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3-14
在雨养地区和灌溉条件差的环境中,干旱是影响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的主要限制因子。鉴定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对干旱的反应的基因组区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耐旱性的遗传和培育更多的耐旱品种。利用CT9993—510和1-M及IR266—42和6—2杂交的154个双单倍体鉴定了产量性状及其构成成分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线源喷灌系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该系统能够线性地降低灌溉水平,使其与生殖敏感期相一致。试验于2000年湿季在泰国乌邦水稻研究中心进行。在不同水份胁迫条件下(W0:完全灌溉;W1-W4:中等至严重缺水),鉴定到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共77个。在这77个QTL中,各性状的QTI。数量分别是:产量(GY)有7个QTL,生物产量(BY)有8QTL个,收获指数(HI)有6个QTL,灌溉开始后的开花时间有5个QTL,小穗数(TSN)有10个QTL,结实小穗数(PSS)有7个QTL,穗数有23个QTL,株高有11个QTL。单个QTL可以解释7.5—55.79/6的表型变异。在灌溉良好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BY、HI、DFAIG、PSS、TSN、PH、GY间具有极高的遗传相关性。然而,在干旱处理中,只有BY和HI与GY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干旱处理中,位于染色体3、4、8上的RG104至RM231,EMP2—2至RM127,G2132至RZ594两侧的QTL与GY、HI、DFAIG、BY、PSS、PN等性状相对应。这些QTL在染色体3、4、8上的聚集作用得到更高的产量。这些QTL对改良雨养水稻非常有价值,同时有利于我们了解干旱条件下生殖敏感期的遗传控制机理。紧密的遗传连锁或基因多效性可能是本试验检测到QTL重合的原因。在灌溉条件下,观察到GY、BY、HI与PSS的QTL主效应间的双基因互作。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 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 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合理水稻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筛选的适宜浓度PEG溶液室内模拟干旱,研究了旱稻新品种鑫两优212和旱稻对照绿旱1号、普通对照金优207等3个水稻品种对芽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2.5%的PEG模拟干旱处理下,供试材料的萌发和苗期性状都受到了显著抑制,PEG干旱胁迫处理后成苗率、苗长、苗重及根重降幅最小的品种都是鑫两优212,分别比对照降低1%、42.8%、57.3%、6%。根据3个品种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苗期性状表现,结合芽期耐旱系数评价,得出鑫两优212的耐旱性最高,绿旱1号其次,金优207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4.
张凤军  阮建平  王燕钧  孙海林 《种子》2015,(3):20-22,26
以敏感型品种大西洋和耐旱型品种定薯1号为亲本构建的185个F1分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2种环境条件下,该群体株高、茎粗、主茎数、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共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分离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分离群体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相关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甜玉米不同品种耐旱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塑料大棚遮挡自然降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下8个甜玉米品种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迟,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对各甜玉米品种上述性状的影响较小,中度干旱对其影响比较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部分品种受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以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产量及产量的耐旱系数为主并结合营养器官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较为可行。粤甜13号和正甜38号耐旱性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可作为耐旱节水型的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7-17
尼日利亚的几内亚热带草原因其环境条件较好而具有较高的玉米生产潜能。虽然生产潜力大,但是产量仍然很低。这是由于土地的过度耕种而造成的土壤退化和营养的耗尽所致。氮是限制较少施用无机肥的几内亚草原玉米生产的主要营养。改良玉米生产的一项策略是选用适宜该地区的新品种。本试验评价了不同玉米种质在一系列氮肥水平下的表现。在所有氮肥水平下基因型间的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些差异在0和30kg/ha氮水平下比90kg/ha氮水平下的更加显著。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与每株增加的穗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开花至吐丝间隔的缩短时间以及到吐丝期天数的减少有关,这说明上述这些性状与缺氮耐性有关。以前选择的具有缺氮耐性的1个杂种(Oba Super 2)、耐旱基因型和4个玉米基因型在0和30kg/ha氮水平条件下的表现优于广泛种植的对照。在0氮水平下,玉米产量随着次等氮水平耐性选择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缺氮选择环境不能充分鉴别基因型。在次等氮水平下耐旱基因型的优良表现说明选择耐旱性可能赋予其缺氮耐性。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油菜抗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9)
以12份芥菜型春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大田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溉下17个性状指标的变化,筛选和鉴定油菜耐旱性产量指标和耐旱性状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与单株产量关联度最为密切的是与产量相关的因子,最不紧密的是气孔导度;正常灌溉下单株产量与胞间CO_2浓度(0.636)关联紧密;主成分分析将干旱胁迫下17个性状的耐旱系数综合成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因此,在选育耐旱品种时,应重点观察与单株产量关联密切的产量因子、植株形态因子和光合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8.
