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密度苗种繁育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  相似文献   

2.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目前在我国开展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的养殖者逐年增加.为了便于养殖者更好地开展大水面人工增殖克氏原螯虾,笔者对近年来江西环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实践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熊青海  陈婷  郭建英  黄成 《水产科学》2012,31(3):147-151
研究了洞穴、角落、空旷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的存活率和残肢率,以探究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采集在室外池塘下,虾蟹混养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回捕率,分析自然条件下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混养时克氏原螯虾在洞穴型和空旷型生境下,存活率显著提高,残肢率显著下降;而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则显著下降,在洞穴型生境下残肢率显著提高;在角落型生境下,虾、蟹混养会导致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在野外池塘条件下,虾蟹混养组最终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6.
王树刚 《齐鲁渔业》2009,26(4):39-4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斑综合征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重要病害。对市场销售的克氏原螯虾抽样调查,采用PCR仪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携带情况,结果为:湖泊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不携带WSSV,池塘单养的克氏原螯虾及江河野生克氏原螯虾携带WSSV。  相似文献   

8.
<正>为促进江苏省泰州市克氏原螯虾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方式,必须要在提高克氏原螯虾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虾蟹规格、质量和产出、效益上做文章。为此,我们进行了蟹池套养克氏原螯虾生态防病高效养殖新技术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克氏原螯虾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淡水小龙虾、大红虾、红螯虾。克氏原螯虾属杂食性虾类,具有食性广泛、适应力强、繁殖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之一,其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克氏原螯虾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食物通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食物适口性和虾自身摄食  相似文献   

10.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kii),俗称淡水小龙虾,英文名称为红沼泽螯虾(R e d Swamp Crayfish)。克氏原螯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Proe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十足目,螫虾科,原螯虾属。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螫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存能力强,天敌少,加之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捕捞克氏原螯虾种群且尽量少伤害水域中其他渔获种类,有效控制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进行研究。对6,20,30,40,50,60,70 mm七种网目的地笼网进行了室内试验,经比较对克氏原螯虾的捕捞能力和鱼类释放效果,结合线性拟合曲线与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关系,推算出20 mm网目为春季克氏原螯虾最佳捕捞网目, 30 mm网目为秋季克氏原螯虾捕捞最佳捕捞网目。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又名淡水小龙虾、龙虾、克氏螯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克氏原螯虾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虾仁出口欧美的供不应求,克氏原螯虾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炙热品种.本试验就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养殖技术的探索,在总结养殖经验技术的同时为以后的大规模养殖生产及工厂化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P.clarkii),俗称"龙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虾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6.
稻田高效繁育克氏原螯虾苗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克氏原螯虾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分布于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品种。江苏省良田广沃,地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与克氏原螯虾原产地纬度相近,十分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生长。针对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情况,结合国家现阶段着重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土池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节攀升。因此,养殖克氏原螯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于2009年至2010年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土池繁育苗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点位于姜堰市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我们选择了4个土质池塘,池埂坡比为1∶2.5,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科学养鱼》2006,(10):73-73
有读者打电话询问关于克氏螯虾的有关问题,现答复如下:一、听说克氏螯虾和红螯螯虾杂交,产量可以很高,是真的吗?克氏螯虾杂交的情况怎样?答:没听说过可以杂交,克氏原螯虾是刺蛄科、原螯虾属,红螯螯虾是河虾属,相距较远,杂交是否可行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如果说产量很高的话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开拓克氏原螯虾养殖新模式、提高藕田效益、增加藕农收入的目的,项目组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的模式是可行的,在不影响莲藕生产、不投饵的情况下667㎡增效益可以突破1000元;要掌握好苗种放养和商品虾捕捞的时间;每年5月下旬克氏原螯虾捕捞结束后要迅速用药物对遗留在藕田内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灭杀,否则会对藕的生长产生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稻田高效生态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与克氏原螯虾原产地纬度相近,十分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生长。针对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情况,结合科研课题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