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茱萸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品种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展潜力很大。从栽培地的选择、苗木培育、整地定植、抚育管理 4方面阐述了山茱萸栽培的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川县山茱萸的品种混杂、良种少,而且管理粗放,致使山茱萸的产量低、质量差,制约了栾川县山茱萸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山茱萸进行丰产栽培,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是振兴栾川县山茱萸产业,造福山区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由于一些地区的山茱萸多为习惯性放任生长的野生状态,缺乏科学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根据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经过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Macrocapium officinale(Seib·et·Zucc)NaRai]为落叶小乔木,其果肉是滋肝补肾,涩精止汗的良药。山茱萸寿命长,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在西安市秦岭山区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山茱萸栽培管理水平极低,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繁殖难等问题。为了解决山茱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987~1990年进行了“开发山区名贵药材山茱萸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总结出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d.etZuce.)Nakai]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由于一些山区的山茱萸多为习惯性放任生长的野生状态,缺乏科学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根据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山茱萸栽培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旨在为山茱萸的早实、丰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而珍贵的中药材。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山茱萸资源,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有关山茱萸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良种选育及繁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并指明了今后有关山茱萸的科研、栽培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要因地制宜发展山茱萸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山茱萸(Macrocarpiun officinale)的栽培历史、药用价值和发展前途。根据山茱萸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结果特点,提出应用优良无性系造林,正确选择经营方式、造林密度和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早实早丰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栽培历史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为我国林特产品,其果肉名曰萸肉、药枣、红枣皮,为古老、珍贵的中药材,利用历史悠久。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神农木草经》把山茱萸列为中品,《本草纲目》论述最详。除药用外,浙江从南京开始用山茱萸做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是我县主要经济树种,过去多为野生,分布不集中,难于管理,生长缓慢。后来,采用人工栽培,但存在着种子催芽周期长,发芽率低的问题,从播种到出圃长达3年之久,这是大力发展山茱萸的一个极大障碍。为了探讨快速育苗方法,我们连续用了5年时间进行试验,基本掌握了快速育苗方法,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发芽率。1 冲核1.1 去皮选摘成熟的山茱萸果实,存放3~5天后,用木杆将果皮压破,取出果核。1.2 浸泡每5kg 果核,用开水7.5kg、白碱50g,待溶化后,再加冷水2.5kg,调温至70~80℃,把果核倒入水中,摇均匀,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结实因素调查与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茱萸结实因素调查与丰产栽培技术刘培华,王小纪(陕西省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了解山茱萸栽培上存在的结果晚、产量低等问题,我们对西安市山某某产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山茱萸结实的有自身生长发育特性、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实施丰产综合管理技术后,增产...  相似文献   

11.
<正>山茱萸Cornus of ficinalis Sieb.原产于我国,是1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树种,在世界上分布比较稀少。果肉入药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治神经和心脏衰弱症,誉为"红衣仙子"的美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直接影响山茱萸的生长发育。受害植株,枝条枯、叶片焦、果实脱落、使其产量低、质量差,因此加强山茱萸病  相似文献   

12.
王玉森 《河南林业科技》2002,22(3):39-39,51
山茱萸主产我国 ,是一种名贵药用经济树种。为规范栽培管理技术 ,我县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了集约化的栽培管理技术。实施该技术可以提高座果率 30 %以上 ,平均鲜果重提高 8.6 % ,出肉率提高 2 2 % ,果实病果下降 5 0 %以上。1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要求温暖湿润气候 ,年均气温 15℃左右 ,极端最低气温不能低于 - 15℃ ,花期最怕晚霜和雪。山茱萸最佳适生区是在海拔 5 0 0~ 15 0 0m间。对水分要求严格 ,喜潮湿 ,忌干旱 ,常生于山沟、山洼、坡边、溪边、山谷两侧的潮湿地带。对土壤适应性很强 ,在酸性、中性及碳酸盐土壤均能生长 ,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石台县不同年龄阶段的山茱萸进行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山茱萸的物候期、开花习性与结果习性,为山茱萸的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一、物候期的观察1.开花物候期。初花期为25%小花开放,盛花期为50%小花开放,终花期为100%小花开花。2003年花期天气温暖晴朗,花期较早。2004、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阐述了河南省山茱萸的生产现状、市场现状,并从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 了我省进一步发展山茱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丰产树形指标调研报告方明举,罗新宇(南阳地区林业局)山茱萸栽培能否实现丰产稳产,主要表现在植株的表型形态上。实践证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对山茱萸的丰产栽培,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植株的表型形态上。加强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为贵重木本药材。其性耐阴、耐寒,对高温的抵抗能力较弱,适宜在海拔200~1000m的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麓地带生长。绩溪现有山茱萸栽培面积达1200多亩,其高山区有大面积种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优良类型与优良单株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Macrocar pium officinale)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山茱萸多采用实生繁殖,变异较大,类型较多。现有的结果树良莠不齐,产量高低不一,品质差异较大,影响了山茱萸的生产和发展。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良种问题,1987~1990年,我们在山茱萸主产地陕西省周至县开展了此项研究。1 自然概况和山茱萸资源分布周至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处东经107°39′~108°31′,北纬33°42′~34°14′。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嫁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嫁接育苗不仅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经济性状,而且结果比实生苗早,且可利用砧木的抗寒、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扩大栽培范围,提高产量和质量.现将嫁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萸肉、药枣、枣皮等,系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珍贵药用经济树种。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是山茱萸的适生区,本地土生的山茱萸因其果实较大、果肉较厚、色泽鲜艳,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因而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0.
山茱萸引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通过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茱萸的引种、繁殖、栽培丰产、种质类型以及在河北省的适生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种子处理、田间育苗,初植密度,栽培管理以及早期丰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物侯观察,探讨了河北省的适宜发展区域;根据山茱萸的果形,色泽等形态特征初步划分了10个不同种质类型,并优选出5个类型重点推广。为今后扩大山茱萸种植提供了技术保证。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