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山湖生态示范区附着藻类季节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在淀山湖生态修复示范区分0.1、0.5、1.0、1.5 m 4个水层挂片,进行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调查,以期探索其时空变化特征,为淀山湖生态修复积累基本资料。结果显示,共检出附着藻类139种,隶属7门50属;其中硅藻门最多,为19属89种;附着藻类的种类数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具有季节特性,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垂直性特性;该水域附着藻类密度在春季0.1 m水层最高,为12.73×104cell·cm-2;在冬季1.5 m水层最低,为367 cell·cm-2。除秋季0.5 m水层密度高于0.1 m水层外,其他3季藻类密度均随水深的增加而递减;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附着藻类密度春季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秋季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0.1 m水层密度与0.5 m水层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此两水层藻类密度均显著高于1.0 m和1.5 m(P<0.05)。附着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为1.29~4.32,春季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1.5 m水层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层(P<0.05)。表层水体(0.1 m)附着藻类密度和多样性易受降雨、风浪等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2.
以汕优63、武育粳3号水稻品种及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杂草为试验材料,采用乙草胺和苄·乙·甲2个除草剂品种各2种剂量、3个水层深度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水层深度对稻田杂草化除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上述2个除草剂及参试剂量,在4cm水层和12cm水层时能有效提高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的防除效果;施用除草剂后,对水稻的株高和地上部生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cm水层处理抑制最大,4cm水层处理次之,0cm水层处理抑制最轻;在抑制水稻顶端生长的同时,水稻茎蘖数有一定增加。综合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4cm水层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优于0cm和12cm水层处理。本文还分析了水层深度×剂量×除草剂品种在抑制不同水稻品种营养生长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龟鱼混养的好处 1.能增氧和增加水层对流 龟在水中活动增加了水层的对流,使水层间氧气得到交流。龟在水底活动,能使沉积池底的有机物更快地分解,降低有机物质的耗氧量,减少了泛池的可能。 2.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利用 残饵和排泄……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 A气田整体为一个断块发育、油气水系统分布复杂的凝析气藏,储量计算的难点在于储层油气水层难以准确划分。在进行精细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射孔测试层段已确定的油气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三孔隙度差值法与比值法、视水层中子孔隙度测井值法、声波时差差值法、轻/重烃比值法及电缆地层测试法等几种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 A气田油气水层定量识别的标准,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网衣沉降深度和纲索提升速度是衡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捕捞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2016年7-10月和2017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中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以及海洋环境等信息,结合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权重分析结果,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讨各因素对舷提网网具作业状态的影响,分析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 影响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因素中,权重在前4位的为30m水层流速(20.15%)、60m水层流速(18.92%)、下纲松放长度(16.85%)和10m水层流速(15.52%);影响提升速度的前4位影响因子为绞网速度(23.17%)、30m水层流速(20.05%)、10m水层流速(18.27%)以及60m水层流速(16.26%)。(2) 30m水层流速、60m水层流速以及下纲松放长度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网衣最大沉降深度与各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与下纲松放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绞网速度和水层流速(10m、30m和60m)均显著影响绞网速度(P<0.05),提升速度与绞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绞网速度是影响网具提升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30m水层流速、10m水层流速和60m水层流速。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6—9月不同水层下CH4、N2O的排放进行了同步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影响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水层下的CH4和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CH4排放高峰期在7、8月,N2O主要排放期在6、7月。4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最高,平均为34.54mg.m-2.h-1;20、6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居中,平均分别为17.18、13.02 mg.m-2.h-1;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最低,平均7.69 mg.m-2.h-1,N2O排放强度最高,为0.072 mg.m-2.h-1;20、40 cm水层下的N2O排放强度相似,平均分别为0.053、0.050 mg.m-2.h-1;60 cm水层下的排放强度最小,平均为0.026 mg.m-2.h-1。相关分析表明,CH4的排放通量与40 cm水深及5 cm地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各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因水层不同有所差异;N2O排放通量与地表0、40 cm水深呈显著负相关,20 cm水层下的N2O排放通量与5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CH4、N2O的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及地表温度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增益法选取柔鱼中心渔场的关键水温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鱿钓渔船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影响渔场的环境因子是渔业海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理解渔场形成机理和指导渔业生产。根据1998-2008年的8-10月在北太平洋海域(150°E~170°E)不同水层的温度和我国鱿钓船的生产资料,对柔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不同水层(海表面、55 m、105 m) 的温度、水温垂直结构(0~55 m和55~105 m)进行分析,并利用信息增益技术计算作业次数对应的各分类属性的信息增益值。结果表明,8-10月中心渔场的最适海表面温度呈现季节性变化,55 m水层和105 m水层最适温度在9月份相对较低,而对应的0~55 m的温度梯度较大。信息增益值结果表明,影响中心渔场的关键水温因子依次是0~55 m水层温度梯度、55 m水层温度、海表面温度、105 m水层温度和55~105 m水层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8.
<正>一、抛栽需具备的基本条件1.抛秧本田田面要"平"、"净"、"糊"。"平"即田面平整,经过耕翻,旱整水耙后,田面做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田面不平,抛栽前撤水后,高处无水层,也无悬浮泥,地表硬而板,秧苗盘根土坨不易砸人;低处水层较深,土坨落下因水层的缓冲作用也不  相似文献   

9.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层3~5cm处理的分蘖期较水层5~8cm提前两天,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提前一天。单株分蘖个数多0.25个,平方米茎数较之多25个。平方米有效穗多45个,结实率高0.4%,千粒重多0.2g。而株高、穗长和着粒数方面水层3~5cm处理较水层5~8cm处理分别少了3.7cm、1.1cm和4.1粒/穗;在实脱产量方面,水层3~5cm处理为594.7 kg/亩,水层5~8cm处理为575.4kg/亩。相差19.3kg/亩。以水稻价格2.8元/公斤计算,增加效益54.04元/亩。  相似文献   

