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科学运筹肥水,搞好麦田的分类管理对一类苗麦田,管理要以控为主,保苗稳健生长,大力推广"前氮后移"技术。肥水管理要适当推迟,第一次施肥、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亩施尿素15kg,以控制徒长,防止倒伏,促穗大粒多。旺长麦田以控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再浇水,可在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肥水管理。对二类苗麦田,管理促控结合,如土壤肥力较高,肥水适当推迟,可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5kg;如土壤肥水较差或一般的地块,可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kg,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对三类苗麦  相似文献   

2.
<正>1.三类麦田强化返青期肥水管理。三类麦田667m2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cm地温稳定于3℃时开始,春季追肥要施用氮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剩余的50%氮肥待拔节孕穗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拔节—孕穗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肥水需求迫切,反应敏感,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因地制宜科学运用肥水1.1拔节孕穗肥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结合土壤墒情和苗情长势适时浇好拔节孕穗水。春季没有浇水追肥的高产麦田,要在拔节孕穗期浇水施肥,每亩施尿素5~10kg,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小麦孕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缺水  相似文献   

4.
<正>1浇水施肥1.1没有浇春一水的麦田,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可以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浇水,亩追施尿素15 kg左右,促进小麦尽快两极分化。1.2补施孕穗肥,浇好孕穗水。三类麦田在孕穗期及时进行二次肥水管理,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对于底肥用量不足和第一次追肥量较少的麦田应在孕穗期补施氮肥。在小麦孕穗到扬花期间进行追肥,随水亩追施尿素5 kg左右。孕穗水约在4月下旬进行,如  相似文献   

5.
一、因苗制宜,浇水施肥 (一)一类苗麦田管理技术此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化控药剂,缩短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目前,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春季麦田管理要遵循因苗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原则。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一)促控结合,肥水运筹。对水浇麦田,要因地制宜进行肥水调控。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用好拔节肥水促大蘖小麦拔节期生长旺盛,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适量的肥水供应可提高成穗、整齐度,增加亩穗数;可有效减少不孕小花,提高穗粒数;能够延缓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可促进中上部节间伸长,形成合理株形和大穗。1、春季墒情好、苗壮、尚未追肥浇水的麦田,应在拔节期前后浇第一水,并随浇水追施氮肥。拔节期肥水的时间,应掌握瘦地、弱苗宜早浇,肥地、壮苗宜晚浇的原则。追氮肥量要与底施氮肥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麦苗已起身,开始转入旺盛生长期,对肥水需求迫切,反应敏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确保夏粮的丰产丰收,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科学运筹肥水搞好各类麦田的田间管理1.1对一类苗麦田,提倡氮肥后移。肥水管理要适当推迟,可在4月上、中旬小麦拔节中期进行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2  相似文献   

9.
一、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 (一)三类麦田强化返青期肥水管理.三类麦田每667m2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2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cm地温稳定于3℃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孕穗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不利气象因素及病虫草害多发、频发的阶段。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落实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措施、稳壮控旺、促弱转壮,确保小麦稳健生长发育,是争取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实现小麦增产提质增效的关键。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麦苗已开始返青,进入春季生长发育时期,各乡镇(街道)要早组织、早动手、早落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一、科学追肥浇水麦苗返青期后,随着气温回升,  相似文献   

11.
一、因苗制宜,浇水施肥 (一)一类苗麦田管理技术 此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化控药剂。缩短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厂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增加开花后千物质积累,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的最关键时期,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对促进苗情转化,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至关重要。2018年孟州市小麦苗情参差不齐,弱小苗面积比例大,促弱转壮是2018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一、因地因苗制宜,搞好肥水管理2018年冬前雨水充足,墒情适宜。对播种早、播量大、群体较大的麦田可暂不浇水,视墒情东部平  相似文献   

13.
<正>1.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根、叶、蘖、茎、穗等器官全面生长,群体和个体发展迅速,植株生长量大,分蘖逐渐成穗,是形成产量的一个关键时期,对肥水需求量较大,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前期未浇水追肥的麦田,或返青期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千克。此外,高产田还要注意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4.
<正>豫西山区种植的冬小麦大多处于浅山丘陵区,春季苗情复杂,容易遭受春旱、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麦田生产管理上应突出做好"一促五防"等管理措施。一、促控结合对个体弱、群体小的麦苗要浅耕细锄,并结合中耕每667 m~2追施尿素5~7 kg,促使弱苗升级转化,以增加中小分蘖和促进新蘖快速生长,提高穗粒数和亩穗数,在拔节期最好每667 m~2追施尿素6 kg;对底肥不足脱肥发黄的麦田要及早追  相似文献   

15.
正麦田分类管理各不同一类麦田——强化拔节期管理。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首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可追尿素12~15千克。三是在拔节中期每亩追施尿素12~15千克,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二类麦田——强化起身期管理。春季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  相似文献   

16.
春季麦田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促进苗情及早转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及早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春季麦田要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对底肥不足、整地及播种质量较差、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麦田,应及早以足为主,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加复合肥10 kg。追肥后若遇到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促苗早发,促进苗情转化,巩固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追肥要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进行肥水管理。1、对生长正常、肥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应在拔节期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2、对于中等肥力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3、对于生长较差的三类麦苗,应在早春划锄的基础上,于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进行追肥,并喷施壮穗灵,以促进春生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从起身开始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形成小麦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浅山区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应进一步加强中后期管理,围绕营造合理群体、争取穗大粒多、增加粒重进行,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一、肥水施用小麦拔节期前后肥水是小麦一生中的关键肥水。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追肥量多少和追浇时间早晚应视苗情灵活掌握,此次肥水直接关系到穗数、粒数的多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从起身开始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形成小麦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中后期更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一切措施都必须围绕营造合理群体、争取穗大粒多、增加粒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一、控上促下群体适中和群体偏大的麦田,即生产上的一类麦田和旺长麦田,这类麦田茎数已达到或超过要求,无需春蘖成穗。起身期采取中耕培土措施,可控制春蘖滋生,减少养分消耗,促根系下扎;对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麦区小麦大部分处于越冬期,小麦苗情和墒情总体较好。部分田块因抢墒早播,出现旺长,个别地块旱象抬头,小麦条锈病见病早,菌源基数大。旱地麦管理要注意以下四点:耙耱保墒,顶凌追肥。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麦田,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亩施4-5公斤尿素,促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雨酌情追肥。镇压划锄,提墒增温。早春小麦返青前后镇压可提墒保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