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最根本依据。在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作为一种是一种间接交际语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在对小说对话进行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并结合相关语境,对原文进行推理、理解,最终选择出合适的翻译方法和适当的词汇进行信息的传递。本文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中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这两方面来阐释语境在对话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进而让大家更清晰认识到语境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为中心,简述日语敬语的历史变迁,阐明现代社会日语敬语的变化趋势,搜集这一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例,分析主要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定位,探究她们使用敬语的心理状态,从而理清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社会关系,明确日本女性对日语敬语的使用与其社会地位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语用学理论,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则是享誉世界一个多世纪的文学作品。独具匠心地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首先介绍了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然后基于这四大准则对“血字的研究”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人物对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小说文学感染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仇女性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变化,复仇女性形象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复仇女性形象由男性来塑造,并未形成自身的主体性,是菲勒斯中心之镜中的虚像。女性拥有言说的权利是复仇女性真实品格建构的开端。女性作者只有坚持与自身、与男性、与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完成自身的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借其独特的视角和写法,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的愿望,表达了对父权社会二元对立说的批判和否定,也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吉尔曼的《她乡》是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代表作,解构了"女性气质",消解了男性角色的强势地位,消除了等级特权,构建起一个在平等、关爱等女性价值基础之上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8.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自封建阶级产生,古代社会的本质就是男权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发展,男尊女卑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定位,女性只能依附仰赖男性才能生存,女性的权利和生命都受到轻视。但女性的存在却是古代社会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她们在特定社会要求的限制下演绎自己的命运,或屈从,或抗争。从中,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得到许多启迪和感悟,有继承发展,也有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部小说中引起人唏嘘的总是传统的女性形象极其悲惨的命运,似乎这种关注更能体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入手,似乎可以看到柔石对于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泯灭和自由丧失的有着更为深刻的描写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视角的选择决定着小说的构思和主题表现形式,是小说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澳大利亚小说《孩子们的巴赫》中,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并穿插人物的有限视角作为补充,体现出当代女性对话语权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妇女在商代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性别权力格局与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有关。但整体而言,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从对生男生女的占卜、女性称谓、享祭排序等均可反映出女性依附于男性格局已大体定型。同时,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对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对自我女性人权的追求与捍卫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重新审视。本文从女主人公女权意识觉醒出发,探讨《简爱》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其内容复杂,流派众多,观点极端,晦涩难懂。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这些特性,使其中的人物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比,有很大区别,这是因为在这个复杂动荡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困惑,越来越成为受物质和信息控制的奴隶。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已经由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光辉英雄形象蜕变成了反英雄,英雄人物正在消亡。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性关系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文学作品中亦如此。尤其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现实中,男性作家与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学术议题。这些议题多以两性对立冲突的立场为出发点,而实际上,文学艺术中男性与女性作为人类生存的主体应该存在和谐美好的一面。在男性主权社会,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体现的生理、精神方面的融通更能体现这一和谐特质。  相似文献   

16.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在这本小说里,劳伦斯从一切对人物精神感情和心灵上的影响方面落墨,着重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层强烈的感情.本文从母亲与儿子的畸形爱恋关系这一点去探索小说表明的主题:资本主义工业化如何摧残人的自然本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中,男尊女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男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女性重要性更多的表现在家庭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较小。而这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也体现在语言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而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称谓语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本文主要探讨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其主要表现形式,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人物西苏的双性同体理论为参照,用比较的方法解读杨苡的《呼啸山庄》译本,认为译本一方面采用了女性视角,另一方面使用了更具权威地位的男性话语秩序即父权社会下的标准话语。这种双性同体的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男女地位状况,并进而说明译者的性别对于文本操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清芝 《山东饲料》2014,(33):294+296
女性与生态具有密切关系。理论上看源于生态女性主义流派,即女性本质上与自然存在着一种男性无以比拟的天然联系,主张从女性视角来解决生态问题。要充分发挥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需要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从理念、政策和行动层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女性与生态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