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柠杞1号、2号、4号、大麻叶优系等4个品种,在3个试验区进行垄栽小畦灌、大田栽培漫灌、沟栽沟灌3个重复试验,配合相应的配方施肥,得出结论:①经对比试验,确定适宜于武威栽培的优质枸杞品种为柠杞1号、4号;②沟栽覆膜沟灌节水高效栽培技术,成本低、又节水,并能使枸杞早发枝、多发枝、多结果。③沿沙区枸杞追肥NPK的最佳配方比为5:3:2。追肥量:1年生枸杞园50kg/667m^2,2年生枸杞园80kg/667m^2。  相似文献   

2.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塑盘旱育秧、盘育旱秧的抛栽、抛栽水稻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至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制种母本改抛秧为“标秧”轻简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水稻制种母本抛栽衍变来的制种母本标秧轻简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好父母本播差期、母本软盘育秧、适时标点秧、合理运筹肥水、落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等内容,为推广制种母本改抛秧为标秧轻简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凌丽 《云南农业》2012,(12):23-24
简述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技术及效益。从种子处理,秧床管理,栽插规格,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盘育地膜旱栽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水,稳产,高效新型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它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北方地区水稻稳产和发展的方向,采用该项技术,育秧环节安全可靠,省地,省种,省肥,省水,省工,本田地膜覆盖保温保湿,插秧后发根快,缓秧好,分蘖早,该项技术由于干湿管理,增强了稻苗的抗旱和耐盐能力,水稻的抗病性和抗伏性明显提高,操作简便易行,经专家鉴定,适用于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适时播种、苗床管理、铲秧丢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苗厢式丢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秧地选择与培肥:秧床选择地高爽水、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通气良好的菜园地、旱地或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肥沃稻田。播种前10-20天,每亩施1000-15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尿。秧床土壤pH值控制在4.5—5之间,若pH值超过5以上,每平方米应施硫磺粉70-100克,并亩施过磷酸钙100公斤。  相似文献   

9.
甬籼57适宜手插、抛秧和直播栽培。经过几年来高产田块栽培技术经验的总结和相关栽培项目的研究,集成了甬籼57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农户栽培,达到扩大种植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1.1秧田准备选择排灌畅通,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秧田,667m2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25kg作秧田基肥。秧板要求面平、畦直、沟深、草净。作为抛秧秧田的,待秧板沉实耥平后铺盘。秧盘要求排列整齐,保持秧盘与秧板贴实。可选用秧沟泥作育秧土,剔除泥块和杂质,将泥浆浇入盘中,用扫帚扫平、扫匀,注意泥浆不能太满;也可选用河泥作盘土。1.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栽插密度及穴栽不同谷秧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3个栽插密度与2个不同穴栽谷秧数的裂区试验,观测秧苗形态指标、穗粒结构及产量等。结果以每亩栽插11 956穴,每穴栽插2粒谷秧的产量最高,为630.74 kg/亩。穴栽2粒谷秧在适宜密植的条件下,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三要素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调查试验趸秧、蒸气育秧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两秧”在鄂城东港、旭光公社一带的增产效果,以及推广的实用价值,为解决当地早稻历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栽不早发问题提供依据。一、主要试验结果 (一)保证浅栽质量: 东港公社一带的早稻田,绝大部分是一九六零年前后围湖开垦而成的。这类稻田具有泥脚深土性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机滚船耕作面积不断增加,整田以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Ⅱ号的特征特性,根据山区稻田的特点,提出适期早播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湿润灌溉控水强根、科学施肥和抓好病虫害防治等适合山区稻田的强化栽培技术,即使在山区稻田种植也能获得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13.
水稻轻型栽培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导管式水稻分秧栽植机构的秧苗运动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导管式水稻分秧栽植机构的最佳抛栽效果 ,对抛栽过程中的秧苗运动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实例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秧苗在分秧栽植机构抛栽过程中的运动由分秧段自由落体运动、沿导秧管壁的滑动和脱离导秧管的抛栽运动构成 ,导秧管边行抛栽性能最差。在初始参数确定后 ,影响抛栽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导秧管倾角α以及导秧管垂直高度h2 与秧苗脱离导秧管后的垂直落差h3 的分配比率。以获得最大抛栽速度为目标的参数优化结果为 :当α =4 8°时 ,抛栽速度达到最大 ,抛栽效果最好 ;各参数值为 :h2 =0 133m ,vz=4 4 6m·s-1,λ=75 1°,Hd=1 0 2m。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免耕抛栽秧苗漂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免耕抛栽时如方法不当在立苗前往往容易发生秧苗漂浮现象。如发生秧苗漂浮,重则要重新栽插,既需翻耕稻田增加工时,又影响水稻栽插进度和季节,比常耕抛秧或栽插更为麻烦;轻则导致田间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旱情严峻形势,特制定现阶段大春生产节水栽培技术措施:一、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等节水育秧方式旱育秧具有早播、早栽、早熟、秧苗素质好、分蘖早发、省工省水、省秧母田,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是全国十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早育无盘抛秧栽培技术,是育秧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革新.该技术与旱育秧、塑料软盘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并且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带土抛栽,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培育大壮苗,可直接抛栽于油菜茬或麦茬大田.  相似文献   

18.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北方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不但节水效果明显,而且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生态环境,为水稻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促进了稻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既节水又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云县农业局在茂兰乡忙卓村岔河组示范稻田养鱼配套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20hm2(300亩),实收稻谷147.24t,较上年平均单产亩增27.5kg;实收商品鱼32.04t,平均单产106.8kg。两项合计农民亩增收861.51元。 一、主要技术措施 1.整田前开好1.2m×1m的“丁”字型鱼沟,养殖沟面积占田面积的8%~1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暗箱法分别对手栽-常规密度、机栽-常规密度以及机栽-密植等3种种植模式下水稻大田全生育期内CH_4排放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稻田CH_4排放季节性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出现峰值;(2)水稻大田全生育期内CH_4排放总量为机栽-密植模式(246.5 kg/hm~2)机栽-常规模式(199.9 kg/hm~2)手栽-常规模式(106.7 kg/hm~2);(3)手栽-常规密度模式下,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n=23),而与其他环境影响因子不存在相关性;机栽-常规密度模式下,CH_4排放通量与气温、5 cm土温、10 cm土温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1、0.53和0.55;机栽-密植模式下,CH_4排放通量与气温、5 cm土温、10 cm土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49和0.48;(4)机栽-密植处理较之手栽-常规密度,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较之机栽-常规密度,产量高出14.0%;(5)手栽-常规密度、机栽-常规密度和机栽-密植3种模式下稻田单位产量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11.64、24.62、26.79 g/kg。综合分析表明,机械移栽无论采用常规密度种植还是密植种植均显著增加稻田CH_4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