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多酚氧化酶(PPO)是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在有氧条件下,PPO能够催化酚类化合物产生醌,而醌能够进一步通过与细胞内大分子聚合反应产生色素物质沉积在损伤组织表面,从而发生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导致植物组织表面发生褐变,并伴随着果蔬产品营养及感官品质的下降,是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了解多酚氧化酶基因对今后抗酶促褐变品种的培育以及分子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综述从PPO基因与酶促褐变的关系、基因表达模式、蛋白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在茄科类植物上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作物抗酶褐变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控制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添加剂类型及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流通与货架期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完整的果蔬,也有超过50%的损失是由酶促褐变造成的。由于鲜切加工会人为地造成果蔬细胞破裂,使酚类化合物与多酚氧化酶(PPO)的区域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和底物接触,使得褐变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静 《保鲜与加工》2014,14(4):49-52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组织褐变的主要原因,控制酶促褐变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果蔬采后褐变的发生。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Intelligence Interface Study and Realize Based on EP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果蔬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的原理,综述了果蔬加工中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果蔬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与发生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蔬酶促褐变控制措施的研究,发现酶促褐变主要发生在果蔬采后贮运加工过程中,是酚类物质、酚酶和活性氧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控制氧气含量、减少酚类底物以及抑制酶活性等均可有效地减轻或抑制酶促褐变的发生。由于引起褐变的因素是复杂的,且不同物种的酶促褐变所涉及的主要酶、酚类物质、活性氧代谢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制以及褐变调控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问:水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大多数容易发生褐变,怎样才能有效而又安全地防止果蔬产品的褐变?为什么要使用无二氧化硫防褐剂来进行果蔬的防褐呢?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外针对食品褐变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等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根据条件不同,褐变可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而非酶促褐变又可进一步分为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和多元酚氧化缩合。影响褐变的因素众多,酶促褐变的影响因素包括底物种类及浓度、酶的活性、氧气、温度和pH等;影响非酶促褐变的因素因具体反应不同而异,其中温度和pH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褐变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褐变的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以及两者的联合使用。指出当前果蔬贮藏和褐变防治技术面临着能耗较大、成本较高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展望了褐变防治技术应以物理防褐变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化学技术处理,并应将重点放在新材料和新抑制剂的挖掘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果实褐变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果实酶促褐变的特性、发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机制,综述了引起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和防止果实褐变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褐变果蔬品种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果蔬切割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切割条件对果蔬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加工与保鲜过程中微生物污染、褐变机理及营养成分变化作了叙述.提出了切割果蔬产品的质量控制、防止褐变发生及延长保鲜期的具体方法,并对果蔬切割与保鲜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问:甜牛奶经高温杀菌后,往往会变成灰白色,甚至变成褐色,这是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甜牛奶发生了褐变的缘故。(1)高温时奶液褐变的机理褐变反应的机理主要有酶促褐变、非酶褐变和氧化还原褐变等,您说的液态奶在高温下的褐变,主要是发生了非酶褐变的结果。这种非酶褐变称为美拉德反应,是胺、氨基酸、蛋白质与糖类、醛类、酮类之间的反应。糖类、醛类和酮类自身也有可能发生褐变,而与氨基酸、蛋白质共存时,更有促进褐变的作用。美拉德反应过程十分复杂。第1步,由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在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缩合生成葡萄糖胺,葡萄糖胺…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褐变的原因有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加工中引起褐变的主要原因是酶促褐变。综述了马铃薯酶促褐变的特性和褐变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在生产中抑制褐变可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如水洗、热处理、酸处理、添加褐变抑制剂等,抗褐变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14.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物理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了目前采用物理方法(包括温度控制、氧气控制、高压处理和辐照处理)控制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翠冠梨酶促褐变及其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友根  陈金印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135-137,145
以翠冠梨为试材 ,对其贮藏过程中酶促褐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翠冠梨在贮藏期间先进行酚类物质合成 ,后发生降解 ,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 ,酚类物质的减少和褐变同时发生 ,PPO促进酚类物质氧化 ,结果导致褐变。低温贮藏 (0℃ )能延缓果实衰老软化褐变。  相似文献   

16.
以翠冠梨为试材,对其贮藏过程中酶促褐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翠冠梨在贮藏期间先进行酚类物质合成,后发生降解,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酚类物质的减少和褐变同时发生,PPO促进酚类物质氧化,结果导致褐变。低温贮藏(0℃)能延缓果实衰老软化褐变。  相似文献   

17.
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超声处理条件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揭示了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并没有影响,且能够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以超声功率600 W超声处理90 min,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仅为原酶液的54.21%,可见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是通过抑制相关酶的活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蚕豆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皮色由原来的浅绿色或乳白色逐渐变成浅褐色、褐色以至深褐色,严重的甚至变成黑色,这种现象称为褐变。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报导食品褐变可分为酶致褐变和非酶致褐变两类。酶致褐变主要是植物组织中的酚类被酚氧化酶氧化所引起的褐变,此外还有油脂和抗坏血酸分别被脂肪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叶绿  相似文献   

19.
板栗非酶促褐变的基础物质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与板栗非酶促褐变有关的基础物质和褐变产物,以确定板栗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反应类型及褐变产物特征。测定板栗在加热前后葡萄糖、果糖、还原糖、15种氨基酸、维生素C、总酚、5-羟甲基糠醛(5-HMF)、类黑精和蒽醌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发生非酶促褐变后,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减少了53.25%和32.07%,还原糖平均减少35.78%,15种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平均减少41.85%,多酚平均减少了40.50%,5-HMF和类黑精平均增加了100%,蒽醌平均增加70.11%。试验证明板栗非酶促褐变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多酚氧化反应,初步判断5-HMF、类黑精和蒽醌是非酶促褐变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20.
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王菜等6种蔬菜和苹果为试材,研究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减压冷藏处理技术是可应用于鲜切果蔬保鲜的新技术。将果蔬原材料经减压冷藏处理(压力范围为600~3 200 Pa),再清洗切割加工成鲜切产品,可比普通冷藏有效减缓山药、土豆和苹果等鲜切产品的褐变;明显减少鲜切花王菜、鸡毛菜和空心菜的萎蔫、黄叶与腐烂,保持鲜切绿叶菜的新鲜品质;切割前的减压冷藏结合真空预冷,可大大减轻鲜切西兰花的黄化、萎蔫、花粒变大、脱落及切面的褐变与腐烂,显著延长鲜切果蔬的冷藏货架期及冷链断链保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