从燕麦麸皮中提取燕麦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9.
基于SIMETAW模型的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北和东北地区燕麦需水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对1960-2014年早播燕麦(4-7月)和晚播燕麦(5-8月)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降水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晚播燕麦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小于早播燕麦,有效降水量大于早播燕麦,导致缺水量较小。早播和晚播燕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同,而有效降水量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点。各站点燕麦水分盈亏指数均小于0,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生育期降水量均不能满足燕麦的需水要求。燕麦生长阶段需水情况与降水耦合度不匹配,造成水资源浪费,其中晚播燕麦全生育期降水耦合度较高,对降水的利用程度大于早播燕麦,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条件下,适时推迟燕麦播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而减少灌溉用水。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燕麦的合理用水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