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南崛起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是制约其顺利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强大生命力的展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探究和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新特征,提出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部分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基于大庆市2000-2013年鉴统计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预先选定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得出: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线性相关,且农村男女比例、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正相关,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负相关,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大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71-317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应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量化,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消除制度因素影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特别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对河南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具有多方面影响,充分认识这些影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有助于我省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东辉  程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65-166,182
随着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亟需大量转移。笔者对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论述 ,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因素作了分析 ,并对如何快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回顾,着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分析,认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河南省洛阳市有着汝阳县、洛宁县、嵩县、宜阳县、栾川县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就以洛阳市为例,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入手,对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便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6-4688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和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建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吕蕾  彭荣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3-3005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人群、地域、职业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2005—2015年统计数据做出计量分析,得出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事非农业劳动的预期收入、农村居民的人均收益、农村居民受教育情况、农村机械化程度、城市就业机会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最后,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5.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 本,而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及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开 展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及实践能力,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 文通过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分析职业技能培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阐述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分析制约咸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