保持系稻株对孕穗期干旱胁迫伤害与补水修复的育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龙兴  符冠富  宋建  熊杰  乐明凯  王熹 《作物学报》2010,36(9):1568-1577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和取土烘干法双重监控盆栽试验的土壤水势变化,观测我国14个常用水稻保持系的孕穗期耐旱性,并以干旱胁迫指数人为划分钝感、耐旱、不耐旱与敏感4个等级,其中K22-B、金23-B为孕穗期干旱胁迫钝感材料,珍汕97-B、中9-B为孕穗期干旱胁迫敏感材料,比较研究它们对干旱胁迫伤害的育性响应与补水修复的特征。结果表明,钝感或敏感保持系稻株主穗耐旱性均强于分蘖穗,粒位间强势粒耐旱性均高于弱势粒。这一生物学现象似"植物顶端优势"的逆境生理学表现。比较孕穗期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粒形成期与花粉粒充实期的耐旱性,花粉粒充实期耐旱性最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耐旱性较强。孕穗期干旱后补水对结实伤害的恢复效果明显,尤其对耐旱性强的保持系稻株修复更明显,主要途径是降低秕谷率而不降低空壳率,表明干旱胁迫育性损伤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条件下冠菌素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限制大豆丰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生物调节剂提高大豆耐旱性是生产中一种新型的生物节水管理模式。本研究在常规灌溉与无灌溉条件下,采用生物调节剂冠菌素(COR)于大豆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COR对植株农艺性状、叶片水势和光合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条件下, COR处理对大豆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等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在生长季无灌溉的雨养条件下,COR处理会显著提高大豆开花后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增加叶片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改善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最终导致籽粒产量增加。总之,在雨养条件下, COR对大豆光合特征和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灌溉与自然降雨条件下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产量QTL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54个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了灌溉(对照)与自然降雨(干旱胁迫)环境下影响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在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32个影响单株粒籽产量、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主效QTL,根据不同环境下表达的情况将其分成3类,第1类10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第2类14个QTL,只在对照条件下检测到;第3类8个QTL,受干旱胁迫诱导,只在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此外还检测到9个影响胁迫与对照条件下性状差值的QTL。认为在两种条件下均检测到的相对稳定的3个QTL(QGn11b、QGn12和QGn11b)及影响两种条件下性状差值(即性状稳定性)的9个QTL可能对耐旱性有直接贡献。在所有12个耐旱QTL中,除在QGn5和QGy1的Lemont等位基因减小性状差值(即增强耐旱性)外,其余位点上增强耐旱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特青。另外通过与源自相同亲本的不同定位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结果的比较,鉴别出一些受遗传背景和环境影响较小的QTL如QGn3b、QGw1、QGw5、QGy1、QGy5、QGy8和QGy10。对应用QTL定位结果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旱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常用保持系穗期耐旱性测评及育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陶龙兴  符冠富  宋建  乐明凯  王熹 《作物学报》2009,35(12):2296-2303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和取土烘干法双重监控盆栽试验的土壤水势变化,观测我国15个常用水稻保持系的穗期耐旱性和育性特征。结果表明,K22-B、金23-B及II-32-B等保持系为穗期干旱胁迫钝感材料,而珍汕97-B、中9-B及协青早-B等为穗期干旱胁迫敏感材料;参试保持系在开花期(花粉粒充实期到小穗灌浆初期)比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分裂期到花粉粒充实期,15 d)对干旱胁迫更敏感;保持系孕穗期干旱胁迫主要伤害颖花育性,其胁迫指数与空壳率正相关(r = 0.6988**), 开花期干旱胁迫不仅伤害颖花育性并影响小穗充实,其胁迫指数与空壳率正相关(r = 0.7660**),也与秕谷率正相关(r = 0.5230);穗期耐旱性与其正常生育条件下的穗部结实性状不具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付芳婧  张卫星  赵致 《种子》2008,27(2):84-88
通过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气象条件下的田间试验,与在贵阳防雨棚内模拟干旱气象条件的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干旱条件对不同基因型自交系生长发育、形态、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玉米自交系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明显降低,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增加,光合叶面积减小,株高和穗住高降低,茎秆变细,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减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生理生化上也有较大变化,相对含水量降低,离体叶片保水力增强,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POD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舍能力下降。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因抗旱性的差异,对干旱气象条件的响应明显不同,其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有较大关系,其中s11、18599、交51和S7913等的抗旱表现较好,而5311、1125、79-1E和411等则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3.
