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耕作作为一项调节土壤水、肥、汽、热的传统技术在旱农区广泛应用,但目前的耕作仍以畜力铧式犁为主,形成农田土壤耕层浅,不利于接蓄降水,限制了有限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在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壤供水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这些地区的传统耕法需要改进与提高.为了建立与不断发展的施肥水平等农业现代技术相适应的耕作体系,我们在阴山南麓主要旱农区清水河县进行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对土壤供水状况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旱地土壤水分利用效果开避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承德大部分果树栽植在瘠旱山地的特殊立地条件、管理粗放的现状,通过系统研究、试验对比,创新出了反坡半环状节水抗旱贮肥技术,对山地果园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2a后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37.68%,土壤含水量提高31.93%。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对雷州半岛桉树林地土壤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雷州半岛两种主要类型砖红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桉树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雷州半岛低地力的土壤中种植桉树时,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有机质有所提高,而玄武岩砖红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木生长量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有机肥数量的增加,有机质呈上升趋势。施用滤泥1.5~2.5 kg.株-1时,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无机肥提高0.02%~0.21%,比不施肥提高0.07%~0.26%。经施肥后5a测定,施有机肥处理容重比施无机肥的降低0.01%~0.22%,总孔隙度比施无机肥的提高0.1%~7.1%,说明施用有机肥改良砖红壤物理特性。因此,两种类型砖红壤中有机肥施用对桉树土壤肥力具有极显著培肥效应。  相似文献   

4.
陕西眉县猕猴桃经过多年种植,出现了园内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缺乏等问题,影响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为改善土壤状况,采用土地清耕、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和园内种草3种耕作模式进行园地土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和园内种草,与土地清耕相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疏松度和熟化程度,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和有机质含量。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对土壤的影响效果比园内种草更明显,连续使用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耕作措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值及全盐量的分布特征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6 8,说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进而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pH值与水溶性盐总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647 3,P<0.01﹚,可根据土壤pH值对全盐量的大小进行初步预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pH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或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油茶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肥少水。因为油茶生长的丘陵红壤地区,有机质很贫乏,含氮和磷比较少,特别是有效磷奇缺,据化验,红壤的PH4.8-6.2左右,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3733-5.9430%之间,氮在O.25-3.00PPm之间,磷在O.3-1.4PPm之间,钾在6-60PPm之间,镁在O.25-40PPm之间,所以红壤的特点是,酸度大、粘性重、土壤板结、贫瘠易干、容易流失。而油茶是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根系发达,吸肥  相似文献   

7.
覆被栽培是指在林木栽培过程中用杂草、幼灌、枝叶等植物体适量覆盖土壤表面,促使其腐化形成有机质层——即有机覆被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结构的人工栽培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称为覆被耕作)。这种栽培方法可以就地取材、灵活操作,相对于塑料膜、生态垫等方法,更显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用途广泛,而且其保水保肥的效果更好、更持久,可广泛应用于林木栽培、园林种植、种苗培育、蔬菜种植等林业、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森林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森林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增强氮素供应能力,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土壤肥力,应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入手.人工杉木林连栽引起土壤地力衰退,建议营造阔叶树种,特别是落叶阔叶树种及豆科或非豆科固氮树种,其枯枝落叶等凋落物回归地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富集,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旱生牧草是指具有适应土壤及大气干旱特性,能在干燥环境中正常生长的牧草。我区经过广大农牧民和科技工作者驯化、引种选育的优质旱生牧草种类很多。下面对几种优质旱生牧草的特性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机械组成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土壤不同粒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土壤各粒级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相对贡献,以期为土壤培肥及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俗称"丰产沟".就是将二倍以上的表土和肥料掺混在作物种植沟内,将生土起垄,使秋冬两季的雨雪积蓄下来,以备春夏两季干旱时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保土、保肥、保水的目的.也是将耕作措施与水保措施有机结合,有效地控制了山坡地水土流失,同时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清水河县于1990~1991年对谷子作物进行"丰产沟"试验,初步明确了谷子"丰产沟"的增产机理,为今后大面积在我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主要枣区土壤概况及其培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枣树的发源地和最早的栽培中心之一。为合理开发利用其枣林土壤资源,改变目前产量低而不稳的生产局面,我们对山西主要枣区的土壤状况和培肥措施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管理粗放等均为限制枣林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此提出了以保水增肥、养土为中心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选取滇池湖滨带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分析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以及水田耕作和人为干扰对滇池湖滨带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耕作使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劣;水稻田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是引起富营养化和滇池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修堤致使滇池水位变化,湖滨带冲积土淹于水下而形成人工湿地;冲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但速效磷、速效钾快速释放,有利于种植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5.
沙田柚园的土壤管理结合喷施稀土动植宝 :建在丘陵红、黄壤荒地上 ,一般土层瘠薄 ,理化性状差 ,有机质含量低 ,保水保肥力弱 ,具有酸、粘、瘦、旱的弱点。所以要加强沙田柚的土壤管理并结合喷施稀土动植宝 ,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 ,是保证沙田柚树生长发育良好的一项关键措施。其 1,深翻改土后喷施稀土动植宝 :深翻后会伤害部分根群 (一般达 10 %~2 0 % ) ,在一定程度上对柚树生长不利 ,但深翻后用每瓶稀土动植宝兑水 2 3~ 2 5kg叶面喷施 1次 ,可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的运转和吸收 ,使断根后对植株无不…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料能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改善其质量,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增加土壤氮素磷素含量,改善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性,提供大量微生物来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加速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和循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 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 化肥处理 (24.08%) >有机肥处理 (8.49%)>化肥NPK处理 (2.28%)>化肥NP处理 (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则有所下降(-4.06%),但下降幅度不如未施肥区(-7.98%).与CK区和单施化肥区比较,有机 化肥配合施用,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物质的循环,提高了竹林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果园的土壤肥力,是保证果树稳产高产的关键。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牲畜耕作已逐步被替代,至使果园有机肥的来源越来越少,影响了果树业的发展。1987年以来,我师进行了果园间作苜蓿的试验,通过翻压绿肥或以草养畜、以畜积肥、以肥供树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果园有机肥的来源问题,而且产量也不断提高。 苜蓿是缩根植物,每年根自疏死亡,可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据测试,每亩翻压苜蓿鲜草1500公斤,可增加土壤氮量13—15公斤,行间生草或树盘覆草10厘米,连续三年都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果园间作苜蓿,改变了过去只间作疏菜的单一形式,有利于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确定了杨树-杂草和杨树-牧草两种间作模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林地土壤有机质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如树龄大小、林带行间距、地点等因素,各个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掌握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林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用对比法对有代表性的地段上紫穗槐土壤改良林的效益作了调查。从紫穗槐林对地面小气候、土壤化学性质和水文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论证了改良盐碱地和培肥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穗槐土壤改良林七、八年生以后,林地土壤含盐量由0.111%下降到0.056%;瘠薄土地用紫穗槐绿肥连续培肥七年左右,土壤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元素含量都超过了鲁西北耕地的一般水平,粮食单产提高5.7倍。其结论是:营造紫穗槐土壤改良林是改良盐碱地、培肥农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