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桂平市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平市原分布有两种野生稻,一种为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另一种为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2007年5月重新对桂平市野生稻资源进行调查与收集,结果表明:发现原生地新分布点2个,面积约1998 m2;普通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4个,占原记载的42%,毁灭程度为58%;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个,占原记载的14%,毁灭程度为86%。导致桂平市野生稻资源严重被毁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外来物种侵蚀以及开采矿石等,据此提出了提高全民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原生境野生稻保护区、加强异位保存等3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普通野生稻的21个自然居群及其生境进行了考察,发现近年来由于生境被破坏,一些居群已经绝灭,现存的大多居群处于萎缩中;通过对其生态学和生殖生物学特征、散布方式以及濒危原因的初步分析,探讨了其濒危的机制,讨论了广西野生稻收集与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保护广西普通野生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赵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21-11722,11727
针对维西县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保护现状,阐述保护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扩大就地(近地)保护范围、强化迁地保护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多方筹集资金等建议,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自制定《濒危物种法》以及相应管理制度以来,其濒危物种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许多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结了《濒危物种法》中物种名录的制定、物种列入程序、名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管理细则,重点介绍水生濒危物种管理措施和效果,并对我国水生物种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中、美两国水生濒危物种管理制度和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我国水生濒危物种保护管理工作,尽快完善保护物种名录列入标准和程序,系统制定名录物种资源恢复计划,建立濒危物种评估体系,完善水生濒危物种保护名录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普通野生稻的21个自然居群及其人生境进行了考察,发现近年来由于生境被破坏,一些居群已经绝灭,现丰的大多居群处于萎缩中,通过对其生态学和生殖生物学特征,散布方式以及濒危原因的初步分析,探讨了其濒危的机制,讨论了广西野生稻收集与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保护广西普通野生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完善物种数据,提高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样方设置,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个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内共有87个树种,隶属于38个科63属,以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山茶科、紫金牛科、藤黄科为主;(2)乔木树种主要以假鹊肾树、狭叶坡垒、石栎、大叶栎、黄杞和广西血桐为主,灌木主要以罗伞树、杜鹃、草鞋木和柏拉木为主;(3)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1、2号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3、4号样地。综上所述,狭叶坡垒所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人为因素对群落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野生狭叶坡垒种群的保护及其恢复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三种野生稻的濒危现状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分布于云南21个县143个点的热带、亚热带温热生境中的三种野生稻,由于人为干扰和生境被破坏,居群大量绝灭,尤其是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报道了云南野生稻的濒 状况及研究利用现状,探讨了致濒的原因及利用对策,着重强调建立野生稻原生地自然保护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东乡野生稻的濒危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乡野生稻是分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28°14′N,116°36′E),1978~1982年间,东乡共发现有3处9个群落.20多年后,人为的干扰和生境的破坏已导致6个群落灭绝,除保护2个群落外,1个群落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2000年9、10月普查期间又新发现2处(九石塘和胜塘)各1个群落.阐述了东乡野生稻濒危现状,探讨了致濒原因,提出了加强保护东乡普通野生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豹曾广泛分布于浙江省各地,但历史上大部分有豹分布地区的生境现已不再适宜豹的生存。依据访问调查得到的信息并结合实地考察生境进行综合判断,目前豹存在可能性最大的地区是位于泰顺县境内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遂昌县境内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浙江省豹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面积的退缩、栖息地环境质量恶化、生境的破碎化、食物缺乏和偷猎。鉴于现阶段尚未查清豹的野生种群数量,应对豹及其猎物资源进行野外监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豹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全省42个县(市)农业生物资源的普查,摸清了稻类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稻类资源变化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最终确定对贵州20个县(市)、87个乡镇的稻类地方资源进行考察,以入户调查方式收集稻类地方资源353份,多为糯稻资源。介绍了稻类地方资源的分布概况,并对稻类资源减少原因简要分析,最后就资源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广西杂交稻产量、米质及抗性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62-1264
以2000~2005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的部分杂交稻组合为依据,从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杂交稻选育的概况,指出当前广西杂交水稻在产量、抗性、米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提出野生稻优异种质是今后杂交水稻突破性育种的必需种质,应加强对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工作,并充分利用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选育适合广西生态条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丰富广西杂交稻类型,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产、品质和抗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西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挖掘抗瘟基因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对广西野生稻进行稻瘟病混合菌株(ZA1、ZB1、ZB15和ZC15)接种,调查不同野生稻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级别,统计抗感材料,并依据抗病材料地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188份、抗穗颈瘟材料9份,占比分别为11.85%和0.58%;从药用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73份、抗穗颈瘟材料5份,占比分别为36.68%和2.54%;从普通野生野和药用野生稻中分别鉴定出兼抗叶瘟和穗颈瘟的材料9和4份,占比分别为0.58%和2.03%.贵港和梧州等地是广西野生稻抗稻瘟病材料最多的地区.[结论]广西野生稻抗叶瘟资源较丰富,但抗穗颈瘟或兼抗叶瘟、穗颈瘟的资源较匮乏,需进一步挖掘抗穗颈瘟及兼抗叶瘟和穗颈瘟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与评价149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广谱持久的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利用华南籼稻区优势菌株(Ⅳ型),对149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进行抗性初筛鉴定;并根据初筛获得的部分抗性稳定材料进行多菌系重复鉴定;对广西普通野生稻的居群抗病性与遗传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抗性初筛,获得70份对白叶枯病抗性稳定的材料;利用7个广西优势菌株(广西Ⅰ~Ⅶ型菌株)对其中60份材料进行广谱抗性筛选鉴定,结果发现在60份材料中,对Ⅰ~Ⅶ菌株抗性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分别为43、50、45、58、52、46和46份.两份材料(RB11和RB19)对7个供试菌株均表现为抗水平;3份材料(RB5、RB7和RB31)分别对Ⅶ、Ⅴ、Ⅴ型菌株表现高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抗性材料出现的频率与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居群地理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鉴定获得一批广谱抗源和高抗野生稻材料,可作为今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的重要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17.
莫运炎 《广西农学报》2013,28(2):23-24,27
通过对几个不同来源地点野生稻育成的同核异质型不育系对比,说明源于广西隆安县普通红芒野生稻比较特殊,其起源进化时期较早,从而佐证有关广西水稻起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目前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状况均在我国野生稻分布点的生态环境条件范围内,不受环境污染,适应原位长期安全保存。今后应加强相关的法制管理,并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