耐旱转录因子CBF3水稻育种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基因结果表明,DREB/CBF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逆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将CBF3基因转入籼稻强优势恢复系,并对其转入后在干旱条件下对水稻亲本恢复系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3(含CBF3基因)和其对照转基因5(不含CBF3基因)亲本间干旱条件下农艺性状差异不大。而转基因3、对照转基因5与恢复系杂交F2干旱条件下农艺性状变化则差异较大,其中,在9311等部分材料上表现为株高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等明显降低,不适合配组,而另一部分材料如OP193等在有效穗、千粒重、单株谷重等方面则表现有较好的配合力。该项研究为进一步进行含该基因的具有显著耐旱性能的籼稻杂交稻新品种育种奠定材料、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旱性属于复杂性状,近年的遗传研究日益关注胁迫下的产量相关位点。选用来自同一抗旱性较好的供体亲本(BG300),具有两种遗传背景(IR64和特青)和两种选择条件(低地和旱地)的4个水稻高代回交(BC2)抗旱性定向选择导入系群体。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群体中供体等位基因的导入频率,分析了选择条件和遗传背景对供体等位基因导入频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检验对等位基因导入频率的偏离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表型-基因型方差分析(ANOVA)的方法,对上述群体进行了和抗旱性相关位点的QTL分析。共检测到显著位点24个,其中卡方检验发现20个,方差分析检测到8个。有4个被这两种方法都检测到,很可能是与胁迫下的产量直接相关的位点。同时也对非胁迫下的产量位点进行了检测,发现上述抗旱性位点与非胁迫下产量的关系不大。还就选择条件和遗传背景的效应等对目标性状QTL定位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的水稻抗旱性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8-18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重要抗氧化酶——过氧化锰歧化酶在水稻耐旱性方面的作用。在氧化胁迫诱导SWPA2启动子的控制下,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我们将豌豆的过氧化锰歧化酶(Mn SOD)转到了水稻叶绿体中,培育出了耐旱水稻植株。在PEG6000诱导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植株(T1)中豌豆MnSOD进行了功能表达。在经聚乙二醇(PEG)处理后,不管是否置于甲基紫精(MV)中,转基因叶片切片的电解质渗漏与原始类型(WT)相比都减少了,这说明转基因植株更抗MV或PEG诱导的氧化胁迫。当用PEG处理后,转基因植株还表现出所受损伤较少的特点(采用净光合率测定)。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OD是植物叶绿体中ROS清扫机制的关键性成分,MnSOD的表达可改善水稻耐旱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对干旱比较敏感的粮食作物,不同品种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北京市郊区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处理为对照,分析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Pn降低幅度为京农科728(15.63%)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18.
水稻幼穗分化期的抗旱性研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6个不同来源的水稻品系,在温室抗旱筛选平台通过孕穗期干旱胁迫,测定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抗活性氧等8个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所有材料进行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并调查了待测品系在干旱处理与对照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干旱处理后的气孔阻抗值和冠层温度显著高于正常处理,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干旱胁迫处理主要影响水稻的光合和蒸腾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水稻品系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3个幼穗分化期高抗水稻品系。同时,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的结实率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显著相关,可作为衡量水稻幼穗分化期抗旱性的产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转录因子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耐旱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粳稻中花11中的OsNAC2d基因进行突变,并考察osnac2d突变体在田间种植下的农艺性状,以及突变体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和OsNAC2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OsNAC2d基因主要在水稻成熟籽粒、叶片和花药中表达,在根系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并且受干旱胁迫诱导,在10株阳性OsNAC2d基因突变株系的T2代植株中,筛选出6种纯合osnac2d突变体,田间试验调查表明,osnac2d突变体与野生型中花11相比,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时, osnac2d突变体幼苗的根系与植株生长、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且OsNAC2d在osnac2d突变体中的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野生型水稻的OsNAC2d表达则受干旱胁迫诱导而增强,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未受到显著抑制,表明转录因子OsNAC2d正调控水稻响应干旱胁迫。创建的osnac2d突变体材料为进一步揭示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精细调控机...  相似文献   

20.
以中旱3号(常规早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早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早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7500m^3和5250m^3/hm^2。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早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早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