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鱼苗培育夏花 要求培育池塘面积2~5亩,池深1~1.50米,池底平坦,利于生产,除新池塘外,一般不需要施基肥.鱼苗放养密度为每亩15万尾左右.培育鱼苗的池塘,需经严格的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2.
戴永利 《新农村》2007,(6):23-23
1.养殖条件池塘面积以5~10亩(1亩=667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每池建食台1个,食台上架设自动投饵机1台。每5~10亩池塘配备1.5千瓦和0.75千瓦增氧机各1台。2.放养密度水深1.5米池塘,每亩可放3~4厘米的当年鱼苗1500~2000尾;水深2米以上池塘,每亩可放养2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鱼苗春放的好季节,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养殖户应注意鱼苗放养九技巧。1.池塘选择鱼苗培育池应选择水源充足稳定、无污染、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鱼塘,要求鱼塘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池塘面积以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深1.5~2米为宜,池形规则,四边平直,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操作,池底保持10厘米淤泥,无水草、无杂物,不渗漏。鱼苗入池前应对池塘进行适当平整,清除过多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  相似文献   

4.
<正>一、鱼苗池的选择1、鱼苗池应选择向阳的长方形池塘,进排水方便、面积为1~3亩,培育前期水深为0.5米~0.7米,后期为1米~1.2米,池底平坦。2、严格鱼种池消毒。由于苗种培育阶段水温较低,芙蓉鲫鱼苗种生长相对较慢,如果不彻底清塘会给病害生物及野杂鱼可乘之机,直接影响芙蓉鲫的成活率,所以放苗前7~10天必须用生石灰或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梅书俊多年来一直采用豆浆和粪肥混合培育鱼苗,所培育的鱼苗体质强壮、成活率高,而且育肥速度快。现将其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施足基肥。清塘消毒后,鱼苗下塘前5~8天施足基肥,以培育池塘中的轮虫,使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饲料,一般每亩施经发酵的粪肥250~350千克。  相似文献   

6.
<正>一、鱼种池的选择鱼种池的大小一般以3-10亩为宜。面积过大,投饵不容易投到池塘的中间,鱼苗就会采食不均匀,而且容易受到大风的影响,伤到鱼苗;拉网操作也不太方便。池塘的深度在2-3米最好,而且水深能够控制,随着鱼苗的生长,可以有浅加深,最后达到1-1.5米。不能控制水深的池塘,在放养鱼苗的初期,如果水太深,水温较低,水质也不易培肥,拉网操作也不方便;太浅水温水质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7.
<正>一、苗种培育1.池塘及水质消毒。池塘面积宜控制在3亩以内,便于起捕及分养。鱼苗放养前20天应对池塘进行消毒,可每亩撒生石灰50公斤。消毒后10天每亩施基肥100公斤,以培肥水质,然后逐步灌水至水深1米,确保放养时有充足的浮游生物供鱼苗摄食。2.苗种放养。一般每亩放规格1厘米以下的鱼苗10万尾。整个天然  相似文献   

8.
正又到了鱼苗春放的好季节,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各位养殖户应该注意10个方面的放养技巧。1.正确选择池塘鱼苗培育池应选择水源充足稳定无污染、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鱼池,要求鱼池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强,并且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环境比较安静。池塘面积以1500~3300平方米,水深以1.5~2米为宜,池形规则,四边平直,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操作,池底保持10厘米左右的淤泥,无水草、杂物,且不渗漏。鱼苗入池以前对池塘  相似文献   

9.
3.苗种培育技术苗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以670平方米~1340平方米为好,培育前期水深为0.5米~0.7米,后期为1米~1.5米。池形为长方形,向阳,池底平坦。苗种池最好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进水口要有过滤设施,防止野杂鱼和有害生物进入。鱼苗放养前7天~10天,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正(续第3期第17页)二、苗种培育1.夏花鱼种培育(1)池塘要求。培育池面积为667~2000平方米,水深1.2米,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每667平方米用量100公斤。消毒后,注入用80目筛绢布过滤新水,保持水深80厘米左右。在池塘四角堆施发酵腐熟的粪肥,每667平方米用量150公斤左右,培育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30厘米。(2)鱼苗放养。先试水,再放养,每667平方米放养鱼苗10万~15万尾。(3)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11.
一、一级鱼苗培育 1.池塘条件:面积以1300~2000平方米(2~3亩)为宜,向阳、排灌方便.彻底清塘,方法为干塘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泼洒,2天后施基肥500千克/667平方米(牛粪最好),然后冲注新水.出水口用密网过滤,防止杂鱼、敌害生物进塘.水深0.8米,7~10天后方可放养鱼苗.  相似文献   

12.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15;2米&#215;1.5米或5米&#215;3米&#215;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3.
池塘鱼鸭混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池塘条件 鱼鸭混养的池塘可利用农村中低产田、低产水面或荒滩荒地进行开发,也可利用现有的池塘,做到渔、农兼顾。但池塘必须水源充足,排灌自如,水质无污染,池深在2.5米以上,水深1.5~2.0米,池塘埂宽而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为1:1.5~2.0,在靠近鸭棚处的坡度还应加大,以便鸭上岸活动自如,埂土不倒塌。池塘面积要因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放苗前的准备 稻田培育鱼苗的面积为1~3亩。开挖1米深的边沟,0.34米深纵横交错的“井”字形的溜和1.5米深圆形或方形的避暑池、沟、溜,池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左右,加高加固田埂,建好输水、排水渠道及进出口的防逃设施。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腐熟粪肥400~600千克,复合肥10~20千克。插秧后1周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对沟、溜、池进行消毒,再过1周即可投放夏花(3~5厘米)鱼苗。  相似文献   

15.
一、池塘条件1、我地区对虾养殖池塘大部分为高标准建设的池塘,每个池塘面积3~5亩,其中最大池塘面积10亩,最小池塘面积1.5亩,平均每池面积4亩。2、池塘长方形,东西向。一般长宽比1.5:1,坡度1:1.5~2,养殖期可保持水深2.5~3米。二、水源条件我地区的养殖模式一为淡水养殖,二为  相似文献   

16.
刘勃 《当代农业》2009,(11):41-41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或5米×3米×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7.
鱼苗在池塘中进行培育主要是将鱼体长在三厘米左右的小鱼在池塘中进行培育,培育所选择的水体也都为淡水,以这种方式所培育出来的鱼称之为夏花鱼种。在池塘中培育的过程中,因为鱼苗的自身较小,所以鱼苗在池塘中自主活动力较弱,自主的摄食能力也不强,同时相应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这就需要在进行池塘鱼苗培育过程中极为小心。本文重点就对池塘培育淡水鱼苗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口饲料。鲮鱼养得好,鳜鱼的饵料得到解决,也能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l.2~l.5米,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每亩用漂白粉2.5公斤清塘消毒。三、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在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米。四、夏花发塘鲮鱼苗首先是…  相似文献   

19.
<正>1池塘生态环境要求池塘面积为1334~3335米2,水深1.2~1.8米;池底平坦,坡度为1∶2~1∶2.5;每个池塘配备1~2台功率为1.0~1.5千瓦的增氧机;进水口用80目网布袋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受精卵进入虾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pH值为7.5~8.0。虾苗放养前7~10天,用75~100千克/667米2的生石灰全池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