10.
稻小球菌核病发病率与栽培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小球菌核病的发病率随着施N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K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施肥比例约为N:P:K=1:0.3:0.5;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每增加1cm水层,发病率6.4%;最佳水层3cm;割茬高度和种植年限增加,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1.插秧及返青期。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一般在插秧后3天秧苗进入返青,水稻秧苗返青期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因此时秧苗根系受伤,吸水能力减弱,易失去水分平衡,而且抗寒能力也弱,所以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使秧苗受到保护,防止低温和风的侵害。此期应把水层控制在3厘米左右,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新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的油砂矿越来越多。对于非均质性较弱的常规油砂SAGD开发,其过程与经典的SAGD开发理论基本相符,开发效果较好;而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砂SAGD开发,由于其一般存在层内水层、顶水和底水等,经典的SAGD开发理论难以描述其生产过程,实际的开发效果也较差。从生产实践出发,研究层内水层、顶水和底水如何影响油砂SAGD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当蒸汽腔扩展到层内水层时,产水量显著增加,在排液能力不变时沥青产量将减少,层内水层对生产的影响时间取决于水层的规模,增大排液能力可以缩短层内水层的影响时间;当蒸汽腔扩展到顶水层时,生产特征与含层内水层的油砂SAGD生产特征相似,但是要求降低操作压力,以减轻顶水对生产的影响;当井位部署合理和操作压力控制适当时,底水对油砂SAGD开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冬季,养殖在鱼池中的鱼进入越冬期,这些鱼,需通过生物增氧,即利用鱼池中的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来保证鱼类安全越冬对氧的需要。鱼池在冬季严寒结冰时,冰下水层仍有浮游生物在生长,如隐藻、黄甲藻等,它们在冰下还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冰下水层中的含氧量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4.
浅水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寒地井灌稻区井水低温造成的水稻减产问题,于2009年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了浅水灌溉措施对寒地稻田水温、土温和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处理:控Ⅰ,水层控制在3 cm;控Ⅱ,水层控制在1 cm;CK(传统淹灌),保持5~10 em水层.结果表明:在水稻本田期内的各生育时期,3种灌溉处理间水温和土...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不同结构雨水花园对径流的去污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实验,分析改良种植土、瓜子片、沸石、砌块砖等不同填料,不同填料层厚度(10、20、30、40、50cm),不同排水层厚度(10、15、20、25、30cm)的雨水花园对径流中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差异,提出适用于上海地区雨水花园的最佳结构参数,为雨水花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推广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对COD去除最优的填料是沸石,其厚度为5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30cm;对TN去除最优的填料是瓜子片,其厚度为1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20cm;对TP去除最优的填料是瓜子片,其厚度为5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30cm;综合COD、TN、TP的去除效果,最佳的雨水花园结构组合推荐采用瓜子片或改良种植土作为填料层填料,厚度范围为30~40cm,砾石排水层厚度范围为20~30cm。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技术原理及推广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概念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2011年4月逐月对陈行水库悬浮物进行采样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根据水库悬浮物含量评估了水体的渔产潜力以及相应的鲢鳙合理放养量,并基于该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渔产潜力和鲢鳙放养量进行了比较,以期达到有效控制水库浮游植物数量的目的。结果显示,悬浮物年均总量(干重)为(29.4±7.3)mg/L,其中有机物占34.4%,灰分占65.6%。悬浮物总量表现为冬、夏季高,春、秋季低,悬浮物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春、夏季高(分别占42.20%和41.70%),冬季低;相反,灰分所占比例冬季最高(达77.06%),夏季低。悬浮物干重的水平变动表现为St4采样点最高,出水口St1最低;悬浮物含量总体表现为沿水流方向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悬浮物干重的垂直水层变化表现为:4 m水层>表层>2 m水层>1 m水层>透明度0.4 m水层。采用悬浮物含量估算陈行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为37.32 t,可投放鲢15 400 kg,鳙560 kg。基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陈行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为25.14 t,可投放鲢9 660 kg,鳙420 kg。  相似文献   

18.
稻田鸭舌草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鸭舌草发生消长规律,室内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对鸭舌草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和移栽稻田鸭舌草出苗最高峰分别在播种后17 d和移栽后10 d,即在田间开始保水后10 d;鸭舌草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土壤含水量为90%;水层有利于鸭舌草出苗和生长;只有土壤表层鸭舌草种子才能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出苗的影响,以圣稻2572为材料,测定其在旱直播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0、1、2、3 cm)和水直播条件下不同水层深度(5、10 cm)的出苗率与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和水层深度的增加,出苗率呈现下降趋势,H0、H1和H2处理出苗率均在70%以上,H1、H2、H3处理比H0处理的出苗率降低10.9%~36.9%;W5和W10处理比H0处理的出苗率降低30.8%、64.8%。播种后18天,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随土层和水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体表现为H0处理的株高最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最大。播种后22、26天,随着旱直播播种深度的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开始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水直播水层深度的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表现出降低趋势。综合分析,水直播下的水层深度对水稻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较大。旱直播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深度为2~3 cm,水直播条件下播后水层深度不要超过5 cm。  相似文献   

20.
氮素与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器官的N,P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层灌溉下各器官的N,P含量较节水灌溉的高,节水灌溉下营养器官的转运率高,K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素水平与节水灌溉对稻米的碾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氮素和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在相同氮素水平下,节水灌溉的蛋白质含量较水层灌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相反;在氮素水平为300和450kg/hm2时,节水灌溉与水层灌溉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水层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