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茧干燥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烘干蚕茧,以利贮藏,为丝绸工厂提供优质原料.根据蚕茧的特性及缫丝工艺要求,蚕茧干燥程度的标准即适干率应达85%以上,以鉴定蛹体为准.如果经过干燥处理的同批蚕茧过老、偏老、过嫩、偏嫩或适干不匀,都将会危及蚕茧内在质量如茧丝长、解舒、洁净成绩等,影响贮藏和缫丝,  相似文献   

2.
干茧处理是蚕茧收烘工作的最后环节,若处理不当,亦会对蚕茧质量造成损伤,使之前功尽弃.就其干茧茧丝纤维干脆和吸湿性强等特点,干茧处理要把握散、轻、防、选、分五字要邻.1.散.即散热.适干茧出炕后,不能立即空热箔,打热堆,装热包,必须进行散热处理.刚出炕的蚕茧,因茧层失水、丝素干脆,如空热箔,蚕茧受到振动丝素会脆裂,必须导致缫丝时落绪多而降低解舒.如立即打热堆、装热包,又会使丝胶发生变性.蚕茧在烘  相似文献   

3.
<正> 糟渣类物料如酒糟、醋糟、酱糟、豆渣、果渣、粉渣等,其综合利用应以饲料化处理为主。而在处理操作中,由于糟渣类物料的如下特点,使干燥作业成为难点之一。 1.糟渣含水率通常高达60%~80%,因此干燥装置必须具备高效率的脱水能力。 2.糟渣物料如酒糟,其中稻壳与粮渣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干燥过程中,要防止  相似文献   

4.
李龙友 《中国蚕业》2002,23(3):28-30
蚕茧的茧层是缫丝工业的重要原料.干燥蚕茧的目的除普通物料干燥都具有除去水分,以利贮存保管的共性外,还要求在烘干过程中既要除去茧层、蛹体的自由水分,又要保留茧层一定的平衡水分,保护茧层的良好解舒,使丝胶适当变性,合理地增加煮茧抵抗力,符合缫丝要求.因此,蚕茧干燥工艺要求干燥过程温度由高到低;湿度由小到大,后阶段适当保湿;风速由大至小变化.国内现有蚕茧干燥设备大多采用73型灶或热风灶,烘茧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05,33(1):60-60
本公司是专业研制桑蚕茧等特殊物料干燥装置的企业,研制开发出系列新型多层振动流化床烘茧机投放国内、国外市场,该干燥技术填补物料干燥技术领域空白。  相似文献   

6.
浅谈原蚕区提高蚕种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是生产资料,属有生命的特殊商品,也是蚕茧丰收的基础。蚕种生产计划性强,少则缺种,致使蚕茧减少;多了则浪费桑叶,过期作废,毫无价值。而且蚕种也是蚕业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及效益,从而也影响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养蚕积极性。但是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除原蚕种的质量、原蚕的催青处理、原蚕的饲养、制种等属主要因素外,其它与蚕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况,是选择合理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干燥理论分析了蚕茧干燥的特点,认为通常把蚕茧干燥过程看成如同一般湿润物料干燥那样,分为恒率干燥阶段和减率干燥阶段,应该是有条件的。事实上茧层几乎没有恒率干燥阶段。指出了,认为茧层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保持为湿球温度,而采用较高空气温度将有损于茧质。简要介绍了作者测试蚕茧茧层和蛹体温度的方法、仪器及所得的数据。试验表明,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茧层温度高于湿球温度,蛹体温度几乎保持为湿球温度;在减率干燥阶段,茧层和蛹体温度均随烘率的降低而上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空气温度高于茧层温度,茧层温度高于蛹体温度。  相似文献   

8.
<正> 蚕茧生产世界蚕茧产量如表1所示,1984年产量为486100吨,比1983年增加1.2%,中国、印度及巴西增产,日本、南朝鲜减产,其他国家平产。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蚕茧低温索绪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常规蚕茧索绪工艺中因索绪温度过高,易引起吊糙增多、能耗增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声辅助处理的蚕茧低温索绪工艺.在索绪前,首先对蚕茧进行超声处理,随后在低于常规索绪温度下(80℃)进行索绪、缫制生丝.结果表明:在低温索绪时引入超声辅助处理,可提高蚕茧解舒率,减少索绪次数和万米吊糙次数;提高了解舒较差蚕茧所缫制生丝的含胶率、抱合、力学性能,使茧丝之间胶着性更好.上述结果可为超声辅助蚕茧低温索绪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蚕茧收购秩序的管理,历来是茧丝绸行业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倍受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和省政府为此专门制定颁发各种相关的管理规定,并且在蚕茧收购时期派出工作组,到重点产区特别是蚕茧收购比较混乱的省、市、县边沿交界地区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处理违反国家茧价政策、无证收购、扰乱收购秩序等各种问题、这对稳定蚕茧收购秩序、稳定蚕茧价格、提高蚕茧质量,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纸板方格簇是生产优质蚕茧的重要技术措施。前几年受蚕茧大战的影响,蚕茧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当前整个丝绸行业的严重不景气。要改变这种状况,恢复丝绸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从提高蚕茧质量上入手,全面推广纸板方格簇。 簇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蚕茧质量的关键。簇具与茧质的关系:一是由于簇具的结构直接影响吐丝和结茧,如柴印茧、畸形茧、黄  相似文献   

