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根系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04个株系(F12,F13)为供试材料,研究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根系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水稻根系改良和根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为单株根系活性、颖花根活量、每株根干重、最长不定根长、众数根长、每条不定根长及每条不定根粗,其中以单株根系活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增加单株根系活性、每株根干重、最长不定根长和每条不定根粗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加颖花根活量、每条不定根长和众数根长将使产量显著下降.增加高产类型水稻抽穗期的每株根干重、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根重及单株根系活性能显著提高产量.每株根干重与高产水稻关系密切,而每株不定根数则与低产水稻关系密切.颖花根活量的增加对高产水稻株系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对中低产水稻则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估算了花生11个性状的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各世代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很重要,单株结果数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选择饱果数多、侧枝长的材料对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选择时应予以重视,而百果重、百仁重不是产量的限制因素。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直接选择的效率提高23.22%,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mmol·L~(-1))和高氮(45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相似文献   

4.
2011~2013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cv.‘Baxi’)成熟期果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梳果指外弧长、果指内弧长、果指周长、第三梳果指重4个经济性状与巴西蕉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果指数与巴西蕉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香蕉第三梳平均果指周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果指内弧长次之,果指外弧长通过内弧长、果指粗、果指重及果指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对巴西蕉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得产量预测回归模型:FDW=-264.680LFOA+752.534FIA+1 274.990FF+375.053NF+2.098DWC-15 694.983,通径分析表明,自变量果指外弧长、内弧长、果指粗及果指重对单株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强调高产育种的性状选择上,在果形选择方面,可将重点集中于这4个性状上,从而缩小育种过程中良性性状的选择范围,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硼处理下大豆根系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强  严红  王帆 《大豆科学》2007,26(1):111-114
缺硼可导致大豆不结实,根系是缺硼最敏感的部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对生产中普遍使用并对硼敏感的大豆品种(Glycine max(L.)Merrill)北9395的根系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 处理的主根长、主根粗、主根干重、侧根数、侧根总长度、侧根干重、须根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主根粗、侧根数、总侧根长与BO对比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硼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主根生长的好坏可以作为评价其它根系性状的重要指标;主根干重和根干重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可以作为判断大豆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总体为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供试材料为由78个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在构作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式时,穷举R~2方法,或最小R~2法、最大R~2法等适当的逐步回归方法是选用指数性状的有效方法。除产量外,从17种性状中还选出单株粒重、茎粗、倒伏之程度、结荚高度、瘪粒率及一些其他性状用于构作各种选择指数式。凡不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仅能提供相当于单独产量选择时65—80%的选择进度,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可以提供与单独产量选择一样或稍高的选择进度。在包含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中,增添性状对改进选择进度并不明显。本地区地方品种产量改进的育种中,指数式3ey、4y、5y可用于准确的产量试验以前的育种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7.
人参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品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TA醇溶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系统选育的人参新品系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在蛋白质谱带的数目、位置和颜色深浅上均存在差异,说明各品系间在遗传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品系80-3-174与80-3—211的品系内部在蛋白质谱带上基本一致.说明这两个品系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已达到基本纯合.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5个普通亚麻种为材料进行含油率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株结实果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茎数、主茎分枝数、不实花果数6个相关性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含油率进行综合选择的效果最好。用该选择指数对5个参试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喀什733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油用型品种,瑞典3号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含油率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有关影响小麦重要生育进程的根系特征的遗传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1)确定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同幼苗性状的关系;(2)研究所选择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3)确定根系和幼苗性状的相关性。3个试验均在温室内进行.小麦种植在装有蛭石的透明塑料管里。试验1中.种植了42个春小麦品种,3 week后测量根长、叶片长、根条数、叶片数、根干重和冠层干重。试验2研究了6个品种双列杂交产生的15个F_1.同时对生长4 week后的亲本进行评估。采取Griffing方法4(固定模型)对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进行双列分析。试验3研究了2个F_2群体,每群体由141株组成。试验1的42个品种所有6个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显著。鉴定出了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系和幼苗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对F_2群体根长分析表明根长属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两个杂交组合的260个株系为材料,研究了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的问题,建立了含有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单果重、饱果数和总分枝数五个不同性状组合的31个选择指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选择遗传进度的作用和重要性。结果指出,单株产量在花生的后代选择中是第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必须重视单株果数和单果重两者的协调一致。逐项选择法、选择指数法和独立淘汰法三种不同选择方法的选择效率比较结果,选择指数法最为有效。选择指数法可用一个“值”,对产量和其它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它无论在理论预期进度上还是在实际进度上都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4个品种和12个杂交组合F_1的11个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进度和综合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的直接选择较其它单株性状的间接选择效果好。2、株高和侧枝长的间接选择比含油率的直接选择效果好。3、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择能够克服对单一性状选择的不足,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花生高代品系进行合理全面的选择评价,运用DPS数据软件对17个高代品系农艺性状数据进行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单株生产力变异系数较大。主茎高、侧枝长与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间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生产力与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间呈显著正相关。17个花生高代品系根据聚类性状不同而有不同类群,综合性状聚类分析在D2=6.21水平下可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二类群3个品系和第四类群的4个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一个玉米F2:3群体主要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交系201与698-3杂交,创建了一个玉米F2:3群体,共233个家系。分析了该群体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深、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生产力等9个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度均很大,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除秃尖长外,频率分布均呈正态分布。各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粒深和出籽率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利用该群体中的变异性状,结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选择,可选育出新的高产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5.
用自交系201与698-3杂交,创建了一个玉米F2:3群体,共233个家系.分析了该群体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深、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生产力等9个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度均很大,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除秃尖长外,频率分布均呈正态分布.各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粒深和出籽率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利用该群体中的变异性状,结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选择.可选育出新的高产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呼盟农枓所育种中常用的8个较优良的亲本品系为材料,对产量、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单株块茎重等4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但15个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不显著。群体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为总配合力方差的70~80%,说明所研究的4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是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的。通过综合评定,可认为品系83—3042、自77—28、自77—106和NS79—12—1是育种及实生薯生产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遗传育种中产量性状改良提供参考,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植物数量性状主效基因与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宁麦9号×镇麦168)F2代162个单株的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以及单株粒重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农艺性状均属于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有效穗数和单株粒重仅受微效多基因调控,株高和总小穗数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而穗长和穗粒数则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株高、穗长和总小穗数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4.98%、51.22%和47.12%,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QTL。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