12.
<正>一、蚕茧生产与收烘的辩证关系蚕茧生产与收烘是蚕业生产系统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它们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又存在相互间的利益冲突.一方面,蚕茧生产的价值需要通过蚕茧收购来体现,它的更深层次的价值也需要一系列加工处理才能实现.蚕茧收烘则需以蚕茧生产为依托,蚕茧生产的质与量都直接关系到蚕茧收烘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蚕茧的生产与收烘还有它相互矛盾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双方为各自利益而争论.蚕农种桑养蚕的目  相似文献   

13.
日本蚕茧干燥理论与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是制丝的最初前处理工程,为了适应缫丝自动化的发展,日本的蚕茧干燥技术和干燥机械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本文介绍日本干燥理论与技术,供参考.一、茧干燥理论日本多年来对茧干燥法进行了种种试验.如红外线干燥法、高频干燥法,真空冻  相似文献   

14.
<正> 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蚕丝业的经济效益。一般以茧层率、上车率、解舒率的高低来衡量。蚕茧质量的标准,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除蚕品种因素外,最关键,最基本的制约因子还是桑叶、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环境和消毒防病的贯彻执行,特别是上簇管理、鲜茧烘坑工艺等系列技术处理等,怎样提高蚕茧质量呢?  相似文献   

15.
李龙友 《四川蚕业》2002,30(2):41-44
CL-100型热风烘茧机是由干燥室、传动系统、送风系统、排湿系统、热源交换器、进出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它主要用于蚕茧干燥作业,也可用于农副产品中固体颗粒物料的干燥加工。具有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干燥工艺符合蚕茧干燥原理,满足干燥工艺要求,干燥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启斌 《北方蚕业》2005,26(3):85-86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两年来,由于丝绸走俏,原料茧短缺,造成了丝绸原料供应紧张,出现了抢购蚕茧风,地区与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行业内部之间、厂与厂之间酿成一场蚕茧收购“大战”,严重影响了蚕茧品质,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大战结果怎样呢?请看我市近三年正干茧品质成绩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要保证全年均衡生产,必须储备蚕茧。蚕儿成熟结茧,未作干燥处理的叫鲜茧,鲜茧经干燥处理——烘到适干程度即成干茧,干茧经缫丝工艺过程加工为生丝。鲜茧主要由茧丝和蚕蛹组成,茧丝和蚕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空气、温度和湿度是霉菌赖以生存繁衍的条件。空气中存在着霉菌孢子,这些孢子随时可能附着在蚕茧上,再透过茧层接触  相似文献   

19.
触蒸前处理是用饱和蒸汽对煮茧前的干茧进行湿热处理的一种处理工艺。在外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设置65、85、105℃的触蒸温度,对干茧分别进行20、40、60 min的触蒸前处理,再把经触蒸后的蚕茧和未触蒸的干茧同时进行真空渗透处理,测试经不同触蒸工艺条件处理后茧层表面与液滴的瞬间接触角值,观察茧层表面与液滴的瞬间接触形态,以及比较触蒸或未触蒸渗透处理后的茧层接触角变化,探究接触角与触蒸蚕茧润湿效果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对干茧的触蒸前处理工艺中,以105℃作为触蒸温度并控制触蒸时间为60 min时,蚕茧茧层表面与液滴的瞬间接触角值最小,且茧层表面与液滴的接触面最大;触蒸前处理蚕茧经真空渗透处理后,茧层表面与液滴的瞬间接触角值明显比未触蒸直接渗透处理后的茧层接触角值小。试验结果显示:在触蒸工艺中适当升高触蒸温度和延长触蒸时间,能改善茧层的润湿性和亲水性,且触蒸前处理工艺明显有利于真空渗透中蚕茧的润湿渗透;可通过测量处理后茧层表面与液滴接触角的方法,分析触蒸前处理对蚕茧的浸润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区秋期蚕茧产量的丰欠,与农药污染有着重要的关系,如重点蚕茧产地的无锡县,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早秋蚕平均单产是五十六斤三两,一九八一年由于农药中毒和因农药污染而诱发蚕病等损失,张单产仅四十六斤半,下降百分之十七,可见摸清农药污染与蚕茧生产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